克服社交敏感,开启舒适沟通

上周和许久未见的朋友吃饭,本来是聊一些生活琐事,聊着聊着就慢慢聊开了,顺便吐槽了工作上的一些不顺心,有些困惑可能很多人都会遇到,于是就琢磨着记录下来,或许可以帮到别人,也顺便在迷茫时警醒自己。
朋友说,入职新公司以来,总觉得自己在工作上有诸多的力不从心,一方面是自己负责的项目不太受老板重视,另一方面是感觉自己很难在项目中做出成绩,导致自己一度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中,怀疑是不是自己智力和能力有问题,不太适合从事这一行。说到这里,我打断了他,遇到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没错的,但不是盲目进行自我否定,每个人一生中会犯无数错误,这是正常的,人类的认知不正是在一次次的试错和纠错过程中得到提升吗,一次错误只能说明我们当前对这件事情的认知还不够,但你能说我犯错是因为我天生就笨,天生学不会吗?如果真有人这么说,那我要反问一句,你天生就会走路,就会识字,就会说话吗?人作为高级动物,除了动物本能,剩下的技能全部是在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谁又天生比谁能力强,比谁智力高呢?我说这些,其实就是想表达,人人生而普通,自我反思不要轻易上升到自我否定,这会给自己内心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长期的负面心理暗示,会让一个人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就是个智力不行能力不行的人,导致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最终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说到这里,朋友反问,除了智力和能力,还会有什么其他原因?我说你发现自己工作状态不对劲时,有没有尝试去找别人沟通呢,比如自己老板或者同组同事?他说自己曾经有过很多次这样的念头,但是老板平常工作很忙而且为人比较严肃,他有点儿害怕;同组同事不是特别熟,不太好意思去麻烦别人,所以很多疑问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憋着。他这么一说,我大概知道缘由了,我说问题的症结就是沟通,你在工作中有很严重的沟通恐惧症,有问题不敢问,想说话不敢说,问题越积越多,自己着急上火,工作一团乱麻。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曾经面临的难题,比如这套工具我明明不会用,老板安排的这个需求我明明都不知道背景,这个项目遇到了突发情况明明不能如期完成了,但是我就是不好意思请教别人,不敢找老板沟通,因为我好害怕,我是新人,我不想打扰别人,我怕被老板责备,最终结果就是自己不会的还是不会,项目没按时交付被老板骂,自己一肚子委屈。工作之外,与陌生人沟通,同样会出现类似情况,比如遇到困难向路人求助,在喜欢的女孩面前反应迟钝等,我将这种现象统一称之为“社交敏感”,就是人际交往中容易想太多,把原本简单的事情想的过于复杂,导致自己不敢轻易与人沟通。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说我又在扯些歪理,其实就是胆小,胆子大啥事儿都能解决,这么说也没错,但我个人认为,胆小是表象,社交敏感才是内因。社交敏感导致我们与人沟通总是心存戒备,如履薄冰,欲言又止;与之对立的,是敞开心扉,放松自如,畅所欲言,我称之为“舒适沟通”。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克服社交敏感,开启舒适沟通呢?说实话,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只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几点或许可以称之为办法的办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办法就是与对方建立生活上的联系,通过生活上的近距离减弱工作上的敏感度。日常生活中,我们与谁聊天才会觉得很放松,父母和好朋友对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彼此了解,知道对方性格、爱好、脾气和秉性,所以就懂得拿捏说话的分寸,知道什么样的语气和话术能让对方既感觉舒适又逻辑清晰,对方舒适了,给你的反馈肯定也是积极的,彼此都感觉舒适的沟通才会是有效的沟通,人总是容易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或事物产生恐惧甚至抗拒,而有了这种事先的了解,你心里的不确定性没那么强烈了,你变得不那么敏感,就敢于与人沟通了,随着你的这种了解的加深,敏感度会逐渐减弱,与人沟通也会越来越觉得舒适。又会有人说我在胡说八道了,别人不都说,不能和同事做朋友吗,同事之间涉及利益冲突,确实不能走的太近,但这是工作层面,工作之外,为什么不能建立朋友关系呢,周末一起玩耍总不涉及利益冲突吧,谁也不是算命师,想要了解别人,只能想办法在生活中与人产生交集和互动,所以下次部门团建一定要踊跃报名,也不要再点外卖了,和同事一起下楼吃饭吧,这都是你与同事建立友谊的机会,等你和他混熟了,下次你再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向他请教了。有些老板,平常可能比较严肃,也不喜欢和员工一起外出活动,那你和他接触的机会并不会特别多,也很难产生生活上的交集,那么我倒是建议你有问题大胆找他沟通,因为通常对工作很严肃的老板更关注工作成果,反而不会太在意你某句话说的中不中听,等你到他那个位置你自然就懂了。
第二种办法是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养成行事果决的习惯。不自信的人做事才会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社交敏感一定程度上也是不自信的表现,怕自己不会说话,怕自己得罪人,如果你在平常生活中是一个谈笑风生又谦和达礼之人,为何要平添这种顾虑呢,所以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对自己说,我一定可以的(在有人的时候,不要大声喊出来,不然别人可能觉得你发烧了),当自己内心燃起这股力量时,就果决一点,立马行动起来,千万不要迟疑,因为一旦迟疑,你身体里另外一个小人又会钻出来作祟,然后你又会陷入无休止的内心挣扎中。多几次这样的心理暗示,你内心对与人沟通这件事的恐慌程度会逐渐降低,不过这种方法只能一定程度有效,因人而异。
第三种方法就是事前提炼问题,事后总结答案。有的时候,我们明明想好了问题,可是等到一开口,却突然大脑空白思路混乱,自己表意不清,听者还一头雾水;还有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好像曾经某某给我讲过,但由于时隔太久,已模糊不清,于是反复去请教别人,这种行为真的很傻,而且彼此还很尴尬。这两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也是很多人的担忧,怕表意不清或者重复提问,其实也不难解,提问前,先对问题进行提炼和记录,比如写在纸上或者电脑上,然后带着记录好的问题去请教别人,即使你表意不清,别人也能通过文字知道你要问的问题是什么;提问后,把别人给出的答案,及时进行总结并形成记录,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直接翻阅之前的记录即可,避免了重复提问,这是每个人职场人的基本素养。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诸多想法不一定合理,不求渡人,只求渡己。当时只想到了第一种方法,也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和朋友聊了下,他说可以后面可以尝试一下,也衷心希望朋友能够尽快找回状态,工作顺心。有类似困惑的朋友,如果没有其他好的解决方法,或许可以尝试一下,有任何问题,也欢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