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佛式结尾的生活】 看小说第二十六——雷蒙德·卡佛《邻居》
看小说第二十六——雷蒙德·卡佛《邻居》
http://yx198619.blogbus.com/logs/65169508.html
在这样一个忙碌充满未知的光景里阅读卡佛,不知道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书籍这种东西真是好,在web2.0的生活里浸泡久了,还能看看在信息凶猛的时代之前一个美国人如何写下他眼里和脑中的生活,慢条斯理,不插电。暂时抛却金钱和成功吧,生活不仅仅只有这些。
人所以痛苦在于不满足,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相信这样的句子曾点醒了无数人,可点醒之后呢,它就像那些显而易见的大道理一样,被供在香案上,只在特别的时候拿出来安慰一下自己或别人。那不特别的时候呢?我们在忙着做比较,我的收入,他的收入,我去哪度假,某某去哪度假,我的房子是租的,某某的房子已经付了首付,我在三线城市过着温吞麻木的生活,某某在上海绽放于霓虹灯下……于是我们痛苦了,这时候,才把这句话请出来,聊作象征性的慰藉。
曾经,或者依然如此,在成功学不像今日在中国荼毒这么深刻的美国, 邻居间也是难免要做一番比较的。比尔和阿琳是对快乐的夫妻,可有些时候他们依然觉得“被他们所属圈子里的人超过了”,比如邻居哈里特和吉姆夫妇。然而不同的是,在这种比较下,你没有看到痛苦。吉姆夫妇要出门度假,将房子和猫委托给比尔一家照管,于是两家人在车旁真诚友好地道别、致谢,男人握着手,女人挽着手臂,和谐得有点小清新。
进入别人生活的比尔和阿琳都是兴奋的,俩人各自在别人家里寻找着快慰,一瓶药,舒适的床,衣服,邻居的私照,寻找一种新鲜的刺激感成了两人不谋而合的兴趣,甚至这点新鲜还催生了他们性爱的激情。就在他们发现彼此的秘密,憧憬着吉姆夫妇不再回来时,大意的阿琳把邻居房门的钥匙锁在了屋内。一个小的巧合让兴奋感戛然而止,且看卡佛的结尾:
“我的天哪,”她说,“我把它忘在里面了。”
他试了试门把手。锁着的。她跟着试了试,转都转不动。她张着嘴,呼吸加重,期待着。他张开手臂,她扑了进去。
“没关系的,”他对着她的耳朵说。“看在老天的份上,放松点。”
他们站在那儿。他们抱着对方。他们靠着大门,像在抵挡一阵大风,尽力稳住自己。
从卡佛式的结尾能看到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就是放松的下午,喝着杜松子酒,作为朋友两对夫妻谈着爱情,在一个耐人品味的故事之后静静地坐在暗下来的屋子里,只能听见心跳(《谈论爱情时我们都在说些什么》);这种生活就是离开一座城市,想起理发店里听到的猎鹿故事,感受理发师的手指在发间移动时的平静(《平静》);这种生活就是一个客居的漂泊身份送走一个突然来访的陌生人(《收藏家》)……这样的生活固然显得有点“艺术”,但谁说二者就是格格不入的?
这篇小说只有3000字,所以评论也不能写得很长,否则就成了一种反讽。道理很简单,或许生活也是如此。
http://yx198619.blogbus.com/logs/65169508.html
在这样一个忙碌充满未知的光景里阅读卡佛,不知道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书籍这种东西真是好,在web2.0的生活里浸泡久了,还能看看在信息凶猛的时代之前一个美国人如何写下他眼里和脑中的生活,慢条斯理,不插电。暂时抛却金钱和成功吧,生活不仅仅只有这些。
人所以痛苦在于不满足,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相信这样的句子曾点醒了无数人,可点醒之后呢,它就像那些显而易见的大道理一样,被供在香案上,只在特别的时候拿出来安慰一下自己或别人。那不特别的时候呢?我们在忙着做比较,我的收入,他的收入,我去哪度假,某某去哪度假,我的房子是租的,某某的房子已经付了首付,我在三线城市过着温吞麻木的生活,某某在上海绽放于霓虹灯下……于是我们痛苦了,这时候,才把这句话请出来,聊作象征性的慰藉。
曾经,或者依然如此,在成功学不像今日在中国荼毒这么深刻的美国, 邻居间也是难免要做一番比较的。比尔和阿琳是对快乐的夫妻,可有些时候他们依然觉得“被他们所属圈子里的人超过了”,比如邻居哈里特和吉姆夫妇。然而不同的是,在这种比较下,你没有看到痛苦。吉姆夫妇要出门度假,将房子和猫委托给比尔一家照管,于是两家人在车旁真诚友好地道别、致谢,男人握着手,女人挽着手臂,和谐得有点小清新。
进入别人生活的比尔和阿琳都是兴奋的,俩人各自在别人家里寻找着快慰,一瓶药,舒适的床,衣服,邻居的私照,寻找一种新鲜的刺激感成了两人不谋而合的兴趣,甚至这点新鲜还催生了他们性爱的激情。就在他们发现彼此的秘密,憧憬着吉姆夫妇不再回来时,大意的阿琳把邻居房门的钥匙锁在了屋内。一个小的巧合让兴奋感戛然而止,且看卡佛的结尾:
“我的天哪,”她说,“我把它忘在里面了。”
他试了试门把手。锁着的。她跟着试了试,转都转不动。她张着嘴,呼吸加重,期待着。他张开手臂,她扑了进去。
“没关系的,”他对着她的耳朵说。“看在老天的份上,放松点。”
他们站在那儿。他们抱着对方。他们靠着大门,像在抵挡一阵大风,尽力稳住自己。
从卡佛式的结尾能看到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就是放松的下午,喝着杜松子酒,作为朋友两对夫妻谈着爱情,在一个耐人品味的故事之后静静地坐在暗下来的屋子里,只能听见心跳(《谈论爱情时我们都在说些什么》);这种生活就是离开一座城市,想起理发店里听到的猎鹿故事,感受理发师的手指在发间移动时的平静(《平静》);这种生活就是一个客居的漂泊身份送走一个突然来访的陌生人(《收藏家》)……这样的生活固然显得有点“艺术”,但谁说二者就是格格不入的?
这篇小说只有3000字,所以评论也不能写得很长,否则就成了一种反讽。道理很简单,或许生活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