桜台コートビレジ(Sakuradai Court Village)/ 内井昭藏_山地集合住宅的佳作

初见这个项目是在写TJ毕业论文的时候,闻图提供的一个案例。看图纸只get到45°转角、底部架空等常规操作,后来来了霓虹国,有机会跑去横滨看了现场。OMG!!!!
再后来,这货就变成我的毕设对象了,随着毕设的进行,这篇日记可能会不断的改嘻嘻。
背景:1970年代民间集合住宅的崛起
与日本战后的政府大片开发的公团(大规模建设的住宅群)不同,Sakuradai Court Village( 后简称SCV)是由东急电铁开发建设的都市近郊集合住宅项目,即由民营公司开发从都心(东京、涩谷区域)出发的铁路线路,然后在沿线站点开发住宅。酱紫地价相对便宜,居民又可以获得通勤上下班便捷的交通。
SCV就位于東急多摩田园都市计划区域中的一片未开垦丘陵地上,从青叶台站走路16分钟,这是也住在东京近郊上班上学族的日常动线。


场地:“地理条件不佳正设计上的最大能量”

东西向开间才20~38米,南北向进深却有将近150米的瘦长场地。东面是未开发的小山包,场地在东高西低的斜面之上,北端会下降,平均坡度为24°。任务书的需求是可容纳160人的40户小型社区。
面对酱紫的题目,立马想到了几个肉眼可见的难题:(之后内井的设计会一一解答) 1 采光:南面开间小,东面又被山遮挡,采光如何获得? 2 交通:平均24°的坡地,入户交通如何设计(坡道、室外楼梯、室内楼梯间)?大概率场地内部是无法通车的,停车如何布置? 3 独立入户:场地又很长的临街面,像townhouse那样独立入户的可能性? 4 公共空间:大的建筑容量的的任务 和 室外公共空间社区感的需求 如何同时达到?
得失?:从前后方案对比的视角看设计
很幸运的在一次疯狂扫翻新建筑杂志的时候发现了1968年SCV的第一次方案发表。 神奇啊!新建筑就不太登集合住宅项目(从1965到1975年就翻到了5个的亚子,其中两个是内井的),居然SCV还没建成阶段就得到了发表,emmm。。事情不简单。。。。
1968年的初步方案是酱紫的,肉眼看就和实际的建成天差地别可以说。。


从构成上,1968年方案是由三个广场组织的块状布局,入户交通被设置在了小广场周围和场地的外围。建筑分成四个块以错叠的方式接地。而最后的建成方案是由三部公共楼梯和三组平行于等高线的外部交通组织的线性布局,每户都有单独入户口。建筑以架空的方式接地。

看起来构成方式很不一样的的前后案,当然也有一些延续性的东西。比如: 1 基本保持场地的原有地形(因为当时的法规要求,在区域内挖土填土的自平衡) 2 交通的连续性(环状的公共步行交通,再分流) 3 入户的独立性(每户都有独立的室外入户口) 4 停车的位置(主要沿着西面道路) 5 单元装置化的住户单体(不仔细读图难以看出户与户的划分,整个建筑看起来是一个整体)


从户型上,两个方案都是一般梯间式住宅的变形。进化的过程hin有意思,如下图: 1 通常的梯间户型是用一条北面的开放走廊(突然想到东野圭吾电影场景)联络的小开间大进深的方形房间,用水空间靠北,入口-厨房-起居共一个空间,南面采光最好的给卧室。 2 1968年的方案中,基于“入口-厨房-起居共用且组织其它几个房间的动线的”的原型上,因为采光的需求而在方形的平面上在东南口挖了一个角,获得了两个面的采光,因而和室和卧室的位置自然的确定。而有因为对角的问题,和室必须得让一条走道出来,面积就不得不减小。另外用水和设备全部放在了靠山测区域,需要管道抽风,相对来说比较被动。 3 实际建成得方案在户型上显示出了内井桑得功力呀! 45°转角,获得了更大东南向采光面,同时因为转角自然形成的折线缝隙,使得入口门平面可以设置在平面中部,大大缩短了无用的走廊空间,同时各户拥有了从公共走道向上或向下的私有的入户空间。 总长一定情况下,平面的转角使得户型变得瘦长,轴网从4.5m变为3.6m,房间变小但物理品质变好了。


内井桑在最后实际方案户型上的变化不仅仅是对单户住宅内部的优化,同时也反作用与外部的空间架构。根据之前硕士论文的学习get到一点原理,在山地建筑上垂直与等高线方向的进深是十分集约的,山地的坡度一定,建筑层数一定,可以使用的进深就确定了。平面45°的旋转使得建筑在进深方向变短,从而总平上在厚度够的区域可以布置成两排,并且因为平面外轮廓的zigzag使得不宽的背后公共走道感觉也不逼仄(皂片1、2)。


另外,上下层户型在平面和剖面上都错叠了一个跨度,平面上的错叠使得下户的屋顶成为了上户的阳台和入户口,剖上面错叠使得自然光的资源相对平均(不过,太公平导致下户西面的阳台的也是设计带来的问题,皂片3)。如剖面所示,公共走道标高位于两层之间,上半层进入上户,下半层进入下户。不仅仅是走道的效率很高,而且也获得了住户隐私性的过度空间(皂片4)。



从数据上,1968年方案和建成方案的总建筑面积差不多,而建成方案的占地面积相对小了不少,通过将建筑集中布置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室外公共空间。结果上,大部分给了入户的三条交通,使得入户的空间体验更开阔。但是对比1968年方案缺乏有包围感的,家长可以在家里观察的儿童活动空间。并且停车区域也变少了一丢丢。

有得必有失吧,自然规律哈哈。1968年方案是以社区感营造的公共空间出发的,三个小广场不仅仅是平时儿童活动的公共空间,也是霓虹国居民集会或者办一些社区活动的需求空间。而实际建成方案是以户内的品质、入户的体验和连续的公共空间的体验的统合来考量的。
btw,说起“为了社区感存在的公共空间”,想引一下日本另一个住宅很厉害的建筑师宮脇檀的集合住宅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用地区域设计供小孩玩耍的广场空间。一般的“一户建住宅”都是尽量占满红线,然后把车库设计在一层,不同权属的之间只剩消极的缝隙。而宮脇檀的集合住宅设计,是把各家的车库搬出来一起形成内部的停车场,保证同样的室内使用面积的情况下,建筑占地面积可以相对减少。这样中间的空地就变成了一个有时效性的居民小广场。早上车子都出去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在小广场玩耍,因为围合的形式,家长们也可以在家中观察以确保安全。晚上车子停回来了,一般孩子们也不太会夜晚玩耍。(说起来有点像我们ADVVT设计的平面概念,不够宫桑更结合了使用的行为和时间)

(50年过去,内井桑的Sakuradai court village还是被很好的使用着,第一次去时候扫地老爷爷都知道这是内井设计的哈哈。看了很多山地的房子,这只从外部出发和内部的统合都是难得一见的机智!起码在宝宝心里是绝对的前三名!虽然从现在的时代看来存在着不少因生活方式变化而过时的问题,这也正是我的毕设要做的东西。。写不动了,暂时写到这里咯。。呼 ~)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7 18:42:05
-
hzj.c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1 23:47:58
-
x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1 10:13:29
-
WD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31 21:24:19
-
北鹊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9 21:53:41
-
木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5 17:02:46
-
CarbonFro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3 23:45:42
-
枉少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3 23:38:25
-
鲸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1 11:16:20
-
花园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8 10:27:00
-
米奇妙妙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7 21:05:5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6 17:32:56
-
阿咩来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5 16:00:49
-
Jo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1 15:24:28
-
X7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21:02:01
-
ZakCh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17:18:04
-
wliesmei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17:00:02
-
Tiz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15:38:19
-
韦小仇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13:46:17
-
落大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13:15:06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13:00:15
-
too elephant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12:58:42
-
kea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11:16:30
-
简章 纸短情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10:10:19
-
猪弩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09:53:53
-
遥夜澄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09:29:59
-
刘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09:28:22
-
胖子多喘-kev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09:08:28
-
Alic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08:42:09
-
驻马店凯鲁亚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08:11:50
-
IonMaiShe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08:06:29
-
濁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07:46:06
-
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06:35:17
-
心匠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9 05:19:16
-
抹茶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8 23:48:58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8 23:46:17
-
櫚林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8 23:34:08
-
豆友149762154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8 23:15:33
-
想家的外星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8 23:11:53
-
cor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8 23: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