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伪心理学”说不》读书笔记(C1-2)
序言
第1章 心理学充满生机(在科学阵营里左右逢源)
1、弗洛伊德问题
弗洛伊德对现代心理学的重要性被无限地夸大了,弗洛伊德式的研究方法彻底误导了人们对心理学研究的印象
2、现代心理学的多样性
2.1多样性的含义
“心理学研究”这一术语要比"心理学"一词更能准确反映这一学科的多样性。“心理学”这个词不能很好地承载学科发展差异化的事实,相反,它表达的“统一性”内涵恰恰是这门学科不具备的
3、科学的统一性
4、那么,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一种思考和观察失误以便深入理解其运行机制的方法。
(1)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2)产生公共知识(3)验证可解决的问题
5、系统的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基于观察的实践。科学家通过验证来找寻世界的规律(系统性的)
5.1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可重复性和同行评审
5.2实证性的、可解决的问题:科学家对于可检验理论的研究
科学方法:
系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以可公开的知识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可证可解的问题,产生可检验的理论
6、心理学和世俗智慧:“常识”的误区
7、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小结
第2章 可证伪性--如何捕捉头脑中的小精灵
一、理论和可证伪性标准
科学理论表述原则:从中得出的预测有可能被证伪(可证伪标准)
理论不是:一项未经证实的假设、猜想、直觉
理论是: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可以对一组数据做出解释,预测未来的实验结果
好的理论做出的预测总会显示自己是可证伪的
ie: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激发文学想象方面比在当代心理学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部分原因就是未满足可证伪标准
2、敲门节奏理论
不是所有证实都等价,要关注理论被证实的数量,更要关注验证本身的质量。
3、弗洛伊德与可证伪性
4、小精灵
波普尔经常指出,这些不可证的理论具有巨大的心里吸引力,其秘密在于他们能够解释一切事情。预先知道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你都能理解它,不仅给你智力上的掌控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你拥有应对这个世界所需要的安全感。
对这种安全感的追求是以知识发展的停滞为代价的。科学是一套不断挑战原有信念的机制,在这种机制里,原有信念以一种能被证伪的方法接受实证检验
5、不是所有的证实都等价
6、可证伪性和世俗智慧
7、承认错误的自由
科学方法是对世界的印证,而不是对我们自己的印证
8、想法不值钱
二、科学中的错误:接近真理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