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不,是规划力学!
教育改革以来,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市场却没有如大学扩招那般扩大需求,很多大学生不得不面临“毕业即失业”这样的困境。不少人沉浸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每周参加社团活动,上课时不时打瞌睡,甚至旷课逃学,考试也只求六十分万岁,对几年后的毕业别无他想。
高中时候的学习压力,在大学里好像完全消失。每天只是得过且过,成了被时间推着往前走的人。没有出色的成绩,没有靓丽的实习经历,对自己的未来完全没有规划,直到毕业来临之时,才匆匆忙忙选择考研,最终又在仓促地准备中毫无意外的落榜。
然而,这些大多数人中,并不包括我的室友小童。
小童是个非常有规划的女生,当别人还在为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发愁的时候,她就已经获得保研资格,并顺利保送到了比她本科学校还要好的一所高校。她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规划里,她会在大学不久后就自己养活自己,不再向父母要钱,并顺利升学。
而在现实中,她也确实做到了。
从大二开始,她就实现了初步的经济独立。她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且努力学习和赚钱并不冲突。她凭借出色的成绩获得了不菲的奖学金,奖学金抵消了学费,她的生活费,除了来自奖学金,也来自她课余的兼职家教工作。
经济独立且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比起同龄人,更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自从确定以后要在北京读书,且大概率会留在北京工作后,为工作后的租房,她开始了有计划地攒钱。当我们问她,有必要这么早考虑这些现实问题时,好像倒显出了我们的幼稚与单纯。
现在是2020年,两年以后的2022年我们才毕业,但是现在的她,就已经开始考虑未来,她考虑的也许不仅仅是两年以后,甚至是更遥远的将来。这份对未来及自身清晰的规划,使得她在很多方面都快人一步,也使得她的生活看起来比旁人要更加顺遂。
想像小彤一样,获得顺遂的生活,我们需要的是清晰的规划力。这样的规划力,让我们能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能让我们感受到脚踏实地的从容。
《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一书,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例子,让我们明白所谓的规划力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并不是说谁有规划力,而谁没有规划力这样简单的分法,而是存在着维度上的不同。规划力有格局大小之差,只有了解这样的差距,才能将自己擅长的与具体格局的规划力相匹配。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其实是拥有自己内部的规划力的,只是没有发现而已。能做好普通的规划,却不幸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规划方式,但是不用担心,这本书会帮助我们解除这种不幸。

这本书,并不是地将规划力当作操作手册,告诉你每一步应该如何去做,而是要求我们在阅读完以后,转变我们整体的思维模式,将规划力技术化,先掌握某个维度的规划力,再最终将我们的规划力进行多方面应用。
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中,斋藤孝认为:规划力,是一种可以在社会上有效生存的能力。获得这种能力,我们就可以:
1
为周围的人带来利益
我们常常说的领导力,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规划力。一个工头如何安排下属的工作,让全体成员有效地运转,让工作顺利地进行,考验的就是他的规划力。领导,并不需要擅长所有事,他只需要有技巧地整合各项工作和人员,使之成为一个良好的形态,便能获得赞赏和成功。
这样一个充满规划力的人,也是可以给除自己以外的他人带来力量的,他的影响力使得周围的人也能够获得愉悦和安定。在职场上,很多时候,自己的努力只是一个基础,而如果有幸能够遇上有规划力的领导,则能获得意料之外的收获。他能带领团队前进,更能为团队创造利益。
2
避开人生危机
很多时候,顺利的工作也不总是意味着充实。“规划力“这一词很容易给人一种“制作大框架”的感觉,不明所以的人总觉得规划就是个流程,严谨地按照流程走就是好的规划,但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所谓的“框架”,其实更讲究的是留白。一个拥有规划力的人,更懂得处事的哲学,并不是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卡在既定的点上,一旦错过时间便抓狂,而是充分发挥留白的魅力,在突发情况下也能灵活变通,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最好的判断。
3
游刃有余地面对事情
在作者斋藤孝看来,不存在完全不具备规划力的人,人对于自己擅长的东西,还是具有与之对应方面的规划力的,只需要将工作与其进行连接即可。在所有事情中都有一个核心,将过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到新事物中,总结新的经验,形成一定的法则,运用这样的法则,便是在一步一步培养我们的规划力。
在越来越多的运用中,法则渐渐发展成为技巧,触类旁通说的便是如此。获得了这样的规划力,我们面对的对象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本质和内核是相通的,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不同,但思维逻辑是相同的。一理明而百理通。
培养自身的规划力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获得规划力呢?提高规划力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01从结果向前推测
第一步要找出优秀的规划力范本,从好的结果往前推导,熟悉优秀范本的思维方式。重复练习,将规划力技术化。灵活应用,并逐渐使之成为自己的规划力。特别是在看成功的例子时,从规划力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养成这样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见的产品设计,就遵循了这样的一个思维。在设计中我们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与意义,从设计最终要到达的目的出发往前追溯,寻找与目的相关的要素,不断添加到其中,在与目的的比较中进行筛选和匹配,最终得到满意的设计图标。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中作者举了乐天木糖醇的经典案例,设计的一开始便定位在洁牙上,从与洁牙有关的素材中寻找,在不断的尝试调和中,诞生了非常有意思的设计成品。
知名的丰田公司则从“透视步骤顺序”的角度,来分析公司的生产线。公司以成本减半为目标,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采取的是减少每次到生产车间前所发现的浪费。在一次又一次的巡视中调整已经安排好的生产方式,使得每一次的改进都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进行。从结果出发,不断改善,减少各项浪费,最终产生螺旋式上升的结果。
02时间处理艺术化
设计的艺术,有“留白”一说。而在具体做事、培养我们的规划力上,也有着时间上的“留白”艺术。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最终目标、完成的截止期限,而在这之前空出来的时间,则可以用来规划其它事情,另一方面,有效的留白,也可以为我们解决突发事件提供余地。但要注意的是,留白也不可过多,过多则演变成拖延的借口。
除了留白,另一个关于时间的技巧是“交错重叠“,有以周为单位的工作,也有以月为单位的项目,这些工作并不在同一时期重复,其交错开却又重叠的规划即为”交错重叠“。学习此技巧,可借助工作日志。斋藤孝在《规划力》一书中以自身为例,利用小小的工作日志本,在时间的维度上,通过三色笔划分不同的重要度,明确周的活动、月度以及年度的活动,将非做不可的事件写在方框中间,给视觉上以警戒,时刻提醒自己。这样在大框架下进行思考,不断组合出的规划就很少会崩毁。
03优化重组做事的顺序
“田忌赛马“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故事讲述的是,田忌经常与齐王和齐国各公子赛马,并设了重金赌注。马分为上、中、下三等。某次比赛中,孙膑发现这些马的脚力都差不不了多少,为了赢得比赛,孙膑建议田忌更换赛马的顺序,用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就这样,三场比赛结束后,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千金赌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顺序的重要性,懂得规划的人,绝不小看做事的顺序。大的框架必然重要,细节的描绘也不可忽视,顺序就是这细节中最具分量的东西。重新调整手里掌握的东西的顺序,以自己的方式加以给合。正如作者斋藤孝在书中告诉我们的一样,锻炼我们的规划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掌握了大框架的基础上,决定优先顺序。

就像研究生阅读文献一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地阅读文献,并不是按照文献的顺序依次阅读的,而是在确定整体研究思路以后,看每一篇文献的摘要及研究对象,自己学会主动重新组合优先顺序,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时间,在有效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与自己的研究对象相结合,而不是陷于按顺序做事的惯性中。
在《规化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中,作者斋藤孝不断地强调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规划力,只是没有进行合理的运用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规划力有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我们如何在实践中锻炼我们的规划力。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斋藤孝告诉我们,规划力是可以超越领域的,我们在某一方面的卓越规划力,是完完全全可以应用到别的领域的,一定要相信自己,找寻到自己内部的规划力。看透事物,磨练自己的规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