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肖战有感: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近期在读《月亮与六便士》,原谅我见识浅薄,觉得应对斯特里克兰德抛妻弃子、祸害他人的行径口诛笔伐,同时又同情他生活的窘迫拮据、惊叹于他的义无反顾,我仿佛是个被撕裂的个体,被毛姆拉扯着去见证一个不安于现状、视金钱为粪土的“返璞归真”的原始人格。通读此书,我如雾里看花,懵懵懂懂去接受这样一个说话傲慢无礼、尖酸刻薄且脱离现实社会环境束缚的不可思议的饱满形象,也正是此书让我联想到肖战。 肖战其实与主人公在本质上并不同。斯特里克兰德为了追逐心头那枚月亮,摒弃证券经纪人的身份、摆脱家庭的缧绁,定居巴黎的一家破旅馆进行创作;而肖战不是,他并非不慕名利,相反,被问及入行缘由,他从不避讳,只称“希望被更多的人看到”。但从秉承的勇气来看,他又同斯特里克兰德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辞去眼下前景大好的稳定工作与安定生活,去追逐一个不可思议的“幻象”。也许就是这对未知领域的猎奇心最终促使肖战应下导师的推荐,以24岁这样一个在娱乐圈里劣势显著的年纪,步入选秀并最终得以侥幸出道。 也许读到这里,你会觉得“逐梦娱乐圈”一事铜臭气息太重,但是朋友,你忽略了一件事,肖战家底殷实,也曾靠着自己的才干赚了二十万的单子,我想他并非是因高薪酬劳的诱惑一头扎进哇唧唧哇公司的怀抱,非要算起来只是对未经历过的人生满怀好奇罢了,并且当时的他只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被甲方磨得温吞而青涩,并无斯特里克兰德与魏无羡的桀骜不羁,却拥有超乎常人的勇气与孤注一掷的决心,也正因此给他的人生平添了一份浪漫主义色彩,成为多数人迄今为止很是欣赏的闪光点。 我曾企图深入探究肖战的性格,却始终只能窥探一二,拼凑不出完整的他。就如他在各种采访综艺中所展现的那样,他是复杂多面的,并非是纯粹单一的个体。人身处社会,离不开社会,在享有社会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必须适应这个社会长期形成的规章制度与价值体系,当自身的某些想法为社会所不容,即个体与社会出现矛盾冲突,人无疑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坚守自我、改变世界,二是改变自己、迎合社会。倘若古代那些放荡形骸、潇洒不羁的狂客浪人健在,或是让国外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漫威电影制片方做选择,他们必然会扬起“坚守自我”的旗帜呐喊,但秉持着老派思想的肖战意料之中地面对社会做出了妥协。 他把过去那个与老板拍案对峙的自己抛却,把性子磨平以适应当代繁复的娱乐圈,他用天然的娇憨做保护伞以掩饰自己的睿智机敏,他练就恰到好处的眼神与微笑以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镜头;他减肥变瘦以迎合当代审美,学着待人接物张弛有度,逐渐变得七窍玲珑以应酬商业歌坛各界大佬;他采访前做好充分准备,只言片语也系扣主旨不离代言物……于是谁也无法把他和过去那个看起来温吞腼腆的傻大个联系起来,于是再也看不到他出言呛声那些黑子:“丑死了你就不要看啊,何必给自己添堵呢”“我们俩就是傻怎么样,傻人有傻福你不傻就没有福”,于是在肆意称赞他的杂志报道满天飞的同时,网上的不和谐音此起彼伏——说他娇俏装可爱者有之,说他野心勃勃资源咖者有之,说他虚伪道貌岸然者有之,更有甚者逮住出道前他与朋友的玩笑言论不放,对他怜悯动物、珍爱生命的正义心性视而不见,恶意截图杜撰出一个莫须有的故事来,自成体系肆意传播;但当那些网上的所谓黑料传播得愈演愈烈时,他又决然下了律师函打得那些始作俑者措手不及。 肖战他变了,却也没变。他承认自己对一些事在不违背底线的程度下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譬如他把成名前告自家公司不作为的诉讼撤销。细想来,他与哇唧唧哇矛盾的触发并非偶然,因他个人秉承的信念与公司初始的理念相违,公司培养的是唱跳艺人,给每位艺人都有一定明确的定位,肖战却不愿把自己禁锢在单一的“温柔主唱”的人设里,他生性爱闯荡,龙丹妮不喜他也无可厚非,两者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冲突,其中过程曲折我身为第三人并不知悉,只清楚他在起诉公司的前几天,曾在INS上发出“不要回头,永远!”,配图是黑夜里的一盏闪亮的聚光灯。也许他是以这种方式告诫自己,即使是在被世道推着往前走,也不要迷失自己,既然做出了决定,就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当后来梦想照进现实,自己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的认可,采访涉及过去,他未带埋怨只轻描淡写称感谢公司当年将他保护地很好,以至于双方秉承着当年的合约,相安无事,将关系维持至今。 肖战采访中曾把自己形容为猫,猫平素温顺可欺,但谁若惹恼了它,它定会竭力反扑。他有礼有节、虚怀若谷不假,但礼貌与忍让并不代表着一味地纵容,反观斯特罗伊夫,他充当农夫与蛇故事中可悲农夫的角色,他的善良与忍耐给他的婚姻招致了祸端,间接促成妻子布兰奇的死亡。我猜,肖战正学着去掌握这个容忍的度,去掌握在当代舆论机制下得以妥善生存的制衡之术。正如他以前被批眼睛无神便努力练眼神,直至在《陈情令》中被夸有灵气;正如曾深山连续拍戏被嘲,称他贷款爆、骂他不自量力,他便回应“我有钱不贷款,最近胖了要减肥”,后来果然健身并著有成效;正如他有次活动《余年》没能唱好,接下来出席的几次活动他都唱《余年》,仿佛在摇着那名状“我可以”的扇子……他愿意接受大众的检阅,谦虚严格,自律自省,有身为偶像的自觉,尽可能地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并与粉丝维持良性的互动,由此追求心灵上的满足。 那些原本顶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标签的粉丝称他变了,殊不知这是他必经的成长历程——那个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羔羊终走出山城,敛尽固有的鲁莽与偏执,将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把纯粹的心性锤炼得坚实以应对这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不心疼他,因这是他的选择,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其实他也足够幸运,短短三年就被大众看到;但我敬佩他,因他非凡的自制力非一般人能够企及,为了给观众听众呈现更好的自己,他可以从150斤的微胖体格减到127斤,可以摒弃他最爱的薯片在《我们的歌》录制前空腹一天以追求绝佳的状态,可以牺牲睡眠凌晨赶飞机奔赴各色活动……但在敬佩的同时,总有声音醍醐灌顶妄想与之制衡——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综上,他是个奉行传统礼教、学着把自己揉碎与复杂社会不断交融的上进青年,在他与社会不断融合、在娱乐圈不断摸索的过程中,练就出应对各界的坚实外壳,惹得大众想要刨根究底,同时又引得各路文人墨客着笔去描述他们眼中的这位貌似虚以委蛇的青年,妄图揣测出最本真的他。可哪有那个“最本真的他”啊?严格意义来说,现在最本真的他就是面对着媒体跟大众的他。随着爆红,他几乎每天至少有12个小时要在镜头前过活。他只不过是在大众的监督下进行自我完善罢了,成功了,那便是下一阶段的他,谁又能说那不是他呢?简单纯粹固然美好,但久经历练、不断以新的技巧武装自身以丰富自己的阅历难道不值得期许跟嘉奖吗? 分析到这里,肯定有人质疑“他这样做真的不会丧失自我吗?”,于是知乎上早有人发问“肖战是不是讨好型人格?”。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首先,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肖战在与社会进行融通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评价,他充分了解自己,以前构建与粉丝之间的“秘密花园”,时常写些随记,能够明确辨别出自己的优劣,年终知道列表对一年的成果与不足做总结,这样清醒自持的人不论去向何方都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其次,他没有刻意讨好任何人,顶多就是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而他所做的一切大多是为了自我实现,确切来说,他身上所展现的特征更符合自我实现者的标准。他高度职业化,理解工作的实质并尊重社会分工,是个将工作和生活区分得清楚的人,尽可能把他的许多面从自己原始的魂灵中释放出来,对待工作踏实、努力、认真,只不过被快餐化的时代用太多溢美之词消费,进而给工作和生活都催生出许多潜在的祸端。 有粉丝称他是完美的代名词,我不以为然。没有人会是完美的,尽善尽美的人不存在,人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处世赢得赞许的同时也会引起相应的弊端。也不知是天性使然还是后天环境作祟,他过分在意自己的舆情,被问及“开播时印象最深的弹幕”,他不止一次答“这个魏无羡怎么这么嗲”,忽视了其他铺天盖地的对他颜值和演技的赞誉;他妄图每次采访活动的回答都做到稳妥完善,但有时词不达意,往往会生成心里强烈的落差;他生性纯粹敏感,易被小说影视的情节打动,数次采访的回应有意去推翻粉丝的无尽遐想;成名后愈发谨慎,在镜头下跟友人相处做不到绝对的坦然,他漠然与规避促成的结果却与他的愿景相左,有些行为令人捉摸不透,发出的讯息简易却有万千解读方式…… 我曾以为他本人像极了魏无羡,尤其是在笑起来的时候,嘴角两侧泛起梨涡,温暖有如骄阳,所以我格外青睐他在《陈情令》中的诠释,他为魏无羡设计的小动作,如转笛子、刮鼻子、把花生米抛起来吃等,使人物更加鲜活饱满,比平面人物更有了些人情味。作为书迷跟观众,我发现他有用心以魏无羡的视角去体会《魔道》的架空世界,把自我抛掷于外,就连带花絮都沾染了羡羡的俏皮,以至于有段时间我会将他俩相混淆,当时我认为他跟魏无羡的最大区别便是肖战本人比起羡羡要更为谦虚内敛些,谁不更喜欢那样的肖战呢?他有着魏无羡那样如向日葵般向阳而生的少年心性,像毛茸的小兔子般易害羞易受惊,学着海绵宝宝憨声喊了三遍“我准备好了”;他摇晃着学着自行车,戴着狐狸发箍笑得傻乎乎,配着《love like you loved》的轻快乐曲回信粉丝“下次见,我会更挺拔”“让我们一起变成更好的人吧,成为彼此的骄傲”;他跟伙伴登上《天天》跟《快本》眼睛咕噜噜转,灵动而有趣…… 直至那次南京演唱会我看到了饭拍视频里的肖战,那日的服装形似魔法学院的学生,他挺着乖乖仔的样貌静静坐在那里,一直一直,清冷而沉稳,遗世而独立,除却同伴或主持人提他才会泛出往日那般轻松明快的笑,颠覆了我对他以往的认知。隔着屏幕看了一个小时,恍惚间明白他为何选择高冷腹黑的北堂墨染作为最贴近他的角色,思及斗罗杀青宴看烟花的他,我萌生出一种奇异的想法——觉得自己以前对他的认知都浮于表面:真实的他不是魏无羡,只是在饰演魏无羡的过程中沾染了他的部分气息罢了,譬如遭遇挫折勇于面对;魏无羡爱憎分明、潇洒不羁,肖战不然,他热爱演艺事业,渴望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但周遭有诸多限制,有经纪公司给他设定的人设,有各路粉丝给他圈定的摹本,而他呢?约莫是想冲破他人给他划定的种种限制,活出真实的、有别于万事万物的自己。这让我不禁想起有关他的一件小事。刚爆红时,听闻有家杂志社把以前卖的杂志从8元提到了38元,他便联系商家勒令他们把卖出去的杂志全部退钱。 这些其实都特别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只要是他真正坚守的事,他便虔诚而坚定,有底气有原则,懂得换位思考亦懂得感恩,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所以肖战有时的说话行事老派传统,外圆内方,像极了古典艺术家跟哲学诗人。就如他看到屋檐遮住天空一角、听到张韶涵少女时代的《呐喊》会联想到“希望”;就如他每杀青一个角色都会拍一束鲜花郑重其事地向角色告别,就如他曾写道的“你愿意一生不被人知道,默默地死去吗?我希望我爱的人记得我。”;就如不同于一些新生代对“流量”标签的排斥,他愿将“流量”当做别人对他的喜欢,并把这份喜欢作为鞭策自己做得更好的动力;就如粉丝18年投出一首《满足》给他,封面是小王子,他便在19年慈善芭莎重新录制这首歌的当天,特意把自己的杀青照添上王冠和红披风等四层图案,终装扮成小王子上传绿洲;就如他欣赏梵高,称“他的《星空》也好,《自画像》也好,他都是以一种很抽离、很奇异的视角来表现”……兴许他是按艺术生的独特视角审视世界,令生活充满着仪式感跟神秘感,让企图窥探他全貌的人如隔雾看花望不真切——毕竟远隔万水千山揣摩一个陌生人的内心世界怎能完全看得清呢?兴许抛开那些资本裹挟来的繁复压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年轻人真诚且鲜活的心。 曾不知在何处读到,称人的发展有两条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前者是说,起初认为自己是可以成为上帝一类的造物主,后来发现成不了造物主,于是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后来发现自己成不了伟大的人,于是退而求其次成为伟大之人的附庸,就这样不断幻灭之后再调整,最后变成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普通人;后者是说,一个人刚开始觉得自己无用,后来偶然发现这个社会需要自己,然后他努力工作,博取认同,发现需要自己的人越来越多,自己也获得满足,觉得自己有利于这个社会,当然,他仍脱离不了普通人的桎梏。但我们生而普通,却可以选择活得精彩。 肖战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是亿万兢兢业业社会工作者的缩影,他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应有的回报,渴望自己的工作成果被世人认可,渴望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发挥……总之,他渴望被人记住。在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野心蓬勃的体现,但他丝毫不回避,坦诚而执着,于是敢于在颁奖时喊出“破界跨界闯世界”的豪放壮言的是他,于剧本围读后寻导演推敲出精巧细节的是他,在星光大赏钻石圆桌前回身向红海鞠躬的是他,在宾客散尽后摆正工作人员无意放倒的剃须刀的还是他,可能也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点和极度不协调感的存在,才令肖战的价值具备了普世意义,现在要是硬要寻觅一个词去精准概括他,我想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践行者。 而在反复剖析过程中真正打动我的,是青年在盛名下蕴藏的平凡却不甘于平庸、如顽石般坚韧的赤忱之心,正如他曾写到的:“我一定会成为最努力的那个,当别人问道喜欢的人是谁时,你们可以骄傲的说出,是肖战啊!” 没错,是肖战啊。 补充: 我曾在B站上和一个他的黑子辩论,他嘲弄他是资源咖,我问他你懂得资源转换率吗,他一头雾水,以为我熟悉娱乐圈行情的脂粉(职业粉丝),抱歉,令他失望了,我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追星女孩罢了。那些艳羡他所谓“好资源”的人从来都不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只知道在他成名后嚷嚷“那个魏无羡谁演谁火”“为什么又是他啊”,可在《陈情令》爆火之前又有谁把它当成一部好剧好资源了?这剧营销路子野,如同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演好了就是现在的光景,演不好就是被书粉追着骂,他们敢接敢拍,为什么现在火了反而成了“谁演谁火”了?要知道肖战曾凭着一部网剧的男三“血洗B站”,要知道《诛仙》原本是部顶着IP的名为清库存拍的小成本电影,要知道“言冰云”曾经是角色分配时别人挑剩下的角色,现在他们拿他俩嘲弄,谁曾想若不是肖战饰演,哪里来的如此大的关注度,这不叫资源好,这叫资源转化率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不过是紧紧抓住了机会并认真对待它而已,不过是在还未成长到绝佳状态时就获得了超高人气,流量不是原罪,却成了黑子们泄愤的活靶头,令人唏嘘。 有些人看我用这么多的笔墨去写一个小明星甚是不解,说我有这闲工夫不如多关心关心时事政治,抱歉,我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庸俗之人,我觉得这个小明星如一本书,引发我我无尽的思考,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闪光点,骨子里有我欣赏的东西,他在做着他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而我认为每个认真对待自己工作的人都值得尊重,所以我不光要写,我还要发,让更多的人看到,让它更加鲜活地存在于我的记忆里。 初次追星,愿肖战星途璀璨,就让我们朝着光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吧!
-
CarolineC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2-19 11:03:01
-
comstancesji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17 21:53:18
-
夕颜花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4 12:39:17
-
碧海蓝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13 02:14:31
-
GraceInzagh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5:02:39
-
用户7279749666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06:30:46
-
xxathen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17 16:43:49
-
Si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03 20:54:16
-
思与胡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08:02:18
-
serendipit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10 00:10:38
-
Bunn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01 1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