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学中国化的思考
其实对于社会学中国化这个问题我一直都有在思考,但是总觉得有些地方没有想的太清楚。今天半夜看到威廉斯的一篇文章之后觉得有些关窍被打通了,所以就赶紧胡乱的写了个笔记,记录一下自己的这些看法和理解。
关于社会学中国化的问题其实讨论很久了。既然想谈一谈这个问题,那我就开门见山的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诚如很多人所言,社会学中国化完全是一个伪问题,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在我看来这种社会学应不应该中国化其实并不仅仅是政治上或是学术权力上的某种争论,更深刻的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关于社会学学科范式,或是关于社会学的理论美学的一种分歧。
让我们先抛开那些政治上的权力问题不谈,回归最开始的地方,看一看社会学中国化这个问题到底是在争论什么。其实支持社会学中国化的一派无非是在说,社会学,尤其是西方的社会学并不能完美的解释中国现实。而反对社会学中国化的人则是在辩驳当代的社会学完全可以解释中国现象。在支持中国化的学者们看来,毫无疑问,社会学在中国已经出现了“解释性危机”,而这在科学史上往往是一个范式变革的先兆,甚至是原因。而另一派则认为并没有这种解释性危机的存在,当然不需要变革。
那么是两派人马对彼此的研究产生误解了吗?我想误解确实是有而且很严重,但我在这里想要说明的东西要更深一步。德沃金在《没有上帝的宗教》这本书里就用了一种美学研究的方法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进行了解释。我觉得这种解释路径同样适用于社会学中国化这个问题上。简单来说科学只是在解释世界的现象,星轮说与日星说都能够解释,只是一个好一个差。那么是什么东西决定了好与差呢?这里毫无疑问的是出现了一个标准,而且可以说是美学的标准。社会学中国化这个问题看起来也是这样,支持社会学中国化的人当然认为社会学必须变成中国的,因为只有在地的才是真实的。但鲜有人意识到的是,反对社会学中国化的学者们似乎抱有一种对立的思想,那就是只有普遍的才是有意义的。我认为这种想法也是危险的,甚至更危险,因为它不单危险而且隐蔽。
在我看来,有关社会学中国化的争论大多数都是驴唇不对马嘴。这是很简单的,因为两派人马完全是秉持着不同的美学观点来看待社会学。这就好像有人在争论一个数学公式要么是对的,要么是美的一样荒诞。因为实际上大多数数学家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正确的数学公式是美的,或者反过来,美的数学公式是正确的。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社会学研究当然要是在地的,但也要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反过来社会学研究是要有普遍意义,但也是必须是在地的,这本是一件无可争议的事实。
如果读者们认为上述的这些说法似乎只是在翻来覆去的说同一件事情,那么我写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实际上也确实是一件事情。社会学中国化的争论就是这样在围绕着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当然这里我必须要澄清一下,因为我的看法似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那就是认为参与这场争论的一方是把社会学当作总结社会规律的科学,而另一方把社会学当作更好的展示社会的艺术(尽管我确实曾经这样认为,但我已经认识到了这种看法的错误)。无论是支持中国化也好,反对中国化也罢,实际上大家都没有摆脱科学主义的立场,即科学的目的是如世界本身所是地描述世界,而我也认为社会学确实可以坚持这样的立场进行讨论。现实情况是,这一科学主义的立场也是双方讨论可以成立的共同基石,这一讨论之所以还没有沦为哲学界里常见的民哲对官哲的隔空喊话,也正是这一共同基石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目前对社会学中国化这一问题的争论不过是处在一个比较浅显的层次,双方的冲突也只是对何为更好的社会学理论的观点不同而已。但这种争论并不是今天才有,可以说这个争论是伴随着社会学的发展的,并不足以断定社会学中国化是一个伪问题。回到最核心的地方,这种理解没有回答刚开始的那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学真的在中国遇到解释危机了吗?
我认为威廉斯在这里对于人本学科的理解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在有关人文学科的知识范式上,除了所谓的解释性危机,更重要的是一种正当性危机。也就是说,当我们用某一个概念去解释历史(或者社会)时,与其说是解释,倒不如说是在维护这一概念的正当性。任何讲述了怎么是某种观念而不是其他观念逐渐为一种新正当性奠基的来龙去脉的故事,不会初看就像是一段证验的故事(此处引用)。这种争论从根本上来说,恰恰是之前所说的科学主义所带来的后果。因为社会学在科学主义的路上走的太急,以至于忘记人本学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世界而不是如世界本身所是地描述。或者更加明确的说,社会学的目的本来应该是让社会变得更好,而不是单纯地展现这个社会的样貌。
这样来看,社会学在中国确实遇到了正当性的危机。不仅仅是政治局势的影响(当然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有中国传统积累下来的场域与惯习。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动力,那就是重新寻找一种新的语言或概念来使得社会学在中国正当化。脱离这一现实背景而只在纯学理上思考社会学中国化是这一争论真正流于表面,成为伪问题的原因。因此我认为社会学中国化这一争论目前来看完全是伪命题,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但是这一问题在另一个层面上确实是一个真正的问题,那就是关于中国社会学到底能有多大声音,能在中国乃至世界起到什么作用的问题。我认为后者才是更值得去讨论的“社会学中国化”,当然这也是那个会撕破更多虚伪脸皮的命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