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书评-天津人美新聊斋《考弊司》
考弊司是聊斋故事里面不那么知名的故事。主要原因在于《席方平》的珠玉在前。
同样都是写阴司的贪赃枉法,席方平是按照一种高大全路子去写的,塑造了一个坚持果敢,而又矢志不渝的良民形象席方平:详细描写了他怎么坚持上告,怎么被官吏陷害,怎么坚持,怎么被恶鬼同情,怎么被二郎神解救,主持正义。是那种显而易见映射现实的故事。其程度之深,就差指着鼻子骂了。
但是考弊司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他不是那种很专注的映射吏治黑暗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闻人生也不是席方平那种完全高大全的形象。闻人生敢于为一面之缘的朋友仗义执言,但是也受困于自己过分泛滥的男女情爱而着了道。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觉得闻人生要比席方平可爱的多。
说回连环画,如果说化虎连环画曲解了原著的本意,一些重要元素也没有表现出来,那么考弊司的问题在于莫名其妙的剧情加戏。考弊司其实并不长,但是连环画却画了足足化虎的三倍。
连环画的内容跟原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于环境的描述增多,这个在以往的连环画中很少见;
二,莫名其妙的群口相声加戏;
三完全删减了闻人生与花夜叉的风流。
对于环境的描述强化,我觉得挺好,席方平这方面相对差,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文中的秀才导游着读者逛了一遍阴间一样。尤其是对于考弊司的描绘,很具体,很有文采,但同时也非常讽刺。这种细致在传统连环画当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但是另外两方面的差异则让人感觉不是那么太好。
闻人生在见虚肚鬼王之前,为了凸显出鬼王的贪婪以及阴狠,主创用群口相声的方式,给鬼王和普通群众加了一大出戏。但不得不说,这出戏让整个故事的节奏变得冗长而拖沓。除了影响了原有故事紧凑的结构之外,没有任何的作用。
一方面是不愿意交钱的平民鬼,另一方面是锱铢必较的鬼王,一开始平民鬼义正言辞说的鬼王无言以对,但是最终也都没有能够免除割肉的刑罚。不太明白这样情节的意义,如果是想凸显鬼王的穷凶极恶,那么鬼王面对着声讨不敢出声,是不是有点太窝囊了。原著的鬼王可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
这一段实际上歪曲了整个故事的气道,并且也没有很好的与连环画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每一页表现的东西只有角度的不同,没有内容的不同)
不仅仅歪曲了虚肚鬼王,还顺道的恶心了一下阎王。原著当中的阎王无私心。但是到了连环画当中,阎王变成了一个迫于舆论,不得不惩办狗腿子的疑似老虎。不太明白主创这样定位的目的,是想揭露阴间也是官官相互么?如果真的有这个意思,个人认为应该在这条线索上给予更多的发挥(而不是把内容全部放到群口相声的部分)。总之这条线,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完整。
更不完整的还在于闻人生逛妓院的这条线。为了突出闻人生高大上并且光芒万丈的男主形象。主创直接把这部分给删除了。
其实个人觉得,这条线路并不是仅仅逛妓院那么low,他展示了一个非常真实的阴间,和一个非常真实的人物。
妓院和考弊司是一个深刻的对比,考弊司里面的虚肚鬼王是那种面目狰狞,并且无所顾忌的贪婪狠毒。而妓院则里面的花夜叉则是那种花言巧语的虚伪诡诈,考弊司居庙堂之高,而妓院则藏在生活之中。二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黑暗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不管你是仗义执言无所顾忌的闻人生,还是白面书生,总有一款适合你。。。
闻人生沦陷给花夜叉,其实也是对这个人物做的一种延展。虽然敢于仗义执言,但是他也是一个凡人。看到惨兮兮的考弊司,他也害怕,看到打扮的花枝招展的粉头,他也喜欢。而原著当中对闻人生没有钱支付嫖资窘态的描绘,也让人觉得生动,而无比真实:“生暂解衣为质。妪持笑曰:"此尚不能偿酒直耳。”
秀才对于闻人生解救的方式其实也别有深意,秀才解困闻人生的方式是直接进入妓院,并且很可能声音很大的骂街。这招是极其管用的。但是闻人生采用直接骂街的方式,对于虚肚鬼王的效果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安排真是别有深意。连妓女都注重廉耻。
而身居高位的官僚却无所谓,故事当中的现实,何其黑暗。最终白衣秀士对于闻人生的解救,其实也多多少少的表现出了聊斋(或者说是中国民间故事)固有的善恶有报的主题。而这个主题通过闻人生与秀才的相互帮助,得到了更加深刻的深化,整个故事也通过这种循环交互的方式,变得非常的深刻而完整。
而在本连环画当中,后一部分,完全删节,这直接导致剧情方面的垮塌,而一些莫名其妙剧情的加戏,更使得这个故事不知所云。总之就是感觉改编成这样,真的非常遗憾。有点浪费了画家的画技。
-
穆云涛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07 19: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