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色革命
我曾经在另一个文“什么样才是有魅力的男人呢”(https://www.douban.com/note/725435197/)里面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每到一个地方,总会留意大街上男性的魅力值。这种留意并不是出于一种猎艳的心理,我发现,男性的平均魅力大的地方,大多是好地方。这种“好地方”,指的不仅仅是经济发达而已。比如说吧,伦敦的男人能把衬衫穿得又潮又正经,巴黎的男人的围巾系得又man又优雅,日本男人喜欢把眉毛修的齐齐整整的。我不是说修了眉毛的男人比不修的好看,怎么样好看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首先男人得有收拾自己的概念。看着国内满大街尚未中年便挺着啤酒肚的男人和头发油腻一年三季冲锋衣的小伙子,我常常觉得我们不必急着讨论什么范儿比较好看。”
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段话在过去几年之内光速过时。如今走在中国大街上如果还是这种观感,那你可能去的是哪个城乡结合部。如今国内的大城市里,思聪+网红脸的组合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好看小姐姐”身边,也有一个穿着时髦发型精致的boy.
我这么说无意黑思聪,而且严格来说他这样的还不算特别典型。只是更典型一点的比他低调很多,比如吴佩慈四个孩子的爹,有兴趣的可以搜一搜他长什么样。大款+美女的组合嘛,从来换汤不换药,美女们的时尚品味都换了好几轮了,大款们多年如一日地丑、老、胖。这样当身边有个美女的时候,才能显得更为有钱。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只有等中国女性有欧美女人那样的择偶自由时,中国男人才能开始回到性吸引力的原始标准,开始在穿衣打扮上多花点心思。我万万没想到,流行文化在5年之内就做到了这点。大概是从15年开始,吴亦凡那批“四大小生”迅速蹿红,“TF boys"三小只一夜成名,小鲜肉作为一个现象级的话题,打破了粉圈的次元壁,成为所有年轻人挂在嘴上的下饭菜。
但是我那个时候依然没有想到,这些流量明星和网红们会在普通人当中掀起一股“男色革命”,真正变成一种不可忽视的流行文化。我有一天突然就发现,看社交网站上的零零后男生的照片,总要脑补一下去掉滤镜他真人长啥样。美图秀秀不再只属于女孩子,男生们的脸在磨皮效果之后越来越光滑精致,戴上个复古边框的眼镜,在镜子旁边摆出一个“我最屌”的pose,我就是精致的猪猪男孩。
这种精致真是肉眼可见。我按照我零零后表妹小红书的关注列表逐个follow,看到了一位博主秀的她和她男朋友的照片:

左边的打扮我想大家都很熟,从衣着发型到背景,前几年满大街的男孩都是这样的T恤裤子锅盖头。平心而论这个女孩子只是换了个风格而已,而男生的变化,的确是可以po在“颜值改变计划”话题下的范本。我在另一个博主的视频里,发现了她给她男朋友化妆的视频。的确啊,几年前我们还在讨论男生画眉毛到底娘不娘,现在你跑sephora溜达一圈,男孩子买护肤、粉底乃至眼线笔早就见惯不怪了。
不止这些。健身变成了一项展示自身魅力值的绝佳途径。健身房里穿着紧身衣的黑白剪影、肱二头肌的特写镜头,最好再加上豪车、美食、繁华的城市夜景,这是让小女生们“馋身子”的标配。好多男生连拍照姿势都十分相似:单手扶脸,黑色口罩、低头盯鞋、鸭舌帽和全身镜。好多时候我分不清这到底是网红还是嘻哈,韩范儿还是明星范儿。
我的表妹跟我说起她的同班同学时,“好看”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远远大过我当年谈起男同学时的描述方式。她会翻遍她的社交网站,给我找这个和那个18线明星的照片,“怎么样,哪个是你的菜?” 我表示我不喜欢韩系精致脸之后,她找来赵寅成的照片:“这个大叔型的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是从古至今女人讲究外表,除了爱美之心以外,还有好多功利的成分。不信你看看已婚已育的中年妇女,有多少人还多年如一日地收拾得讲讲究究,这才是精致女人的真实比例。而男人的爱美之心,我总觉得比女人的更接近精神需求,而非物质。其实流行文化中男色的关注度一路蹿高并不难理解,追星追流行的群体中女性居多,而异性显然比同性更能让她们high起来。不管怎么样,“男色革命”是一种进步,不管起因、经过是什么,总归结果是引起了男性同胞们对自身外表的注意,而不是把眼睛全盯在异性身上。“书中自有颜如玉”早就不好用了,“钱中自有颜如玉”变得不那么绝对性地好用,我还是喜闻乐见的。
只是开心之余,我对这种变化有点猝不及防。我曾经迫不及待地希望中国男人像意大利、伦敦、东京街头的男人那样能仅仅通过外表给人带来美好的体验,但是当这件事发生得太快的时候,我无可救药地觉得惶惑。我始终对照片里皮肤精致时尚品味一流的“小哥哥”们提不起来兴趣,当然他们也不需要我有兴趣,这样的男孩背后是大堆的“迷妹”和“鱼塘”。就像我当初不理解吴亦凡和鹿晗到底好看在哪里一样,我始终觉得这样的脸是一种亚文化的侵略,而它除了做到让主流全盘接受,还做到了让怀疑者如我转向自我怀疑。但是不论如何,我相信那些已经开始注意外表的“小哥哥”们终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在“韩范”,“日系”之后躁出“中国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