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时因,今日果——暴力伤医中的媒体角色
一个月时间,接连两起极为严重的暴力伤医。新闻舆论又在用各种百度来的资料和被反复引用的现场图片,报道评说,谴责暴力,表示医者弱小又无辜,缺乏保护。这样的逻辑体系和文章组织过程,像极了前几年新闻舆论热衷报道的医疗事故纠纷。当时纠纷中的患者,也是遭受了医院的各种冷暴力,弱小又无辜,缺乏保护。
时间过去了这几年,社会环境的变化,还真是要感谢媒体舆论的引导,让患者强大到能够带刀去医院,让医生这个群体越来越谨小慎微,做低伏小。
非常之举,必有非常之因。到现在没有任何媒体对朝阳医院的完整事件进行客观完整报道。为什么?也许在写稿,也许在审稿。同样,也没有媒体跟进医疗机构对于医生的保护落实,如果没记错,前几天,刚刚下过相关文件?
前几年,医疗、教育,一直是社会舆论监督的重点,什么无良医生,教师索要红包礼物。这几年,反腐新闻出来,医生又成了十几个小时站手术台、教师奉献一切的主角。
常理看来,这其中一定有舆论监督起到的推动作用,相关方面更加重视医德建设,也采取措施避免教师利用职务权利寻租。但是,接连几年的倾向性报道,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相关的印象:医院就是黑钱的、教师就是会利用手中的学生给自己谋好处。
在极端情况下,这种印象就会对极端的行为推波助澜,毕竟,报纸上都是这么报道的。
不是说媒体不应该报道这些事,而是媒体作为无冕之王,作为信息的源头,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把真相呈现出来的时候,脑子里不应该加装其他的颜色滤镜。
同时,既然是媒体,吃调查呈现这样一碗饭,也就该真正去调查,去了解,而不是各种百度资料,拼凑文章,然后以写作技巧来博取同情,哗众取宠,把所有的事情都变成10万+的成就感。那真的是人血馒头。
总之,文以载道,秉笔直书,这是读书人的本分!写字的人,不应忘本。
最后,希望陶医生吉人天相,尽早康复,我同学找他看过病,实实在在是好医生。所以,我更加痛恨曾经煽风点火,今天又过来吃血馒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