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播客总结
查看话题 >那些通勤路上相遇的播客
在大城市生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之间总会有漫长独处的时间,这个时候塞上耳机,就会让自己遇到另外一个世界。2019年很偶然的契机开始了播客之旅,不同类型的播客就像可以拓展你对不同圈层的认知,也为一趟趟地铁的通勤平添几分乐趣。
一、The Daily。每天6点半起床,出门登上摩拜,在瑟瑟寒风中是一天脑袋最为清醒的时刻,我会听这个节目,纽约时报出品,除固定主持之外,会邀请纽约时报跟踪不同类型深度报道记者现场讲述热点话题,时间从25分钟到40分钟都有,刚好是我家到单位的时间,每期的话题从政治民主党的沃伦、桑德斯到俄罗斯的网络攻击,到涉华的议题,是对近期形势一个很好的补充,在新闻之外多了一些故事的意味。
二、Sinica。每天中午午休前总会听听sinica,闭上眼睛晒着太阳,看看在美国的华人社群在关注中国哪些层面,刚开始以为质量会一般,但后来发现节目很多时候都可以邀请重量级的嘉宾,让骆家辉跟你聊聊当年做驻华大使的经历然后谈谈现在的中美关系,让在加拿大的华人跟你谈谈他对hk形势的看法,让发公开信的教授跟你聊聊他如何看到中国在美国精英中的角色,甚至有聊过明清的历史话题,主持人的嗓音每次都像刚刚喝过伏特加,粗狂而富有磁性,在日常接触了中文媒体的资讯之后,这个播客完美补充了海外现代中国观察的视角。
三、忽左忽右。下班的时候是一天中最疲惫的时刻,感觉脑子里已经接受不了沉重、硬核的国际话题、世界咨询,忽左忽右简直是这个时候最好的疗伤剂,每一次都会有让人惊艳的BGM,话题从非虚构类写作、怪力乱神的玄学、喝酒门道、咖啡的故事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为平时除了看书没有特别爱好的我打开了一扇窗,突然发现世界上除了政治历史还有多么丰富的生活,每一样小事做到极致的时候往往比宏大的事务要更有力量。
四、文化土豆。每每到播客荒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打开文化土豆,@益康糯米的声音是我最喜欢的,不那么低沉但有时常能给人积极的意味,虽然这个播客涉及话剧、艺术的话题门槛有些高,但一些文学作品和电影的讨论总会让我迸发新的想法,讲《爱尔兰人》《寄生虫》《爱、死亡和机器人》等都促使我再看作品时更反思背后的东西。
以上就是2019年最常听的四个播客,希望2020年能够偶遇更多好的播客,希望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做一档自己的播客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