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寂抄」读《梅枝》
一、前言 他试着用木头棍儿扎了一点儿,拿到鼻子跟前一闻,气味竟酷似一种叫做黑方的熏香——把沉香、丁香、贝香、檀香、麝香等在一起熬炼制作的香料。 《今昔物语》中描写到:“刺入其中置于鼻前嗅之,乃黑方妙不可言之馥郁香气,一切皆出乎意料,觉其非寻常之人,每见此物,对伊倾慕之心愈加狂热不已。”——谷崎润一郎《少将滋干之母》 在《源氏物语》中,便有记载合香的《梅枝》。而《梅枝》帖这类竞技游戏,可以看为是《赛画》帖的再现: 时值三月初十左右,天气晴朗,人意悠闲,正是风光明媚的季节。宫中此时恰好没有重大的节会,大家很空闲,每日只是以竞相搜集欣赏书画为消遣。源氏内大臣想道:“同样竞赛,何不扩大规模,让陛下多欣赏些?”——《赛画》 源氏想乘此机会把各位夫人所调制的香剂收集起来,便派使者去对她们说:“今晚天雨,空气滋润,宜于试香。”——《梅枝》 这类竞技类游戏,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如《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盒子会》,又如盒子会: 南京旧院,有色艺俱优者,或二十、三十姓,结为手帕姊妹。每上已集,以春檠巧具肴核相赛,名盒子会。凡得奇品为胜,输者罚酒酌胜者。中有所私,亦来挟金助会,厌厌夜饮,弥月而止。席间设灯张乐,各出其技能。——《板桥杂记》

二、合香 紫夫人则在正屋与东厢之间的别室深处设一座位,在那里依照八条式部卿亲王的秘方调制香剂。大家非常秘密,互相竞争。源氏说:“我们当以香气的浓淡来判定胜负。”——《梅枝》 一条兼良《尺素往来》记录了该帖所涉及配方以及调配之法: “沉香、丁香、贝香、薰陆、白檀、麝香等六种,每方捣移而和之。加詹唐,命名梅花;加郁金,命名落叶;加甘松,命名荷叶;加藿香,命名菊花;加零陵,命名侍从;加乳香,命名黑方。此皆发梅檀、沉水之气,吐麝脐、龙涎之熏者也。” 值得注意的是“黑方”的配法涉及的“乳香”,在扬之水《香识·两宋诸香浅识》载: 《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薰陆即乳香也,本名薰陆,以其滴下如乳头者,谓之乳头香,镕塌在地上者,谓之塌香。”香有数等,说见《云麓漫钞》卷五。 “薰陆”,佛经译为“杜噜”,也是梵语的音译。乳香之优者,时称“拣香”,《清明上河图》中绘着香铺前的一个大招贴,上书“劉家上色沉檀揀香”【5-19:2】,即此。次曰“缾香”,言收时贵重之,置于缾中”(《诸番志》卷下),所谓“薰陆光射琉璃饼”,即此。 《香识·水沉与香饼》又载: “两宋重水沉,和合众香制作香饼,水沉亦为核心。 调和众香制作香饼,从诗文描写和文献记载中的香方来看,基本原则与现代调香工艺多有相通。合香所使用的原料,不外三类:其一,构成主体香韵的基本香料,如水沉、白檀香、降真香。其二,用作调和与修饰的一类如甘松、丁香、藿香、零陵香。其三,用作发香和聚香的类,如艾纳、甲香、龙脑、乳香、安息香或金颜香、降香、龙涎香。所谓发香,即今各种香料成分挥发均匀;聚香,便是使香气尽可能留长。” 三、闻香识女人

同一种香剂调制法,广泛流传各处。但因人人趣味不同,配合分量略异,因而香气浓淡各别。此种研究分析,非常饶有趣味。萤兵部卿亲王觉得各种香剂互有短长,难于断然评定。其中只有前斋院槿姬送来的“黑方”,毕竟幽雅沉静,与众不同。至于“侍从”,则确定源氏所制者最为优良,香气文雅可爱。紫姬所制的三种香剂之中,“梅花”的气味爽朗而新鲜,配方分量稍强,故有一种珍奇的香气。萤兵部卿亲王赞道:“在这梅花盛开的季节,风里飘来的香气,恐怕也不能胜过这种香剂吧。”住在夏殿里的花散里,闻知各位夫人大家制香,互相竞赛,觉得自己何必挤在里头,与人争长。可见她在制香等事情上也是谦虚退让的。因此她所制的只有一种夏季用的“荷叶”,香气特别幽静,异常芬芳可爱。住在冬殿里的明石姬,本想调制一种冬季用的“落叶”,但念此香比不上别人,亦甚乏味。因此想起:从前宇多天皇有一种优越的熏衣香调制法,公忠朝臣得其秘传,再加研究精选,制成名香“百步”。她便依照此方调制,香气馥郁,异乎寻常。萤兵部卿亲王认为此人心工最为巧妙。照他的评判,各人各有优点。因此源氏讥笑他道:“你这评判者真是面面光的啊!——《梅枝》 ① 梅花——模拟梅花的香气,主要用于春季 荷叶——模拟荷花的香气,主要用于夏季 侍从——传达秋风萧飒的香,主要用于秋季 菊花——模拟菊花的香气,主要用于秋季 落叶——模拟深秋焚烧落叶所散发的香气,主要用于冬季 黑方——模拟冬天结冰时的微香,主要用于冬季 ②居住地——人物——调制的熏香 六条院——光源氏——黑方 侍从 春之町——紫姬——黑方 梅花 侍从 夏之町——花散里——荷叶 秋之町——秋好中宫——无 冬之町——明石姬——熏衣香 四、梅花配方 不久雨晴月出,源氏太政大臣与萤兵部卿亲王把盏对酌,共话往事。此时云月朦胧,柔丽可爱,微雨初晴,凉风习习。梅花之香与熏香相交混,合成一种不可名状的气味,充满于殿宇各处,令人心情异常幽雅。——《梅枝》 洪刍《香谱》“梅花香法”:“甘松、零陵香各一两。檀香、茴香各半两。丁香一百枚。龙脑少许,别研。右为细末,炼蜜令合和之,干湿得中用。” 一条兼良《尺素往来》: “沉香、丁香、贝香、薰陆、白檀、麝香等六种,每方捣移而和之。加詹唐,命名梅花。 梅在宋代最受宠爱,梅香的清韵自然也为合家所求,返魂梅,笑梅香,香谱中列有多品,曾几《返魂梅》及《诸人见和返魂梅再次韵》,咏其香也,《瀛奎律髓》卷十录此两首,方回曰:“此非梅花也,乃制香者,合诸香,令气味如梅花,号之日返魂梅。”又周紫芝《汉宫春》词前小序云:“别乘赵李成以山谷道人返魂梅香材见遗,明日剂成,下帏一炷,恍然如身在孤山,雪后园林,水边篱落,使人神气俱清。”亦其例。当然此际合香中最有名的仍推水沉为骨的龙涎香品。——《香识·水沉与香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