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事件给我的启示
按照往年的时间,这个时候我早就在武汉的家里了,无奈今年没有在预期的时间内买到高铁票,在临近的几天,最后选择了购买k字头站票,18小时。再就是继续刷12306客户端,偶然看到高铁一等座1600块,就买了,退了k字头。就在发车前一天,12306通知我候补买到二等座的票了。至此,买票过程比往年的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往年的美团飞猪智行都帮我买到过票,今年却失灵了,反而是12306自带的候补work。在临近发车前两天,我也不断在新闻上了解武汉疫情,最后做出了今年不回去的决定,父母也表示同意。今天,武汉市做出了封城的决定。从这一路对这一事件的了解中,也带给了我一些启示。
首先是数字的敏感度。疫情中重要的感染病例,死亡人数都是通过数字形式发布出来的,而一般人是对这些数字没有敏感度的。这也就涉及到统计学了,如,对于一个一千万人口的城市和一个一百万人口的城市,目前所发布的人数意义应该是不一样的,其次是,相对其他疾病的数字对比,更能够让人获得数字上的直观感受,再往深了就是相比其他国家的城市,以及数字的统计方式方面的对比与思考。
再就是舆/论与传播学的问题。新闻在一些地区是受/控的,同时也夹杂着不受/控的因素,不受控的那部分容易在受控的背景下被不断放大。群众始终是愚蠢的,并且总搞偶像崇拜,在这次疫情中钟南山就是,并且新闻会挖掘其他支撑偶像的证据,以此来增加偶像的可信度。
国/人特有的精神制胜法。每次事件总会高呼xx加油,我爱xx等等,并且全员集体高潮,这简直比疫情还恐怖。然后接着传播病毒一样的信息,这其中包括美国入侵论,中药老方子等等不一而足。
而新闻中的毒瘤,自媒体,很大一部分也利用了群众不会思考的心理,在名称上,内容上,形式上都不断推波助澜,助长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情绪。
骂完我最讨厌的自媒体后,再回到启示部分。那就是自己对生物生理知识的积累不够。比如包括肺炎在内的其他疾病的发作原理,治愈原理等等,对这些的理解能够让自己更加容易识别虚假的信息。我经常在想,网络上的有用信息到底有多少呢,且不知有没有千万分之一吧。
然后就是城市学。在初识社会学后,我就感觉如果有这么一个纪录片或者书籍,能够讲我国的各个城市的发展史与现状科普一下,那我是极有兴趣了解的。然而,豆瓣上看到的比较多的还是纽约市相关的城市学内容。对一座大的城市的发展和运作机制有所了解,就更能够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了。
有时候我甚至都觉得,在一个如此愚昧的群体中,控/制言/论简直就是应该的。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历史终将不会容忍这样的形式长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