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纽约玩耍
1 威尔第《茶花女》
我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手呢!回扭腰第一天还是忍不住去刷了La Traviata。毕竟也算最喜欢的歌剧之一,而且趁还没开学可以工作日看剧、容易抢到靠前的位置。事实证明这不是个明智的决定。由于时差没有调过来,我居然在看茶花女这么紧凑精彩全程高潮音乐风格激烈的歌剧的时候,睡、睡着了…… 第二幕后半段,无论如何也撑不住自己的眼皮,这么dramatic的场面都能睡着,生物本能真不是意志可以控制的。难得座位这么靠前的,太桑心了。我不禁疑心上学期看阿卡那吞犯困说不定也不是剧本身的原因,只是我太累了而已。 说剧本身。setting还算好看,但看得出比较节省,每一幕差别不大,就在灯光上耍了点小聪明;服装配色也有点浮夸。这次的演员唱得我不是特别满意,可能因为这部太熟了所以期待值比较高。第一幕那些需要炫技的曲目都没有发挥好,男女主角感觉气都不太足,当我predict一个流畅的高音的时候经常就这么松垮垮地掉下去了。Ah fors’è lui...Sempre libera那种疯劲儿完全没有体现出来;第二幕没法评价,毕竟后期我睡着了(还是说我天然对误会-吵架这种情节不感兴趣,宴会再纸醉金迷情节再抓马也睡得着。。。;第三幕Violetta病死的情节我就果断清醒了。这一幕表现得非常好,女主角中气不足反而传神地演出了病床上那种气若游丝的感觉,Addio del passato听得我心都要碎了。此时床帐内是阴郁的蓝绿色,房间外节庆的喧闹与铺天盖地的红色遥遥地从床帐的缝隙透进丝丝缕缕的剪影。“欢乐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欢乐与庆典是陌生而光怪陆离的、来自外部世界的;病人却被囚禁在身体与情绪的双重痛苦中,即使心向往之也无法感同身受。 ……最后的场景:Violetta在气绝前、在挚爱的陪伴下,突然重新又充满爱、充满生的活力。一道天光从穹顶上刺下来、宛如利剑,Violetta的白色睡袍像圣衣一样闪光、不可逼视,她朝天空张开双手——乐队奏响了最后一个音,这堕落的女人短暂而饱受磨难的一生结束了。 ps. 维奥蕾塔死于肺结核,她在台上咳嗽的时候台下一阵此起彼伏的咳嗽声……肺炎乎?流感乎?天罗地网啊这是




2.《芝加哥》
上上学期就和音乐剧同好约了一块儿看百老汇。本来计划是看摩门经,后来阴差阳错没抢到票,变成看芝加哥(虽然至今依旧怀疑是同好因为想看芝加哥故意的)。年初的时候发生了Iran二把手的种种事件,当时还在杞人忧天地担心剧院会不会因此而有危险。同好学国政,头头是道地给我分析了半天为什么不需要担心,最终被顺利说服。哪里想到很快就有更值得担心的全球性事件发生了。
说回剧本身。Chicago我看过电影版,音乐和艺术风格不对胃口,但剧情十分精彩,一出滑稽夸张的讽刺喜剧,值得看一遍现场版。相比电影版,现场版有几个亮点:一个自然是(一般情况下现场永远更好的)音乐。尤其Mama的演员,黑人艺术家天赐的好嗓子,腹中仿佛装了一整片海域,一张口就是连绵的涛声;二是布景和编舞。照理说舞台场地有限,无法和电影相比,但这老剧院破旧的场馆、到处支棱着的裸露的钢筋水泥、和舞台中央演员浮夸的服饰反而结合成了一种奇妙的效果——电影是在溜光水滑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背景之上再糅上俗艳的人物,现场则嘲讽得更加赤裸。你看这辛苦奔波又画着彩绘假面的人们,实则身处的是这样简陋狼狈的世界;三么当然是本次剧友的额外福利。这位在本科期间亲自导过几遍芝加哥的仁兄,全程在旁边跟着歌词哼哼(应该只有我听得到,不扰民),并时不时发出结合导演经历的奇妙评论,也是难得的体验了。
好,夸完了,接下来吐槽:或许是电影先入为主,现场版选角我以为问题很大。电影版的女一号Roxie是娇俏软弱的墙头草,有种天真娇憨的魅力,但又冲动愚蠢,易受诱哄也易被蒙骗。芝加哥的看点之一正是女主角如何一步一步走上此路的。而现场版的Roxie声线粗粝厚重,行为强势泼辣,缺乏明显的前后变化。(剧友:仿佛是两个女二号Velma,还不如我导的)这次的Velma超短发,看起来像铁T,虽然泽塔琼斯过于亮眼,但此版Velma也算合格。
最后这个剧院真的太老了,人又多,女卫从休息时间开始排队排到下半场开始都没排到。想到会打扰其它观众,在下不好意思从旁边挤进去,结果剧友给我从下面撩开了帘子,我就这么爬、爬、爬了上去……这黑历史我真是永远也忘不了(由于过于羞耻而描述得比较简短,但实际情况是可以发哈组的水平)。


3.NYCB Classic II
春季学期在纽约看的最后一场,幸好看了,下一场感觉也是遥遥无期了。此时疫情已在国内蔓延,离nyc还有十万八千里。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心情已经十分糟糕,想找个东西distract自己,然而看也没太看进去。后来又发生了太多事,说实话要不是为了写总结我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特意翻出票来回忆了一下。
无关的三个部分:
1) Robbins-In G Major(by Ravel)
https://www.nycballet.com/discover/ballet-repertory/in-g-major/
音乐和舞蹈都轻巧活泼,和心情沉重的我形成鲜明对比。音乐真的好听,诡谲灵动。服装不爱,换我会弄成动物纹。

2) Peck-Rotunda
https://www.nycballet.com/discover/ballet-repertory/rotunda/
是真的没什么印象了。可见有心事的时候不适宜看演出。在b站找到了视频版,看着似乎还不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k4y167vY?p=2

3)Wheeldon-DGV(DANSE À GRANDE VITESSE)
我在上一部分的后半可能已经睡着了。(真是想不到,原来我还能这么不走心。)但这一部分印象反而很深刻,因为舞台有种蓝紫色却又带金属感的科幻风,或者说迷幻风。而当时我半梦半醒的状态更加强了这种迷幻感:舞台上的岂不是一群异世界的外星生物妆扮成人类的样子进行着含义难辨的演出吗?
后来的事情果然如科幻一般,至今我夜半从噩梦中惊醒,依旧时时觉得自己其实从来没从一个惊悚科幻的噩梦中真正醒来过。
那么这出舞究竟想表达什么呢?后来了解到,grande vitesse是一种法国的特快列车,音乐是为了该特快列车的开幕式所作,舞蹈也是同样的背景。好吧,氛围确实挺高科技的。


由于疫情春季学期就看了这三个……没看到漂泊的荷兰人和图兰朵好遗憾……待有心情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