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美一年复一年地提醒人们,自己是一个没有骨气的奖项
对本届奖项不满的大家不该仅仅停留在所谓的“某某某不值得”层面,当你回顾格莱美近年来的行迹之后,看明白格莱美每年为什么会颁奖给这些,才能看到更根源的问题。所以本篇并非单独写本届格莱美,而是从延续几年的Album of the Year,来看格莱美作为一个大众音乐奖项的核心价值和公信力正在流失的现状。
格莱美的罪状诸多,最臭名昭著的是种族歧视。美国的乐坛,是由黑人艺术家主导的,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人都无可否认黑人对当代音乐的巨大贡献。这和隔壁的奥斯卡不同,首先电影界黑人力量仍在崛起中,第二,奥斯卡在与时俱进的方面做得并不差。所以我们先问第一个问题,上一次黑人得年度专辑是什么时候?答案是,2004年OutKast的Speakerboxxx和2005年的Ray Charles。可能有人会问,火星哥不是黑人吗,问一个美国人,你就知道他是不是了。遥远的不谈,只看最近的十年,我认为格莱美是从13年起开始真正堕落的。从13年开始,黑人艺术家对当代音乐做出的无数影响深远的贡献,没有一次被格莱美承认过。
13年,Frank Ocean对之后几年R&B风格影响深远的Channel Orange输给Mumford & Sons的Babel;
14年,新一代hip-hop大师Kendrick Lamar横空出世的Good Kid, M.A.A.D City输给Daft Punk的Random Access Memories
15年,Beyonce集职业生涯之大成,商业口碑双丰收的同名输给Beck的Morning Phase;
16年,Kendrick Lamar的To Pimp A Butterfly,各大媒体十年专辑口碑前五的hip-hop神专,输给Taylor Swift的1989;
17年,Beyonce更进一步拥抱黑人身份本源,平权女权两开花的Lemonade输给Adele的25;
18年,Lamar再一次高质量的DAMN,加上Lorde才华横溢的二专Melodrama,加上Childish Gambino职业突破,做出复兴neo-soul又同具实验性的Awaken My Love,一起输给Bruno Mars的24K Magic。
虽然并不是每一年都完全没有理讲,比如个人觉得去年19年给得非常安全,没有太多可指摘;14,16,17,还可以用商业成绩来解释。但是这近十年间,如果只是一次或两次的忽视,格莱美也不会落到现在的名声。回头来看,我们发现当初为当今乐坛开天辟地的作品,没有一件受到了认可。
那么纵观格莱美的颁奖结果,其口味是如何呢,过去我们可能会说保守、求稳,但这并不是它的全貌,格莱美更接近的,是陈腐。
不过,这似乎又无法解释其中的少数奖项,比如Beck的那年,和今年的Billie得奖。Beck得奖其实是个特例,是格莱美少数站出来说,我们没有那么陈腐,我们也认可小众音乐,因此奖励了在独立音乐界深耕多年的Beck,即使Morning Phase与Beck较好的专辑相差甚远,也要掩饰无论如何Beyonce不能给的恶意。那么今年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格莱美的核心价值说起。
格莱美自我标榜为大众音乐界最有权威的奖项,其公信力本应来自于嘉奖每年对乐坛做出卓越贡献的音乐人。但事实是这样吗,当你看过历年奖项的归属以后才会明白,格莱美仅仅是唱片工业内部的一个狂欢而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格莱美会颁给当年商业最成功的专辑,而非对音乐行业有巨大塑性作用的专辑;而且,格莱美一个大问题是,动机太明显了,它的奖项只为一个目的服务,就是捧起一个他们认为最有潜力卖唱片的人。所以很显然,在以old white men为主导的学院里,很难想象他们会对黑人搞的R&B和hip-hop有什么兴趣,也不要提当前忧国忧民的LDR和她的个人成长,一个18岁的cool girl,年轻人喜欢,为什么不do them a favor呢?过度明显的捧人动机,导致了诸多undeserving奖项的出现。
然而,这一切还不是格莱美困境的终止,格莱美现在坏声誉的根源在于,它是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没有主心骨的奖项。作为一个权威奖项,要想服众,起到引领音乐行业前进的作用,需要做到给予每年最有贡献的认可和褒奖。作为单纯的娱乐奖项,那么就至少也做到坚守商业的原则,但是我们已经有了BBMA,AMA,甚至MTV,并不需要你格莱美一个。所以很明显的,格莱美的困局在于它已经找不到自己在当前乐坛的定位,因此不仅左顾右盼言行不一,同时还像一个盲眼聋耳的老人不闻窗外,无论当下风潮如何,我只选我最能习惯的那一只就可以了。当下的格莱美,更像一个已经看到结局却残喘支撑的败者,抓住一切机会缅怀自己熟悉的旧时光,对已经渐渐逝去的音乐做着自说自话的祭奠,偶尔谄媚一下市场,选出自己觉得大家会喜欢和满意的奖项得主,到头来还是被叮得满头包。所以并不是哪几位音乐人不值得年专的问题,而是格莱美誓死不放开陈腐的老白男审美体系,早已经与我们脱轨的问题。最后,作为一个受众面广大的音乐奖项,格莱美在社会和时代发展方面的贡献近乎为0,相比隔壁的奥斯卡,虽然电影本身承载着更多的社会价值,但是音乐同样作为艺术而言,是深刻反映社会发展的,格莱美在此方面没有传递任何信息。从Frank Ocean的bisexuality,到Kendrick Lamar的racial issue,到Beyonce的black women enpowerment,到Lorde的awaken of a new generation,到今年Lana Del Rey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女人一步步自强,每一次绝佳去deliver message的时机,格莱美一次都没有抓住。所以能如何呢,是陪着学院继续做梦,还是挣脱它的束缚,你自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