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疫》2020.01.30
《血疫》
作者:[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3
看完鼠疫之后又看了一本病毒相关的书目,呆在家里无聊又对埃博拉好奇的人可以一看。叙述非常浅显易懂,但是(小声逼逼)内容沉重+读来太过轻松的纪实体裁让我有点不适应。印象比较深的是摘录的最后两段。
- - - -
他把口袋递给乘务员。 危险病毒在宿主体内增殖时,病毒粒子会渗透进入身体从大脑到皮肤的每一个部分。军方专家日后会说病毒经历了“极度扩增”。这可不是普通感冒之类的东西。极度扩增到最高峰,一滴眼药水大小的患者血液内就有数以亿计的病毒粒子。换句话说,占领宿主躯体的生物体正企图将宿主转化成它本身。然而,转化过程不完全成功,结果制造出混有病毒的大量液化血肉,算是一种生物事故。在莫内体内发生的就是所谓的极度扩增,其外在表现正是黑色呕吐物。
2020-01-27
- - - -
我大概从没见过有谁比吉恩·约翰逊更害怕病毒了,他的恐惧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就在于它源自知识,是基于理性的深切尊重。
2020-01-28
- - - -
病毒是分子大小的鲨鱼,是没有思想的行动。紧凑,冷酷,理性,只考虑自己,病毒全心全意自我复制:速度有时候非常惊人。
2020-01-28
- - - -
“人类被杀死十分之九?而你不担心?”
他脸上闪过一丝神秘的沉思表情。“假如一种病毒能减少一个物种的密度,那么这种病毒也许还是有用的呢。”
2020-01-28
- - - -
“噢,对,”他用柔和的声音说,“盯着眼镜蛇的眼睛看,恐惧其实还有另外一面,你说是不是?你渐渐看见美的本质,恐惧越来越少。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埃博拉病毒,就像欣赏完美的冰雕城堡。这东西那么冰冷。纯粹得那么彻底。”他漂亮地抛出钓线,水流吞没了钓饵。
2020-01-28
- - - -
“我们是侥幸逃过了一颗子弹?”
“我认为没有,”耶林说,“子弹打中了我们。走运的是,这是点二二小手枪发射的橡皮子弹而不是点四五打出的达姆弹。我就害怕人们说:‘好彩,我们躲过了这颗子弹。’下次在显微镜里看见埃博拉,他们会说:‘哎呀,只是雷斯顿而已,’然后把它带出隔离设施。假如那东西不是雷斯顿,而是它家大姐,那我们就会当头挨上一棒了。”
2020-01-29
- - - -
从河流到海洋,大自然充满了杀手。
2020-01-30
- - - -
艾滋病、埃博拉和其他雨林病原体的显现,无疑是热带生物圈遭到破坏的自然结果。这些新出现的病毒从生态被破坏的区域浮出水面,其中许多来自热带雨林破损的边缘区域,还有迅速被人类蚕食的热带稀树大草原。热带雨林是全世界最深的物种储备池,包含了地球上的大多数动植物。雨林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病毒储备池,因为所有活物都携带病毒。病毒走出一个生态系统之后,往往会在人类群体中波浪式传播,仿佛是正在衰亡的生物圈的回声。
2020-01-30
- - - -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也许生物圈并不“喜欢”容纳五十亿人类。也可能是一百年间人类的极度增殖突然产生了海量肉类,这些肉存在于生物圈的每个角落,面对想要吞噬它的另一种生命体,很可能无法保护自己。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
2020-01-3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