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麦饼
在举国盼春的日子里,想当然的馋了。昨日与一美食撰稿的友人闲聊,她谈及春日原计划南下在江南寻味。若说一年好味,春,你真当来江南的。
我不知道我是否有陈晓卿先生说的故乡沙文主义,但是我的味觉确实是偏故乡的,其中最深便是外婆外公家的味道。无论何时归家,外婆总会打趣,你小人时,不吃米饭,只爱粉食。粉食是温岭方言中对于各种谷物磨粉做成的所有食物统称。其中我觉得难度系数最高的怕就是温岭麦饼。
麦饼这个词不要说放到全国,放在台州也都能打起来,在临海,这个词毋庸置疑是一张由麦粉制成的饼,一定含馅。而在台州南部的温岭,代表的是一张绿油油的“春饼”皮。

难度系数这个词,是我亲身体验,嵌糕也好,方糕也罢,在市府椒江,还能找到过得去的早餐店,但是麦饼,我从未在外面吃过好吃的,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
全国有很多地方都有咬春的风俗,饼皮大多是由麦粉做成,而温岭这个,虽是这么说,但是到看我外婆制作的过程,远没有这么简单,她是家里唯一的白案大师,糯米粉、面粉、甚至还有些淀粉的比例全归她掌握,冷水、温水、开水的分步添加,外公和我全凭差遣。其中绿色的成分,主要是江南春天广泛生长的“青”,学名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温岭也称俗名地梅,用碱煮过,浸入凉水,一次可做很多,冰入速冻箱,常年可取食。其中配比也是我外婆拿手好戏,揉至成团时,颜色煞是喜人。

接着,先揪一团,用两手成拱,手心相揉,呈纺锤形。

擀面杖擀成圆形面皮(此操作本人没学会,外婆出品薄厚大体一致,形状规整)

最后是在鏊子里烘熟,表面起气泡,对,南方也是有,只是北方做煎饼,我们摊麦饼。烘完的颜色好看极了。

放在干净毛巾中包好。
这是全家聚会的食物,一起附带的是整桌的菜肴,常见的,炒米面(形似温州粉干)、摊鸡蛋丝、炒银鱼、炒黄鳝、炒虾仁、红烧肉、各种鱼类(温岭靠海)、各类小海鲜。在饼皮一头,层层叠上喜欢吃的菜,米面一定是打底,不会漏汁,一头卷起,两头相包,卷成一筒,吃法与台州地区常见的食饼筒类似,唯皮特别,比较韧,带有清香,细嚼带些许甜味。
台州的美食名头仰赖新荣记远传四方,作为台州人,觉得除了海鲜,本地小食也是十分有味道,如果您有机会来台州转转,除开海鲜排挡,不妨试试街边美食,细微差异间,就是乡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