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阅读选摘
1. 我发现,在男人戴的帽子下,形体上那种讨厌的纤弱柔细,童年时期带来的缺陷,就换了一个模样。那种来自本性的原型,命中注定的资质也退去不见了。正好相反,它变成这样一个女人有拂人意的选择,一种很有个性的选择。就这样,突然之间,人家就是愿意要它。

2. 这些女人自作、自受、自误,我始终觉得这是一大错误。
就是因为没有把欲念激发起来。欲念就在把它引发出来的人身上,要么根本就不存在。只要那么看一眼,它就会出现,要么是它根本不存在。它是性关系的直接媒介,要么就什么也不是。
3. 河水滚滚向前,寂无声息,如同血液在人体里周流。
4. 他对她说她戴的这顶帽子很合适,十分相宜,是......别出心裁......一顶男帽,为什么不可以?她是这么美,随她怎样,都是可以的。
5. 她对他说:我宁可让你不要爱我。即便是爱我,我也希望你像和那些女人习惯做的那样做起来。他看着她,仿佛被吓坏了,他问:你愿意这样?她说是的。说到这里,他痛苦不堪,在这个房间,作为第一次,在这一点上,他不能说谎。他对她说他已经知道她不会爱他。她听他说下去。开始,她说她不知道。后来,她不说话,让他说下去。
6. 他说:你跟我到这里来,就像是跟任何一个人来一样。她回答说,她无法知道,她说她还从来没有跟什么人到过一个房间里。她对他说,她不希望他只是和她说话,她说她要的是他带女人到他公寓来习惯上怎么办就怎么办,她要他照那样去做。
7. 我觉得的我又想要他。
他很可怜我,我对他说:不必,我没有什么好可怜的,除了我的母亲,谁也不值得可怜。他对我说:是因为我有钱,你才来的。我说我想要他,他的钱我也想要,我说当初我看到他,他正坐在他那辆汽车上,本来就是有钱的,
8. 我告诉他我认为他有许多女人,我喜欢我有这样的想法。混在这些女人中间不分彼此,我喜欢我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互相对看着。我刚刚说的话,他理解,他心里明白。相互对视的目光这时发生了质变,猛可之间,变成虚伪的了,最后转向恶,归于死亡。
9. 城市的声音近在咫尺,是这样近,在百叶窗木条上的摩擦声都听得清。声音听起来就仿佛是他们从房间里穿行过去似的。我在这声音、声音流动之中爱抚着他的肉体。大海汇集成为无限,远远退去,又急急卷回,如此往复不已。
10. 现在已经是黄昏时分。他对我说:将来我一生都会记得这个下午,尽管那时我甚至会忘记他的面容,忘记他的姓名。
11. 这里是一群中国人,......他们走路的方式从容不迫,在人声嘈杂中,孤身自立,可以说,既不幸福,也不悲戚,更无好奇之心,向前走去又像是没有往前走,没有向前去的意念,不过是不忘那边走而从这里过就是了,他们既是单一孤立的,处在人群之中对他们说又从来不是孤立的,他们身在众人之间又永远是孑然自处。
12. 我发现,要他违抗父命而爱我娶我,把我带走,他没有这个力量。他找不到战胜恐惧去取得爱的力量,因此他总是哭。他的英雄气概,那就是我,他的奴性,那就是他的父亲的金钱。

13. 对堤岸这个男人,我的情人,我对他说过,我对他讲过他的身体,他的性器官,也讲过那不可言喻的温柔,也讲过在森林和有黑豹出没的河口一带河流上他是何等英勇。一切都在迎合他的欲望,让他把我捕捉而去,让他要我。我变成了他的孩子。
14. 他戏弄他孩子的身体,他把它放转来,让它覆盖在自己的脸上、口唇之上、眼睛上。当他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她继续追随他所采取的方向,听之任之。
15. 我的兄弟是不死的,只是我们看不到他了。不死,在这个哥哥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潜存于他的肉体之中,
16. 应该把这些事情告诉人们。让他们明白,不朽就是朽,不死就是死。不死也可以死去,这时已经发生并且继续还在发生的事实。
17. 后来,她哭了,因为她想到堤岸的那个男人,因为她一时之间无法断定她时不时曾经爱过他,是不是用他所未曾见过的爱情去爱他,因为,他已经消失于历史,就像水消失在沙之中,因为,只是在现在,此时此刻,从投向大海的乐声中,她才发现他,找到他。

18. 就像后来通过小哥哥的死发现永恒一样。
19. 在他的欲念中她一定居于统治地位久久不变,情之所系,无边无际的温柔亲爱,肉欲可怕的阴暗深渊,任然牵连未断。......对白人的爱欲既是如此,又是这样难以自持,以致如同在强烈的狂热之中终于重新获得她的整体形象,对她的欲念,对一个白人少女的爱欲也能潜入另一个女人,这样的一天终于来临了。他必是通过谎骗在这个女人身中又找到自身,并且通过谎骗完成家庭,上天和北方的祖先所企求他的一切,即承祧姓氏。
20. 在那天夜里,她有没有看到她丈夫哭泣?看到了,有没有给他安慰?一个十六岁的少女,一个三十年代的中国未婚妻,她能不能安慰这类要她付出代价的通奸的痛苦而不觉得有背于礼?有谁能知道?也许她受骗了,也许她也和他共同哭泣,无言可诉,度过了那未尽的一夜。哭过之后,爱情也就随之来临。
21. 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人们为什么不怕杜拉斯了?
【法】米雷尔.卡勒—格鲁贝尔 ——关于《情人》
1. 杜拉斯的作品甚至使文学批评家所持的态度也发生问题:过去是天机不可泄露,如今成了老生常谈;以前需要加以引导才能进入杜拉斯的世界,如今就成了不言而喻的事了,(想起Eileen Chang的--------?)
2. 畅销书的规律,是对其正常社会学领域的突破、违抗,书原本不是为广大读者写的,但在广大读者中产生轰动。“非有意而为之的成功”
3. 读者的感受力好像也大为发展,
4. 统治一切的叙事观念:阅读一般都是建立在按照惯例、线性顺序。一目十行大略阅读方式上的,作品终结,阅读便告停止,
5. 文本是互换性的载体,所以又是可忽略的。阅读文本归根结底就是逐渐忘去文本,只保留其文义的提炼;
6. 处于统治地位的叙事观念,这种叙事观念采取简化文本手段无非是要求意义的表达让人觉得适当而欣悦。现代小说并不注意小说提供什么幻象,只求人们去阅读文本。现代小说不惜损害意义,
7. 自传内容的配置,使之产生现实主义幻象,
8. 本书在自传与一般作品之间摇摆不定:在我的生活故事与我写作的故事之间摆动。叙述以第一人称开始。具有这种样式的作品所特有的那种回溯性叙事过程,
9. 叙事在这里按照一个冲突原则向前推进,既表示肯定,同时又加以否认。
10. 由于作者的揭示和写自传应有的真诚性的规定,形成的幻象于是得以加强。但是每一个段落的结尾在笔法上语言就变得软弱无力:如写作的所谓“根本性的举措失当”的双重含义,其中“我”的生活历史记录的“举措失当”是对过去羞耻心的回应,同时又是写作虚荣心记录的继续,这种写法本来就是不“适当”的。
11. 关于陈述主体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写作传记作品时惯用的诱骗手法是个人身份的一致性(联想到Eileen Chang的《小团圆》)
12. 纵向聚合关系叙事——有关渡船的情节,就像这样,由一小段一小段文字凑集起来,并且用空行隔开,按着电影软片上一格格画面的方式展开,类似的形象不停地反复再现,其中细节又始终变化不同,一种“内心影片”的效果就展现出来了。
13. 所以情人根本不是主角,他是中介,“过渡”。他是反映“我”转换变化的一面镜子,而且是一种最为复杂的方式,从自己看自己的“我”转变成为情人眼中的“他人”。
14. 总之,在肉体之爱与情感之爱两者之间语义上的对立为了前者而更倾向于摈斥后者。但在全书末尾几页上......
15. 冲突是超越了,说明其中包括有一种更加精微巧妙地张力,表现出肉体之爱与情感之爱必然是同一种经验的两个侧面,即关于时间的经验。肉体之爱维系在瞬间——销魂喜悦。而情感则要求距离,沉思反顾,时间绵延。
16. 开始,对作为自传中的“我”加以肯定;到结尾,以复制爱情的适当语言告终。应该承认,或者隐而不说,这就是自始至终形成杜拉斯风格的魅力之所在:意指的震颤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