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预防指南
查看话题 >病毒,志不在杀人?

武汉新型肺炎的爆发,病毒出现,人类被袭击得措手不及。但当我们更加了解病毒,会发现它并不是冲着人类而来的。它所做的一切,只为生存繁衍。
但病毒病不总是针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在漫长的地球历史长河中,人类只是普通生物。有猪瘟、有疯牛病,有禽流感,也一样有以人体为宿主的病毒,这是自然生态食物链存在的必然结果。
只是,随着人类人口的增长,活动范围加速扩张,不断渗透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越来越多原本存在于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开始出现在人类社会。
第一次发现病毒
「病毒」的发现是后于细菌的,而且一开始还被误认为是「细菌」的分泌物。
在 1892 年,俄国科学家伊凡诺夫斯基观察一种烟草花叶病。没错,植物也会得病毒,而得了某种病毒的烟草,就会枯萎(烟草是当时的经济作物,抽烟的烟丝就是用烟草制作而成)。

为了研究到底是什么导致烟草枯萎,伊凡诺夫斯基从得病的烟草提取出一些液体,然后通过一个能过滤细菌的过滤器(名叫「尚伯朗过滤器」)把细菌过滤掉,剩下水的部分。那么过滤后的液体照理应该已经是「无菌状态」,于是他把过滤得到的「无菌提取液」去感染新的烟叶。

殊不知,烟叶又得病了。这时候伊凡诺夫斯基得出想法:1、烟叶得病并不因为「细菌」;2、液体里还存在另外一种物质是比「细菌」体积还细小,所以在过滤的时候,并没有把它隔离出去,就是这种物质让烟叶染病的。他猜想,这种物质可能是细菌的分泌物。
但是,多年后这种「细菌的分泌物」的猜想是错误的,其实它仅仅就是「病毒」。
微小的「病毒」,就连光学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直到 20 世纪初,人类发明了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的真面目。

它,无法被定义
时间来到 1935 年美国生物化学家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继续研究「烟草花叶病毒」。从此发现,病毒的组成仅仅是:蛋白质+RNA/DNA。

RNA是什么?我们把人体身上耳熟能详的 DNA 比喻为「厂长」,它负责下达指令给车间,执行目标,那么RNA 就是一名「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工人生产。
所以问题来了,没有厂长,只有车间主任,工厂可以生产吗?答案是可以的,所以只有 RNA 也是可以遗传的。

斯坦利又发现病毒是可以结晶为「结晶体」的——这次发现斯坦利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什么值得拿诺贝尔?因为这次的发现意义重大:
病毒或许是由 RNA,或是由DNA组成;或许是单链,或许是双链,但它本来是一个无细胞结构的个体。这意味着,它必须找到一个寄主细胞来繁殖才能展现「活力」。当它在细胞外的时候,它就像一个「死」的结晶体,如灰尘一样毫无生命特征。
所以至今,人类还无法定义病毒,它介乎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我们通常把它称为「生命的边缘」。
它,依附细胞
病毒的目的,在于不断复制、繁殖。
自身没有生命的「病毒」,一旦找到依附寄生的细胞,就会激活它「无穷的生命力」。
那么它是怎样进入细胞的?(病毒寄生的方式多种多样,这里我们举例大家关心的冠状病毒来简单解说。)
细胞拥有一个良好的防御——细胞膜,它只能让小体积的水和氧气进入细胞。而其他诸如酶等的物质,只能通过细胞膜上的门——受体,通过钥匙配对进入。受体这个看门人,会辨别来者何人,是否是细胞需要你。但是,病毒更聪明,它会通过突刺去欺骗受体成功配对,从而打开大门,进入细胞。


通常,普通拥有突刺的病毒已经非常聪明,进入大门后,它还通过不断的欺骗,来冲破 3 道防线,最后进入细胞核,寄生到细胞核内。
病毒进入细胞后,它静静地潜伏,跟随着「宿主」不断分裂,进行自身繁殖,这时候人是察觉不到任何问题的。HIV 就是一个很「成功」的病毒,它可以整整潜伏 10 年。

然后,病毒开始爆发。它通过不断复制自己的成分:蛋白质+RNA(或有些病菌是蛋白质+DNA),量不断增多直到挤爆了细胞。
但是,也存在另一种情况,毕竟病毒进入体内是需要潜伏,潜伏长短也会影响它的记忆。好比「间谍」,有时候在敌国潜伏,和居住太久了,都误以为自己的敌国的一员,最终忘记了自己的目的。病毒也会这样,人体内有 8% 的 DNA是不知道如何来的。有科学家怀疑这是由于病毒进来潜伏太久后,忘记自己身份,停留在了人的身上。
冠状病毒,更霸道
病毒的结构多种多样,有杆状、有冠状,这大多数以它们形状得名。
杆状,人如其名就是一个杆状的蛋白质壳里面装着一个RNA,这就是烟草花叶病毒的形状。而这次我们所说的冠状病毒,就是一个圆形的包膜里面装着单链的RNA,外面环绕着突刺,形状如皇冠而得名。

冠状病毒是一个「单链 RNA」病毒。「单链」,说明它的变异能力更强。它无需像双链一样互相检查,就可以变异。
同时,冠状病毒是由霸道的车间主任「RNA」组成的,它一旦进入细胞膜大门后,甚至无需冲破 3 道防线,可以开始指挥复制。
但它,志不在杀人
除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外,SARS 和 MERS 同样是两种熟为人知的冠状病毒。
SARS当时令到8000+ 人感染,770+ 人死亡,死亡率高达 10%。死亡率较高,潜伏期较短,人们感染SARS大概 1 周后就会引起死亡。
MERS,又称中东呼吸综合征。它发生在沙特阿拉伯,当时约有 1200+ 人感染,450+ 人死亡,死亡率高达 40%。

以上疫情的发生,都不符合病毒的原意。因为我们说了「病毒」的目的在于繁殖,而不在于杀死自己的宿主。所以,像 SARS 和 MERS 病毒都过快杀死自己的宿主,导致自己无法继续繁殖,这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病毒想要的。
所以有人认为,这次武汉新型病毒是 SARS 的病毒的一种自我「优化」,它让自己的致死率更低,约在4% 左右;让潜伏期更长,长达 10+ 天。在没有体表特征的情况下,更有利于病毒的传播。这种「低毒」「高传染」的进化,才是病毒想要的,这样有利于病毒的不断繁殖。

而且,这次武汉新型病毒致死的较多是老年人,而 SARS 致死多发于青壮年。可见,这次病毒真的聪明了更多,毕竟让青壮年的活动范围更广,才是让病毒传播更广的关键。
加上,冠状病毒原本是更希望能寄生在蝙蝠身上的。蝙蝠感染冠状病毒后,很长时间并无大碍,致死率并不高。这就是符合了病毒想要的:「低毒」、「高传染」。

但是,我们破坏了生态,让我们和野生动物更接近,甚至还去吃它们。这才令我们陷于困境。
杀死我们的,是过度免疫系统反应
虽说,我们的死亡都是伴随着病毒感染。但其实让我们致死的直接原因却是:过度免疫系统反应。
为什么这样说?让我们以肺炎为例:通常肺炎拍片时看到的一片白色(简称白肺),其实是细胞受感染后,本能很想消灭病毒,但无能为力,所以拼命呼喊免疫细胞——白细胞来援助时候产生的。血液流速增大,体液增多,免疫系统一方面希望增加多点白细胞,一方面希望利用体液来冲淡病毒。

当体液增多,肺部就会阻塞。而且,白细胞的到来是无差别攻击的,无论病毒,还是好的细胞,一并攻击。这就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肺炎导致患者无法呼吸,白细胞拼了命在乱打,这时候我们给患者打入氧气,让患者维持生命,好让患者自己争取时间,利用自己的免疫系统来消除病毒。这就是我们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治疗方式。
平衡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是我们应对病毒的方法。
反思:这在改变人类文明
凡走过总留下痕迹。
病毒带来的流行病,常被戏称为「民主病」。无论富有或贫困,都可能感染病毒。虽然由于经济条件和医疗资源,流行病在贫困人口和移民中的死亡率更高,但没有人能对此免疫。
对抗病毒的历史,一次次改变了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
正如《枪炮、病菌与钢铁》里所说,「传染病是欧洲征服者的最佳武器」。欧洲殖民者早期驯化了大型动物,大型动物身上有大量病毒,殖民者身上携带了多种抗体。但当他们进行印第安地区进行掠夺时,将病菌带给了印第安人,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感染天花至死。可以说,如果没有病毒,美洲就不一定能被欧洲殖民者所征服。

在宗教盛行的中世纪,人们认为黑死病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基督教承担起治病的功能,可惜光靠教化祈祷是不能治病的,神职人员大量染病,纷纷从教区出逃,教徒们对宗教失望。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为社会转型提供了一个契机。

二百多年前流行的伦敦霍乱,调查者发现霍乱由共同使用的水栓而传播。导致了伦敦改变其下水道设计,将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彻底分开,成功降低霍乱传播率,引发了欧洲城市污水处理方面的革命,并成功将经验推及全世界。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正为国人带来了一场轰烈公共卫生的革命:国家机器无孔不入地进行着国民卫生教育。在公共交通屏幕、在媒体、在公共场所,滚动播放影片,教育着国民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要用手遮掩,感冒咳嗽要佩戴口罩,洗手要六个步骤。



有趣地,这种宣传方法和几百年前人类降低病毒传染几乎如出一辙:隔离、改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如果这次疫情能改变大家的公共生习惯,改变中国卫生文明的前进方向,也是这场疫情带来的一点意义。
人类,只不过是地球46亿年历史中的其中一个物种。大自然创造了人类、野生动物,同样也创造了细菌、病毒、寄生虫。不同生命体之间对资源的掠夺,生物链间存在的冲突是大自然永恒的主题,是自然规律。
病毒的肆虐,不是什么因果报应的报复,而是自然生态生物链的结果。人类不能消灭病毒,但可以降低病毒的传染率和死亡率。
大家要谨慎,但不必恐慌。这篇漫长的科普文就用《侏罗纪公园》的一句话作结尾吧,「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对人类如此,对病毒也如此。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Bbc《人体奥妙》
李永乐《冠状病毒是什么》
维基百科《霍乱》《黑死病》《Wendell Meredith Stanl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