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跟老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你可能真的不知道
细细数来,参加工作的近10年一直奋战在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一线,既是教师又是班主任,接触了无数多的家长。但对于家校沟通这个问题却从未认真思考过,直到自家小女上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有着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我,开始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这个问题。
生活中,任何良好的关系在于沟通。但如何高效的与教师沟通,助力自己孩子的成长,想必是每一名家长关心的问题。以下结合自己的经验,跟大家进行简单的分享。
一、沟通的时间和方式
切勿在下课或放学接孩子时跟老师聊个不停。首先,时间比较短、环境嘈杂,路过的熟人与老师打招呼,均对谈话造成干扰,导致谈话效率很低。其次,老师本身放学以后可能有别的安排,或者上完一天课,老师已经比较累,状态可能不好,渴望把孩子们送走,好做休息。如果继续拖住老师聊天会把老师搞得很累。
建议1:通过短信、微信等各种方式与老师约定具体时间段和沟通方式。
与老师约时间时,最好用短信、微信留言的方式,一般学校都不允许教师上课接电话,教师本身下课后,会有教研活动、会议等事务。留言简明扼要“老师,我想跟您谈一下孩子的**情况,您什么时候方便,我给您打电话或面谈?”在我工作中,也有的家长选择留言,但留言为“老师,在吗?”,如果我不回复他信息,他也不继续问我。与其他同事沟通交流,这样的家长很多,老师们对这种留言方式较为反感。

建议2:与老师一次沟通的时间不要太长,家长自身要有时间观念。
老师其实很害怕家长没完没了的聊,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内心挣扎,造成谈话不高。家长急于想跟老师了解孩子情况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家长也要换位站在老师角度想想老师或许还有其他事情处理,毕竟老师不是某个孩子一人的老师。
工作中,有时候有的家长中午跑到学校去找我问孩子的情况。截住中午下课的我问个不停。本身上了一上午课的我,疲惫不堪,我尽量保持耐心跟家长沟通,但有的家长没完没了,聊上一小时,这样我的午饭时间耽误了,可能需要拖着疲惫的身体,饿着肚子进行下午的课程。等下次这位家长再找我时,我条件反射般的就“紧张”了。请大家思考“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道理。
一般来说,与教师沟通时间15—20分钟为宜。

二、沟通的内容
1.主动将孩子的兴趣爱好告诉老师
将孩子的兴趣爱好告诉老师,便于老师利用兴趣爱好与学习结合起来,引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我有一个学生刚入校时,不太爱说话,更不参与活动。一次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告诉我孩子学过快板。在学校艺术节时,我就鼓励孩子参与表演。结果那次表演也很成功,孩子自信增加,现在学习热情、参与活动的热情都很高,与入校相比变了个人一样。我想如果没有那次家长给的信息。我有可能不会注意到那个孩子,他也有可能一直默默无闻。

2.主动将孩子遇到问题告诉老师
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家庭或者周围环境的变化。对于像幼儿园的小孩,可能搬家,都会对他的心理、情绪引起变化。家庭成员的离去、生活环境等看似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会影响孩子。有时候孩子在校言行让老师觉得纳闷。老师可能太忙,顾不上问家长,家长如果主动告知,将影响孩子的情绪的事件及时告诉老师,老师便可以及时关注、帮助孩子。这种情况,微信或电话即可,不一定需要当面沟通。

上学期9月份开学,我发现班里一个学生突然沉默寡言,眼神发愣。当时忙于开学初的各种事务,没有联系家长,学生的情况持续了一周多后,家长主动联系我说,孩子一个暑假与姥姥独居,沉迷健身、练拳,封闭生活了2个月。知道情况后,我动员班里同学及这名学生的好友潜移默化的帮助他,做活动时积极推动他。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这名学生很快恢复了原来的状态。我想如果家长不主动联系我,等我联系家长,可能孩子不好的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3.询问老师问题时要具体、明确
在向老师咨询孩子情况时,一定要具体、明确,切忌泛泛询问。如:
Ø 老师,我家孩子最近表现怎么样?( X )
Ø 老师,我家孩子最近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吗?( V )
4.多用正能量的方法与老师沟通
与老师沟通时,控制自己抱怨和吐槽的频率。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焦虑是正常的,但老师没有义务帮助家长处理心理上的问题。本身老师要处理一群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中遇到问题,而家长一味的抱怨与吐槽,让老师会很反感。本能的想,自己的孩子都管不明白,还想让别人怎么管。孩子的成长教育,家庭教育是最重要也是第一位的。
可以用请教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如:(1)老师,最近有什么比较好的与小朋友沟通的技巧方法?是否可以教给我?(2)老师,最近孩子在家表现有所进步,您用了哪些孩子比较受用的方法?

在评价自己的孩子时多用正面的语言。家长谈论孩子问题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老师对孩子的看法。比如,老师反映你的孩子在课堂上爱说话。你可以承认问题,但同时从积极的方面去阐释:“我儿子真的非常喜欢表达,我们在家的时候,也在努力给他立规矩,希望他能更自控。老师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但如果你只是回应:“是啊,我儿子真的很麻烦。”你就暗示的问题类型,他会觉得孩子的确很难管教,如果负面的评价渐渐成为一个标签,老师可能不再愿意费心管教孩子了。
三、沟通的态度
1. 尊重老师作为普通人的基本需求、老师的时间、心情,不要给老师太大压力
要与老师换位思考。记住老师不光是您孩子一个人的老师。
2.多方位向老师传递你想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积极参与学校的事情。给学校做一些小小贡献,可以主动向老师询问某活动是否帮助,做一些活动的志愿者。同时也向孩子证明,你在积极的参与学校生活,孩子也会为之自豪。
3.一切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家长和老师本是陌生人,因为有了孩子才相识,才有了联系。一旦出现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处理方式时,相互沟通协商才能够把一个问题解决到尽可能完美的程度。
最后,记住不要等孩子有了大的问题时,才想起与老师沟通。要不时与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表现。对于老师给出的孩子问题反馈,也要足以重视。我曾教过一个学生,平时小毛病不断,我与家长联系时,家长不以为然,有时候甚至不回我信息。直到有一天孩子的问题变得无可挽回时,家长才想起与我联系,但这时我已经帮不了他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合作者。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良好有效的家校沟通尤为重要,合作方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