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不是科学--特德·姜《前路迢迢》中的bug
原文如下:
进退维谷间… 这是一个警告。请仔细阅读。 至此,你应已见过了预测器;读到此文时,它的销量该是数以百万计。为尚未有幸目睹者介绍两句:它是个小小的装置,同开车门的遥控器差不多。外形上说,它只有一个按钮和一个硕大的绿色发光二级管。你揿按钮,绿灯就闪亮。唯一特出之处是灯会在你揿按钮前一秒钟亮起。 多数人说刚上手时就好像在玩什么奇怪的游戏,游戏目的是在看见闪光之后揿按钮,容易得很。但当你起意想打破规则时,却会发现无法做到。如果你打算在看见闪光前揿按钮,闪光立刻就会出现,无论你动作多快,也无法在亮光过后一秒钟内揿按钮。如果你想等待闪光,意图避免事后揿按钮,那么闪光便永远不会出现。无论你做什么,闪光总是先于揿按钮。你无法愚弄预测器。 预测器的核心是一个负延时电路——它向过去发送信号。等负延时大于一秒钟以后,这项技术的深层内涵会变得更加清楚。近在眼前的问题是预测器正在展示根本不存在自由意志这玩意儿。 说明自由意志只是幻觉的论证早已有之,有些基于严密的物理学,余者仅是纯然逻辑推理。多数人虽觉得这些证明无法反驳,但却也无法真正接受其中结论。享有自由意志的经验不是非是几句话可以否定的。真能起作用的是实证,而这恰是预测器所提供的。 一般来说,玩家会着魔般地鼓捣预测器好几天,拿给朋友们看,绞尽脑汁瞒骗装置。人们或可假装对它失去兴趣,但无人会忘记个中涵义——接下来的几周中,关于“未来无法改变”的意念深入脑海。有些人意识到他们的抉择毫无意义,从此拒绝再做任何决定。他们仿佛整个军团的录事巴特比[1],纷纷停止进行任何自发性活动。到头来,三分之一的预测器玩家必须入院治疗,因为他们已经无法自行进食。终极状态是运动不能性缄默[2],醒状昏迷的一种。他们的眼球能追踪动作,他们偶尔改变姿势,但仅是这些了。运动能力依然存在,但动因却已消失。 人们玩预测器之前,运动不能性缄默非常罕见,它是大脑前扣带区域受损所致。现在它正仿佛一场精神性瘟疫般蔓延。人们曾经设想过能够毁灭思考者的念头——无法言谕的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恐怖,或是某个哥德尔[3]命题令人类的逻辑系统崩溃。结果让人们丧失能力的念头却是我们都已经遭遇过的:关于自由意志并不存在的想法。你相信,它才能够伤人。 医生试着在患者对说话尚存反应时与之辩论。我们都曾过着幸福、有活力的生活,他们劝道,那时候我们也没有自由意志。所以有什么不同吗?“上个月你的行动不比今天你的行动更自由,”医生如是说。“现在你还是可以那样过日子啊。”患者总是回答道,“但现在我知道了。”有些人就此再不开口。 有人争论说,预测器在行为方面导致的改变恰能说明我们的确拥有自由意志。机器人无法灰心丧气,只有能够自由思考的实体才行。有人坠入运动不能性缄默有人没有,这正说明了做出选择的重要性。 不幸的是,决定论适用于各种形态的应激行为,这样的推理却有误失。一个动态系统可能落入吸引域[4]并收束于不动点,而另一个则可能有不确定的混沌表现,但两者本身却都是确定的。 我正在你的未来一年后向你发送这个警告:它是兆秒级负延时电路首次应用于建立通讯设备后收到的第一个长信息。关于其他问题的消息将接踵而至。我给你的信息是这样的:假装你拥有自由意志。重点是你必须扮出你的决定能起作用的样子,即便你知道事实绝非如此。现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而相信谎言是唯一避免醒态昏迷的方法。人类文明如今维系于自我欺骗上。也许一向如此。 然而我却明明知道,既然自由意志是个幻觉,那么谁将坠入运动不能性缄默谁将不坠入是已注定的。对此谁都无能为力——你无法选择预测器对你起何种作用。有人将倒下,有人将不,而我送出这个警告也无法改变两者比例。那么,我为什么还要送出呢? 因为我并无选择。 [1]BartlebytheScrivener,梅尔维尔(HermanMelville)的同名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从前在华尔街法律事务所里有一个死上班族,他是个生活平板、宛如游魂般的抄写员,名叫巴特比。他日以继夜不停地抄写,拒绝任何变化与沟通,不论人家要他做什么,他只是不停地重复,“我他妈的不愿意呀”(Iwouldprefernotto),到最后甚至拒绝进食,结果就死了。 [2]akineticmutism,病人觉醒状态降低,缄默不语,不能运动,大小便失禁,但定向反应存在,植物神经反应可正常,疼痛部分消失,仍保留吞咽、咀嚼反射,常有去大脑强直。 [3]G?del,一般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哥德尔设计过许多逻辑悖论,有些的确拥有毁灭心智的能力。 [4]Basinofattraction,或译吸引盆、吸引槽,由位于趋近于一给定吸引子的轨道上的所有点所组成的集合构成。 (bruceyew译)
矛盾之处:
设想这样一套执行装置,由一个机械手和一个空白按钮(什么都不连接的按钮)组成。机械手在外部信号的控制下,按下按钮(忽略机械手的响应时间)。
再设想有这样一个检测仪,会对上述的执行装置做如下反应:只要按钮最终会被机械臂按下,则按下前1秒钟,这个检测仪上的指示灯就会亮0.1秒。
现在来了一个淘气的人,他设计制造了一个控制系统,将上述两套装置联系起来。这个控制系统会每个0.01秒检测一次指示灯的状态,只要检测仪的指示灯不亮,则会设定2秒后向机械臂发出按下的控制信号,在此期间,如果检测到灯亮,则取消按下机械臂的信号,并在0.01秒后重新开始检测。
假定其初始状态为机械手悬空,灯不亮(灯亮同理)。当t=0.01时,控制系统开始定时,预计t=2.01时按下。但当t=1.01时,矛盾出现。如果检测仪指示灯亮,则定时被取消。由于控制系统至少需要2秒的延时,所以在t=2.01秒时按钮一定不会按下,矛盾。如果检测仪指示灯不亮,则t=2.01时按钮会被按下,这和检测仪的定义矛盾。
因此,在假定物理世界无矛盾的情况下,这样的检测仪不存在。
注意,检测仪实际上具有向过去发送信号的能力(预知未来的能力)。这个悖论实际上就是外祖母悖论,只要外祖母在怀孕时遵循这样一种逻辑:如果外祖母预测自己的外孙能活30岁,则连同孩子一起自杀(外祖母死于自杀还是外孙杀在此并不重要,可怜的外祖母!)。
结论:
上述控制系统只遵循非常简单的逻辑,和意识并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并不能从特德姜的这篇小说中得出关于自由意志的什么结论。
科幻毕竟不是科学,看看就好。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没必要对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漏洞过于较真。毕竟,即使作品有漏洞,也不见得就会拉低其艺术价值。当然,和所有的虚构文学一样,科幻作品也应当减少bug,或者设法降低bug对作品观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