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梦
一
路上奔波三十多个小时后,我们到达昆明。
凌晨跟随着人群从火车站涌出,眼前密密麻麻只有人头攒动,更像是蚁群忙忙碌碌的样子。大凡世间物,别无二致,人蚁之间如此,城市之间,想必亦如此,我第一次来到的昆明,与我生活了许多年月的故乡又能凭借着什么来区分呢?也不过都是这世上万千城市中的一个,装载着同样的罪恶,当然还飘零着一丝无妄的悲悯,城市的主宰们需要一息尚存的希望。人啊,只要还有一线看得见的光,就能够忍受所有的不堪,就可以在染血的荆棘中栖身,继续挣扎。我一生所行路途上遇见的几多面目扭曲地陈述着这样一个不言自明的存在。
站前一条通衢大道——北京路。随人群直走,而后择一岔路右拐,甩掉所剩无几的人群,于是三人独行,街头拖着行李踉跄。
凌晨时分,昆明,看不见初生大日,看不见未尽繁星,人困在钢筋水泥的血盆大口之中,为肮脏的废弃物所消化,人创造了它们拥有的一切,又被这一切驯化。好一个作茧自缚!
终于安顿下来,已近午时,商量着去吃建新园的过桥米线。一份过桥米线三大碗,一大碗汤,一大碗米线,再一大碗配食。吃的时候首先要将仅是过了水的肉放入汤去,仍在沸点的汤便将其煮烫熟,然后依次加入五颜六色的配菜,再倒入洁白晶莹的米线,即成。尝来稍有不足之处,即是米线过嫩,胡椒太浓。离我心目中的珍馐玉馔还是差了不少。我并不追求口腹之欲,但总是记得味觉达到最无上快感的时刻。那次数不多,却足以支撑起一个人五感之一的需要,浅薄的灵魂总要镌刻下一些特殊的纹路,以此来确证自己的身份,不至于迷途。记得一次是在姥爷的生日宴上,那有好些年了,姑婆在路桥的一家饭店里买的红烧蹄髈,它的味道我早已忘却了,但灵魂的颤抖似乎与这份肉质内在的律动达成了一致,于是它留了下来,留在了某个生灵无定的心穴中。此后我再也没能吃到过这样的肉,这家饭店也自然随着那段飘忽不定的记忆而消失在悬而未决的尘埃里。还有一次,从北京回来的路上,夜宿扬州,路边一家小餐馆,点的一份扬州炒饭,少年时所看的扬州人周浩晖所著的《烟花三月》,久违的记忆被唤醒,流溢出来,两者在虚无中交相掩抑,像一团火,燃烧着的官能,沸腾着的满足。感觉是人接受的虚构真实,如果再有一次,美好会溃散,我会失望。此后,我再也没有去过扬州。
翠湖公园,远看荷花满塘,花苞各自绽开,蓬蓬叠叠,像西湖,一旦去近处,四围之下,便只是个普通城市的普通公园,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人们忘情歌舞,众人占满过道消遣无聊。翠湖西岸,讲武堂旧址,多得是我们被教授的、真实与虚假相混杂的历史,诸如此类被接受得多了,也就成了我们所知的历史,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会为英雄鼓掌,为将军百战死而热血沸腾,为无定河边骨而稍显悲悯,我们转而唾骂那些小人,为犹唱《后庭花》而愤懑不已,为杭州作汴州而义无再辱,我们需要历史,我们只是需要历史,历史给我们的存在涂抹上几分出自先天的真实性,我们也需要相信,我们有我们的种族、民族以及国度,每个人都相信。
滇池旁,大观公园。公园极大、环水,看不到洋洋大观,看得到池塘中悠游的鸭子。鸭子成群结队,在荷花间游荡、生活,忽然急切,箭一般刺起水花,溅了行人一身,有时闲适,肥嘟嘟坐水上,漂,水在流,于是随波逐流,不必选择,像人生。大观园里大观楼,楼前裱“古今第一长联”,名士所题,一百八十字蔚为大观,楼后再一匾,书“真大观也”,观也为大矣。登楼颙望,近处人,远处池,天边一飞鸟振翅,妄图征服天空,夕阳破影上前,金黄色羽毛,在无尽虚空中熠熠生辉,孤独样子,真大观也。
二
去大理。
到大理时还是清晨,在古城旁的旅馆里安顿下来,一切预备妥当后租车骑行。
先至崇圣寺。三塔与云天接壤,远远看去,遗世独立,不染尘埃,居中者为最高塔“千寻”,二小塔分立南北两侧拱卫,其间万千气象,端的是人间佛国。
寺前广场,大鹏坐莲上,昂首振翅,焰火腾腾,人们在周围往来,合影留念。
我们从正门方向骑车离去,下坡一路平坦,大勅勅滑将下去,至尽处,一座高大牌坊巍巍然,“不二法门”。
而后是洱海。我们踏上环海西路:
天空变得纯粹,大地开始呼吸
崇圣寺的塔尖触及白云的裙摆
背后是苍山,层峦叠翠地绵延
土地是一条平整的直线,笔直的电线划过白云,山也不禁平行
另一面,被称作海的湖,耳朵的形状雾气氤氲
不再有帆在碧波上荡漾着风情,器宇轩昂的游轮繁花似锦
牧羊人驱使着卑微的牲畜,在周围
谁又知道上帝的心意
创造这四下里的一切把一切供人欣赏
佛陀在无上佛国中念念有词,无面目地慈悲
崇圣寺三塔金光大放,不二法门孑然独立
洱海旁的众生,庄严肃穆地生活着无独有偶的生活
没有绝望,没有怨憎,没有喜怒,没有悲欢
一切都仿佛回到原初
天地万物都是崭新的样子,一如纯色大纛初竖起
人在山海间觅食,维系着最原始的生活
野生动物自由地挑选自己的栖息之所,丛林法则适当无二
水稻的种子在荒地底沉睡,满心期待着人类的奴役
地底下,来自史前的宝藏,孕育着无与伦比的财富——在未来
哦!时间来到你们可以知晓的刹那,空间沉淀下来,世界宛如新生
接下来的故事你们都知道——
这片土地被赋予姓名,每件事物都得到称谓(或者这称谓本已有之)
大理、苍山、洱海、双廊、喜洲、崇圣寺.....
一件件地,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似的根深蒂固
现在诞生了
我不是这方天地的孩子,我是行走在漆黑中的守望之人,我看见你
你是太阳与新月的儿子,你是我眼前山海的主人
你清秀、淳朴,与万物交辉
我看见光
山与水与云与绿
一百三十三公里的宁静
三个人的阴晴之旅
天光不言,一碧自漾
一道闪电似的光
你在启示着什么
征兆在忽晴忽雨中呼喊
上帝不响
一切皆从于我
环海路上遇见许多沿海的村镇,像是市集一样,无论是人还是车子也都一般无二,无止息地喧闹着。幸运的是,环洱海一圈总共是一百三十三公里,漫漫长路饶是如织旅人也不能遍及,因此我们总能享受到安静。
大理的天气是舒适而无当的。人行在其中,就仿佛嵌入了一幅风光画卷,阳光和煦暖人,间有微风骀荡,温度也是中正平和,恰是到了好处的。可因临近洱海故,环海路上阴晴无定,也许刚才还是大日当空,倏忽过隙,便迎来一场瓢泼。我们所看到的阴晴圆缺,委实是作不得数的。
大理的天空是蓝色的,蔚蓝的蓝,是海洋的颜色。人在大地上蝼蚁般仰视,纯蓝平面莫比乌斯环似的无处穷尽,云霄中碧天烂漫不知是何处的景致。
我们在道上飞驰,风刮到我们的身上。一路。窥天朽木无奈地躺倒在堤岸旁,破碎的根茎裸露出来,在湖边绿藻的包裹之下,苟延残喘。不知名鸥鹭在滩头啄食,继续它们未竟的生活。大队山羊在牧人的驱赶下一成不变地行进,终究是同一片水土哺育,山羊们一成不变地驱逐着牧民。瑰色花田在远处荡漾着鲜艳,娇滴滴一动不动。我们,还有这方世界中的万物,是不是正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与尘埃?
我们一路向前。
三
在丽江。
晦暗的夜落了下来,漆黑的帷幕现出行迹,大研古城苏醒过来。
在古城里漫不经心地闲逛,除了形形色色的游客以外,到处都是拍着手鼓的俊俏姑娘,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客栈,到处都是灯红酒绿的酒吧,到处都是风情,到处都在养狗。
我喜欢这里,因为它给我这样一种感觉,这座城并不在乎成败兴衰,不在乎那些世俗的管窥蠡测。有些人选择在这里生活,于是他们就在这里生活,不必去管他人的看法,只管自己去做愿意付诸一生的事。拥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力,是何等的幸事?你知道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臆测,在一切外表光鲜的自由之下,潜藏着的是最深的桎梏。我仍是愿意向往。尽管,我不会这么做。
我不属于这座城市,我很愿意欣赏它。
横贯古城后,我们往回处去。另一条路,比起先前的门庭若市显得冷清了不少,却有歌声盈面而来。
已是半夜时分,回程途上终是多了几分浑噩,人少了,路灯也显得晦涩,一片冷清之中,前方酒吧里传来一道歌。凤飞飞的《追梦人》。那声音在空旷的街道上翩然起舞,春风化雨,潜入人心。“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尘世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她就拿着话筒,站在那里唱。原来,声音还有这样一种魔力,可以触及灵魂。
人已是痴傻了,恍惚之间,哪里还记得曾经的梦与期许,心中烦恼困顿之处不过是这尘世中的诸多困厄罢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二日,香格里拉跟团游。清晨迷迷糊糊醒来,茫茫然坐上大巴,于是前往香格里拉。
等到游客上齐,大巴开向人迹罕至的山中,导游开始拿起喇叭训话。那藏族大汉杀气腾腾,不像是易与之辈,却不曾想他舌绽金莲,一个又一个故事将众人唬得团团转。他的逻辑无懈可击(当然也无可理喻),狂妄口气中隐隐有威胁之意,诚然,自从我们上车以后,在这业已搜不到信号的高原之中,我们的安全已然掌握在他手上,他自然可以任意拿捏我们。尽管与合同上所写的大相径庭,但我们搭上的的确是购物团。
我一直在想那条大汉的言语。他的说辞显然是经过一套专门培训的,或者说他们这个行业的既定规则就在那里,我更愿意理解为他们观念的异化。事实上,给他们灌输这些观念的还不是汉族人?既得利益最大的难道不是汉族人?当然我有可能侮辱了汉族这个词,五胡乱华、崖山海战,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数次近于灭族之祸的汉人,眼中有卧蚕的汉人早已不复存在了罢。出于这个层面上的考量,我似乎没有办法指责他,我不能因为我或者是我们这个集体认为他的观念是荒谬的而出声妄图改变他,事实上当他宣讲的时候我们正因搜到微博上相关可怕事宜而惴惴不安。我自然不全然是正确的,他更加不是错误的,那么真相是什么?
通往极端的思考只有两条途径。发乎于心,将思维嵌入心灵之洋中,便自然得到启示,这启示来源于最隐秘心穴的暗韬,是个体意志的终极显像。或者,出乎于外,使思维无限广延,视野达到最宏观,此时灵魂高踞于宇宙洪荒之上,自然可以看到拥有想象的人类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我们深陷于集体想象,沦为概念的仆从,可是我们只能如此。一个时刻处在上帝视角的人,还有为人的资格吗?
我在香格里拉的边界上行走,一抹深蓝色的天空流溢着熹微,低微的白云匍匐在大山腹中,金沙江浩浩荡荡,径直朝着天际处流去.....
至于后来去到的束河,不过是个缩小的丽江,却多了几分安逸。弯弯曲曲的小路,道路中央的马粪,十元三串的牦牛肉。对于一个小镇的情愫,大抵就是这些当地人最习以为常的事儿吧。
我们没有到达玉龙雪山。
四
我回到家。
也不知道为什么,书桌上蚁患横行,黑色蚂蚁恒河沙数一般在我桌上摆成一道长龙。我心忧书毁于一旦,意乱之下心一狠便杀死了视线内的所有黑点,乌黑残迹依稀留在桌上,我用抹布擦干净。我沾满蚁血的双手洗不干净。
也不知道为什么,记忆消退得很快,去云南的经历俨然化成了一个教人喘不过气来的稀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