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答:与通常的观点正好相反,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因为它并不擅长于此。尽管思考是缓慢的、靠不住的,如果能成功,人们还是愿意动动脑子的。人们喜欢解决问题,但是不喜欢尝试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学校的功课总是比孩子所懂的难,他们不喜欢上学也是理所当然的。引领本章的认知学原理是: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
这条原理告诉我们,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成功思考后的愉悦,教师需要重新考虑他们鼓励学生思考的方式。
如何找到去上班的路线,又如何在超市淘到便宜货?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做出决定?答案是:当我们能侥幸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就不去思考,反而依赖记忆。我们面对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已经解决过的,因此我们只要重复之前的步骤就可以了。
解决问题会带来愉悦感。本书中的“解决问题”指的是任何成功的认知活动。它可以是理解一段艰涩的散文、规划一个花园,或者评估一个投资机会。成功的思考可以带来满足感、成就感。在过去的十年中,神经学家已发现对于学习系统和大脑奖励系统都很重要的化学物质存在于大脑区域中。
值得注意的是,愉悦感源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上毫无进展是不会有愉悦感的,实际上,它还会使你感到沮丧。同样的,只是知道答案也不会有很大的愉悦感。
我们都听过、看过原以为自己会不感兴趣,最后却很享受的演讲和电视节目,也都曾对通常喜欢的话题感到过厌烦。
总之,我说过思考是缓慢的、费力的和不确定的。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喜欢思考——更精确地说,我们知道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带来愉悦感后才会喜欢思考。所以说人们避免思考和人们天生好奇并不矛盾——好奇心使得人们去寻找新的主意和问题,但是我们会很迅速地分析解决问题需要多少脑力劳动,如果太多或太少,在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停止努力。
这一分析给为什么多数学生不喜欢上学提供了一个答案。努力解决难度恰当的问题是有好处的,但是解决太简单或者太困难的问题不会让人开心。
你的长期记忆不仅包含事实性知识,如北极熊的颜色和8X7的数值,它还包含了过程性知识,这是你对执行任务所必需的大脑过程的知识。
显而易见,长期记忆中储存着正确的程序对思考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事实性知识是否也会帮助你思考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将在第二章讨论。
我指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者一道数学题,我指的是有些挑战性的认知任务,如理解一首诗、想出可回收材料的新用途等。这种类型的认知任务当然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希望学生主动思考。可是假如不加注意,一份备课计划有可能变成满堂灌,而学生很少有机会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在备课计划中寻找学生能完成的认知任务,这样的任务多久一次?两次之间有足够的认知间歇吗?当你发现了这样的挑战性任务,要思考它们是不是可能带来负面的结果,比如学生不能理解他们在做什么,或者学生在解决中途遇到瓶颈,又或者学生只是在猜测你想让他们说什么、做什么。
如何让问题变得有趣?通常使用的办法是使内容与学生“相关”。这个办法有时候奏效,但对于有些内容它没有用。另一个难处是一个班上可能有两个橄榄球迷、一位洋娃娃收集家、一个美国国家赛车联合会车迷、一位骑马高手——你自然明白我的意思。在历史课上提到一位流行歌手可能会让课堂起点波澜,但是仅此而已。我强调过,我们的好奇心只有在遇到自信能解决的问题时才会被激发。让学生想参与并使他们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是什么?
阅读者——是四年级掉队现象的原因之一。这一现象指的是一些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学生在学前班到四年级之前阅读能力均表现正常,但在四年级后突然无法跟上同龄人,之后几年落后愈加严重。对该现象的解释是:四年级前的阅读指导着重在发音——知道如何利用印刷符号读出正确的单词,这也是阅读考试所强调的。四年级时,大多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发音,这时的阅读考试转而着重理解。正如刚才所说的,理解建立在背景知识之上,这时候来自特权较多的社会阶层的孩子就有优势了。他们与特权较少家庭的孩子相比,拥有更大的词汇量和更广的知识面。因为知道得越多,他们学习新鲜事物就越容易(这在下一章节会讲到),学生间的差距在这个阶段会逐渐拉大。
背景知识对于认知能力的必要性背景知识不仅仅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更能使你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
事实上,人们利用记忆来解决问题的次数比你预期的要多得多。比如世界上最好的象棋选手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是他们思考能力的差异或者是否能走出一着妙棋,而是他们熟悉的棋谱的多寡。
我们还知道“金矿”在哪里:如果你想接触新的词汇和想法,书籍、杂志和报纸是很好的资源。电视节目、电脑游戏和学生喜欢的网络内容(如社交网站、音乐网站等)总体来说都没有帮助。研究者曾全面地分析过学生的各种课余爱好,书籍、报纸和杂志是当之无愧的“金矿”。
开篇我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愿你现在已经同意他的观点是错的。知识更重要,因为有了知识才可以想象,才能够解决问题、决策、激发创造力。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伟大的智者(他们知识量很大,这一点毋庸置疑)很喜欢批判学校,将其说成让学生死记硬背无用知识的工厂。我想我们最好是把它当成一种反讽,至少是一种开玩笑的方式,我不希望这些伟大的智者告诉我(和我的孩子)学习知识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正如我在这一章中所展示的一样,最受尊崇的认知过程——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之类——和知识密不可分。我承认学习不会运用的知识没有什么价值,但是没有事实性知识,有效的思考也无法进行。
信息不仅可以从环境进入工作记忆,还可以从长期记忆进人工作记忆,这就是我所说的回忆过程,由箭头标出。
-
Louis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1 22: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