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朱青生教授(一)
艺术有两种:一种是美丽的东西;一种是未必美丽但具有意义和作用
美丽的东西:1)为了审美、为艺术而艺术的专门的作品;
2)当时有各自专门用途的,失去用途后变成艺术品
一. 希腊
* 中国三足鼎立的艺术观念和研究方法
1.继承和恢复中国古代:国画界,国画现代化的取向
2.五四以来:写实油画,油画民族化的追求
3.现代艺术:引进模仿西方现代艺术,试图超越前沿,并探索艺术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
——艺术史是充满矛盾的综合的丰富的社会的显现
* 西方经典艺术的艺术史也在面临深刻的革命,用新的眼光审视艺术史
* 西方艺术史的根据之一:艺术作为人认识世界的媒介:古希腊
* 世界的起源被转变为与人所类似的形象
* 图像逻辑
* 断臂维纳斯:残缺不损失美感。
* 如果不是古希腊,就没有类似的美感
* 这是古希腊的秘密所在
* 经典是将艺术引向理解之后的真实,这种真实比人情更加丰富、全面、极端,应和着“天生天杀”的自然和命运中间不可理解和不可认识的存在。
* 希腊神庙的结构逻辑:
* 表面的细节残缺破败之后,内在的图像逻辑得以显现
* 图像逻辑:图像除了表面再现性之外,还有背后内在部分存在的理想的对世界的整体把握和内在的设计,这种内在的规范就是这个文化的经典。
* 表面看起来是真实的模样,但表里相应并不如一。
* 希腊艺术的标准即是西方艺术的标准
* 写实:以希腊的观念作为标准
* 如果以希腊标准,中国书法难以进入叙事框架。
* 希腊艺术的标准建立在什么标准之上?
* 希腊的艺术是人在显现对世界的认识后再度复制对世界的认识
* 希腊艺术的本体既是世界的物,也是物之下所潜藏的规律
* 但并不是所有都是这样
* eg 希伯来艺术
* 中国艺术:本质上是数术方技
* 被列作科学技术:是典型的西方眼光
* 在中国古代,这些都是艺术。艺术的结果无法检验。我们现在看到的艺术品都是艺术活动残留下的物质性的形式化的存在。
* 在古老时代:艺术是人对世界干预的方式。至于其中是否有审美成分,我们把有审美成分的当作艺术品,但把活动本质遗忘了。今天我们到了重新来反省的时候。
* 不同民族的观念
* 很多民族把人和世界放到独特比例前:eg金字塔;大山大河——人的渺小,惶恐,敬仰
* 希腊:人的尺度是审美的基本标准
* 希腊神庙:人在希腊的神庙前,希腊神庙的比例衬托出人对它的控制和把握,肯定认得价值。通过人的想象和对完美的追求使得神庙成为理想的象征和完美的镜像。
* 希腊的神:不高大,无怪异。看到的是人自己。这种对人的超越也是对人的肯定和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