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最开始看到这本书是看到公众号的推荐,让我感兴趣的点是教育,对故事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打开了这本书,在这本书里面找到的共鸣是原生家庭与自己的世界产生的冲突。故事前半段描述的是主人公塔拉在垃圾废料场与家人发生的故事,后半段更多写了探索了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心里斗争。
主人公塔拉从小在家里学习,没有上过学,与家人在废弃场工作,而母亲则做接生等医生类的工作,当然在那个家庭里面不叫医生,他们信仰上帝,所有的事情都认为是上帝派遣的结果,不相信医生,学校,政府,思想极其封建,而这一切来源于塔拉父亲的闭塞和狂妄,塔拉则在哥哥肖恩的压迫下长大,印象最深的就是肖恩在家里把塔拉的头按在马桶里,在停车场上为了让塔拉出糗而扭断她的手指,而塔拉每次只是用笑声掩盖,让旁人觉得他们只是在开玩笑,每次肖恩做错事后又会道歉,以至于塔拉不知道是否是自身的问题,这也对她的童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塔拉走向新世界的第一步,是因为哥哥泰勒让她试试考大学,她当时完全不敢想象,也很是卑微,父亲也不会同意,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他考到了杨百翰大学,再到剑桥大学,哈佛大学。
教育确确实实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而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原生家庭的教育更为重要,塔拉令我钦佩的地方是,在读完大学之后,对于那样的原生家庭本可以不管不顾,但她一次又一次的想改变和挽救家里的一切,即使父母对她不公,即使父母一直帮着肖恩,只可惜最后家人还是觉得她背叛了上帝,最后会遭到应有的报应。
当家庭和自己向往的世界产生冲突,她最终选择了自己内心的声音,还好,她还有哥哥泰勒,理查德,卢克支持着她。塔拉是个善良,聪明,孝顺的女孩。
阅读记录:
1.沙粒不可计数,叠压成沉积物,然后成为岩石。
2.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
3.好像我们正生活在未来,而我早已离开。
4.我开始明白,我们为一种话语发声,这种话语的唯一目的是丧失人性和残酷地对待他人——因为培养这种话语很容易,因为保有权力总是让人感觉在前进。
5.他们所写的东西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带有偏见的话语和修正过程的结果。
6.我允许自己不可爱,但不是给别人当绿叶。
7.我不是愚人金,只在特定的光线下才发光。(愚人金指二硫化物,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以为是黄金)
8.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
9.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的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10.将自己从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解放我们的思想。
11.未来可能和过去不同,甚至过去也可能与过去不同,因为我的记忆可能会变。
12.那事我才明白羞耻感的来源:不是因为我不曾在铺在大理石的音乐学院学习,也不是因为我没有当外交官的父亲;不是因为父亲是半个疯子,也不是因为母亲跟着他亦步亦趋。我的羞耻感源自我有一个将我朝吱嘎作响的大剪刀推去,而不是将我拉走远离他们的父亲;我的羞耻感源自于我躺在地上的那些时刻,源自知道母亲就在隔壁房间闭目塞听,那一刻完全没有选择去尽一个母亲的责任。
13.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14.让这个女人与众不同的不是衣服,而是她眼睛后面的东西,是她咬在齿间的东西——是希望、信仰或信念——让人生不再一成不变。
15.当生活本身已经如此荒唐,谁知道什么才能算作疯狂。
16.我多年来的学习,一直为了让自己得到这样一种特权: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予我的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我自己的思想。
17.我们的父母被一连串虐待、操纵和控制所束缚…他们视变化为危险,不管谁要求改变,都会遭到驱逐。这是一种扭曲的家庭忠诚观念…他们称其为信仰。
18.坦诚自己需要一些自己无法提供的东西。
19.历史是由谁书写的呢?我想,是我。
20.小时候,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经验积累,等待抉择坚定,等等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样子。
21.负罪感源于一个人对自身不幸的恐惧,与他人无关。
22.当我彻底接受了自己的决定,不再为旧冤耿耿于怀,不再将他的罪过与我的罪过权衡比较时,我终于摆脱了负罪感。
23.她已不是当初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父亲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
续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塔拉·韦斯特弗,福布斯杂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