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博物馆岛
2020年的第一篇分享给你们一座又穷又性感的城市柏林。 提起德国(感觉德国哲学比德国画家更吸引人)首先想到的是我喜欢的哲学家叔本华,尼采。出发前去图书馆借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这本书的分类并不是哲学,在图书馆的分类是美学。一个哲学家对美学的追求让我感到非常奇特,我把尼采的絮絮叨叨穿插在柏林的风景里。 非常喜欢柏林大教堂的外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柏林大教堂遭到盟军轰炸并发生火灾,整个教堂表面有灰灰的烧焦的迹象,但是就是这个颜色,特别适合柏林的阴郁气质。

寻找最佳机位

尼采始终强调,美的外观不属于世界本身,而仅仅属于“内在的幻觉世界”。他给日神的涵义下了一个明确的界定:“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

尼采进一步把悲剧所显示出来给我们的那个永恒生命世界艺术化,用审美的眼光来看本无意义的世界永恒生成变化的过程,赋予它一种审美的意义。我们不妨把世界看作一位“酒神的宇宙艺术家”或“世界原始艺术家”,站在他的立场上来看待他不断创造又毁灭个体世界的过程,把这看作他“借以自娱的一种审美游戏”。

柏林的冬天适合颓败气质的衣服
我感到德国能产生这些哲学家,一半是因为他们的气候。(博物馆岛的画作也能看的出来,德国画家的画风真的很德国,看见明快的画作,嗯,是法国画家画的)
作为《悲剧的诞生》的背景是最阴郁的悲观主义。即认为并不存在本体界和现象界定的区别,只存在一个真实的无意义的世界。
这是一种永恒的现象,贪婪的意志总是能找到一种手段,凭借笼罩万物的幻想,把它的造物居留在人生中,迫使他们生存下去。一种人被苏格拉底式的求知欲束缚住,妄想只是可以治愈生存的永恒创伤,另一种人被眼前飘展的诱人的艺术美之幻幕包围住,第三种人求助于形而上的慰藉,相信永恒生命在现象的漩涡下川流不息,我们所谓文化的一切,就是由这些兴奋剂组合。按照调配的比例,我们因此需要科学,日神艺术,酒神艺术,形而上学,宗教,他们是幻象和兴奋剂,也就是谎言的不同形式,其作用就是诱使我们生活下去。(真是用心良苦,让人感动)
强烈的生命欲望和深刻的痛苦意识虽然构成了冲突,但同时也形成了抗衡。如果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会像罗马人那样走向享乐主义,如果只有后者没有前者,就会像印度人那样走向悲观主义。
——周国平(周国平对尼采的解说很棒)

教堂地下室都是王室的墓
在这本书里,悲观主义,我们更明确的表达叫虚无主义,是被看作“真理”的。但是,求外观,求幻觉,求生成和变化,在这里看得比真理,现实,生存更深刻。这样,这本书甚至是反悲观主义的,比真理更神圣的是艺术,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在他们看来,这样很严肃的看待一个美学问题,也许是根本不成体统的,因为他们认为,艺术不过是一种娱乐的闲事,一种系于“生命之严肃”的可有可无的闹铃。好像没有人知道,同这种“生命之严肃“形成如此对照的东西本身有什么意义。
------周国平

教堂内部

教堂顶端,上去时候正好夕阳,同样是板上刻着各种情侣的名字
然后我每次见到的同一个反应你们现在还好吗!!!????
当然以尼采的观点来看不管好还是不好,只要享受美就行了,这是他提倡的审美人生态度。
日神精神沉迷于外观的幻觉,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而酒神精神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我想大概就是敢爱吧)就算是一场梦,也好好享受这场空欢喜,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就算人生是一幕悲剧,不要失去悲剧的气势磅礴。
尼采反对沉思的哲学家悲观论调,因为他觉得一旦可爱的动物——人陷入沉思,似乎就没有不失去良好情绪的,它变得严肃了。尼采看似癫狂不羁,却又充满着对生活纯粹的渴望。
我想最好的爱是,东晋王子猷“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洒脱至极。(我是林本采:)

博物馆岛附近的周末集市:旧书,画册,旧碟片,古董家具,还挺温馨的。
博物馆岛就是有很多博物馆组成的,可以买通票18欧,逛所有的博物馆,一天时间慢慢看。

这是整个博物馆岛的构架,欣赏美也是需要体力的- -

博物馆岛从这个博物馆开始逛Alte NationalGalerie这个博物馆外观很漂亮
里面的展品也是所有博物馆岛里我觉得最美的@-@

Alte National Galerie门口适合拍酷酷美美滴照片儿,阴天时博物馆上空聚集着很多乌鸦
氛围很到位

博物馆四周的景色也是很迷人
接下来分享给大家博物馆岛我感觉第二美的画:

Georg Kolbe
TheGoldenIsle
格奥尔格·科尔贝(Georg Kolbe,1877年-1947年)萨克森州瓦尔德海姆人,德国雕刻家,为19世纪雕刻家的代表人物,其充满活力、现代感与精简的古典风格与法国的马约尔(Aristide Maillol)相似。在19世纪末,科尔贝以画家的身份在慕尼黑、德累斯顿与巴黎出名。

这幅画太美了
颜色很安静

像当年的许多艺术家一样,马克斯·克林格(Max Klinger)和格奥尔格·科尔贝(Georg Kolbe)阅读了阿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于1819年出版的主要作品,以及他如何将“世界视为意志和想象力”,作为一个无法辨认的世界,对我们思想的幻想。叔本华在威廉·莎士比亚的岛屿剧《风暴》(1623)中引述了生命与梦想的接近:“我们是这样的人/梦想成真,我们的小生命/睡着了”。乔治·科尔贝(Georg Kolbe)的画作“金岛”中的人物似乎内向,他们为之哀悼,梦想或渴望。
叔本华认为,悲剧把个体生命的痛苦和毁灭显示给人看,其作用就是使人看穿生命意志的虚幻性,从而放弃生命意志,所以悲剧是“意志的清醒剂”。
在叔本华那里,痛苦源自意志自身的盲目,徒劳和虚幻,因而是不可救赎的,快乐只是现象。(不知道为什么叔本华的观念让我感觉很有安全感:)当然了,拒绝了所有快乐,痛苦也就不会偷偷尾随快乐的不自知而到来了,人生只有平静。快乐不足挂齿,为了防备痛苦,宁可牺牲快乐以及欲望。当然是很有安全感的。


Ferdinand Hodler
费迪南德·霍德勒(Ferdinand Hodler)(1853年3月14日至1918年5月19日)是19世纪最著名的瑞士画家之一。他的早期作品是写实风格的肖像,风景和流派绘画。后来,他采用了一种个人形式的象征主义「Symbolism (arts)」,他称之为“平行主义”。


Franz von Stuck,The Sin, 1893
德国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和建筑师。


Ludwig von Hofmann
局部

用色很漂亮

Anselm Feuerbach


Arnold Bocklin
The Artist and his wife


Johann Sperl
Farm-house at Betzingen

Lesser Ury
Berlin Street at Night

Victor Muller
Snow White



Arnold Bocklin瑞士象征主义画家。这个画家的画也是在博物馆岛比较突出的,特别能引起注意。
Honeymoon


Arnold Bocklin
The Deposition



Arnold bocklin
The Isle of the Dead
勃克林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共五幅《死之岛》系列,他的作品充满神秘、幻想的氛围,但有古典的建筑充斥其中,表现死亡和神秘、忧郁的场景。他在后期的作品越来越带有主观色彩,经常描画神话中的动物和神秘寓意的题材,如《怪物沛斯特》、《黑死病魔》、《俄底修斯和卡吕普索》等。
His first fiance died young. A second woman declined to marry. In Rome, he married Angela Rosa Lorenza Pascucci in 1853. The couple had fourteen children, but five died in childhood and another three died before Böcklin.画家的画总是与其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Arnold Bocklin
Ocean Breakers

Pierre Bonnard
The Family of theComposer Claude Terrasse int he Garden
皮尔·波纳尔是一位法国画家和版画家,也是后印象派与那比派创始成员之一。皮尔·波纳尔使用素描当作参考,特点是梦境。温馨的家庭场景也许是皮尔·波纳尔最有名的作品,通常包括妻子玛尔特德。

这幅画薄薄的一层颜料,但是画中的衣服印花等细节都跃然纸上,非常宁静的衣服画。


RaoulDufy
Harbour


CarlBlechen
Gravestone

Ernst ferdinand Oehme
Burg Scharfenberg at Night

JuliusSchnorr vonCarolsfeld
Clara Bianca von Quandt

Karl Friedrich Lessing
Knight'scastle

Julius Hubner
The Artist's Bride


柏林博物馆岛也有很多埃及的东西,埃及迷们不能错过。

这是博物馆岛卖纪念品的小商店,感觉埃及饰品做的真心美。







感觉这些耳环很现代





这手镯啧啧

一个博物馆总能发现几个像你这么萌的展品..







Corneille de Lyon
Portrait ofa Young Woman,probably Jacqueline de Rohan


Francois Clouet
HenriIII,King of France


Curt Herrmann德国印象派画家和新印象派画家。
Belvedere Palace NearWeimar

Maurice Denis
Eurydice
莫里斯·丹尼(法语:Maurice Denis,1870年11月25日-1943年11月)是二十世纪初期的法国画家、作家。莫里斯·丹尼是象征主义画家,也是那比派的一员。他的理论是立体主义、野兽派和抽象主义的基石。
我拒绝自然主义和唯物主义,而赞成更理想主义的东西。Denis在1909年对此进行了描述:“艺术不再是我们像自然界照片一样收集的视觉感觉。不,它是我们精神的创造,自然只是场合。”
发现了最喜欢的一副画!

"Art remains a sure refuge, the hope of a reason for our life here, and this consoling thought that a little beauty is also found in our life, and that we are continuing the work of creation....the labor of art has merit; to inscribe the marvelous beauty of flowers, of the light, of the proportion of trees and the form of waves, and the perfection of face, to inscribe our poor and lamentable life of suffering, of hope and of thought." (Journal, March 24, 1895)艺术是可靠的避难所,有人用音乐,有人用绘画,都是不同的形式。发现了一些些美,就如获至宝般用艺术创作记录下来,去描绘花朵的美,记录光影,树木的比例以及波浪的形状,或爱人完美的脸,记录我们我们生活的苦难,希望。在画里凝固的是永恒,不再惧怕生死。


用色明快跳跃,仿佛置身其中

这幅画无论从哪里断章取义出来都是一个故事。这个画家还有很多其他很美的画,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用色都粉粉的,很阳光很温暖。

白天进去,夕阳西下出去还有2个没有逛完的博物馆..

从Bode Museum出来,已经彻底天黑。

当时我和好朋友去的柏林,她上了教堂后下来就开始发烧,在柏林照顾了她几天,总算好转。给她做了张海报,祈祷身体健康。最后我把对我朋友的要求也叮嘱一下大家:不喝冰的,不喝饮料,多吃水果。少吃外卖,学会自己做饭煲汤。保持睡眠,不拖延晚睡。坚持一项运动。
身体是最神圣的殿堂,爱自由的灵魂也要受限于它。照顾好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爱你且关心的人。每个人从我做起好吗。现在这个海报还是需要。希望大家都健康平安。
Pray for you.
尼采认为:“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 人生和世界是不美满的,残缺甚至痛苦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每个人都需要经历。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充足理由的,而且任何理由都不能为之辩护。因此审美的辩护成了唯一可取的选择。 正因为希腊人过于看清了人生在本质上的悲剧性质,所以他们才迫切地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于是有了最辉煌的艺术创造。 无论何时何地,艺术永远庇佑你。 道晚安 Joan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