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份恶鸟日课读书记录

2020年1月,一默如雷。
1.31
早课:张羞《瀑布5:金刚不坏》,新年读的第一本诗集,这也是张羞从长居的北京移居wh后写的。诗当然一如既往好,就像同一个瀑布里的水,干净,流淌。心如瀑布,生灭不住,刹那不住。记得他说过,他一辈子只写一本书叫瀑布,这次诗名「金刚不坏」,对现在的wh来说也尤其特别。山重水复疑无路,什么路。绝路,到处都是路,并没有优劣。
1.30
早课:西村惠信《临济录随想》,系统讲述了临济语录出现前的种种情形,并深入地分析了临济宗的诞生、家风、教育方法等,逐步揭示其中可用来指导我们当下生活的智慧。想想千年之前临济,是具有那么强烈的个性而又对禅法见解迥异的义玄禅师,看他的语录,仿佛仍然活脱脱地在我们面前。
1.29
早课:《维摩诘经》,也叫《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诘称病在家(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释迦牟尼派遣诸比丘、菩萨来看望他。他借此机会与佛派来问病的文殊师利等菩萨和比丘反复论说佛法,因成此经。他主张不离世间生活,发现佛法所在,提倡 “人不二法门”,主张世间与出世间、生死与涅槃、有相与无相、有知与无知等一切分别平等不二。
1.28
早课:荣格《东方的智慧》,旧版叫《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阐述范围从西藏中阴得度,到印度瑜伽,中国禅宗、易经,甚至占卜和同时性问题,西方人批评《易经》说,所谓占卜只是我将个人主观的心境投射到这些卦的象征形式里面,中国圣人会告之:《易经》使你尚未明朗化的思虑投射到它奥妙的象征形式当中,这不是很有用吗?
1.27
早课:《归零,遇见真实》,一位行脚僧,1648个「向内朝圣」的日子,这是咏给・明就仁波切于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开四年半被称为「自我自杀任务」的游方闭关。详实描写了面对身体之死和自我之死这两种死亡的探索之旅,以及如何将这两种经验建立连结。后半部对西藏生死渡亡经中如何引导亡者在中阴身获得解脱有详细解说。
1.26
早课:班迪达尊者《念住内观》,南传佛教的修行法,他在缅甸勃固开设了森林道场,成了学习念住内观禅法的首选之地。可阅读作为入门了解。
1.25
早课:尼萨格达塔《意识瑜伽》,尼萨格达塔·马哈拉吉的最后谈话,困扰量子物理学家的意识之迷,在这里成为了与你关系密切的事。有一个点,当不观测的时候,粒子保持原有状态,当一观测,它就反应,到底这反应是因为观察者介入的“观测”,还是来自观察对象自身。
1.24
早课:《入流亡所》,语出《楞严经》耳根圆通部分: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流」即「不住」,《金刚经》里常提到「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亡是「亡失」、「消除」的意思;「所」是所听到的对象及因听到而引起的一切对象的简称。
1.23
早课:《当下了然智慧》,无分别智禅修指南,作者确吉·尼玛仁波切,认证为迦竹千大师(龙树菩萨之化身)转世,本书是他在噶宁谢竹林寺的两次研讨会、纳吉尼寺的闭关指导和1998美国佛学院教导的文字集结。可作藏传禅修了解用。
1.22
早课:闻中《印度近代瑜伽之光》,相比较其他几本瑜伽文丛,这本算是个概括和介绍,没有原创性内容,主要是斯瓦米·辨喜的一生梳理,对吠檀多哲学,瑜伽经的的一些介绍。
1.21
早课:《孕育无印良品的“思考”与“话语”》,平实地说出了一些无印良品的形而上之道,不关注政治和经济,更关注每个人的意识和生活,插手“三现”,现场、现有实物、现实,公司的最高顶层是思想,高层会议是闲聊,人的逻辑高于资本的逻辑。
1.20
早课:威尔逊《禅与饮茶的艺术》,所谓安然度日的哲学,茶禅一体。入佛易入魔,佛场通魔场。后半部分基本不是讲茶,而是讲禅,禅中又有大部分篇幅讲无门关、碧岩录和老庄。
1.19
早课:田中昭光《如花在野》,花道、花器和摄影都很不错。了解了很多花名,花事也有味,“葛粉果子,茶一碗,一饮而尽,何物留下,唯有执笔后。”
1.18
早课:赵汀阳《四种分叉》,分析了时间、伦理、意识和智能四种的分叉。其中所谓的伦理两难,比如电车难题就是一个很诡辩的问题,在伦理范围讨论,但是又以功利主义,数学的算法来计算人命,那已经等于把具体人性抹除了之后再讨论伦理,哪里还有伦理,只有算计,一个伪装成伦理问题的技术灾难。和上次着火,救猫还是救画一样,明明一个灾难,伪装成了两难的选择。
1.17
早课:斯瓦米·辨喜《胜王瑜伽》,是当时英语世界中第一个英文版瑜伽经,为吠檀多不二论传统确立了一条新的瑜伽道路,即胜王瑜伽之道,本书包含了辨喜在纽约的演讲记录,以及他对帕坦伽利《瑜伽经》的注释和评论,关于冥想那段,和我自身的阅读打坐经验契合。之前还看过辨喜的《行动瑜伽》,也非常好。
1.16
早课:谈锡永《文殊师利二经密意》,密意不可说,只能流出,入流亡所,否则意底牢结。先离名言句义,再离能所二取。
1.15
早课:于连《圣人无意》,看过他八九本,关于东西方思想还是很有启发,上半部讲孔子《论语》。下半部讲庄子,智慧与真理差异,西方和东方最早开发的源头,意义、概念形成之初。
1.14
早课:赵松《隐》,寓左传于八卦中,想到贾勤兄说的,体,卦不容身;性,爻不藏情,看卦要把二五爻一起看,之前不明白,原来二、五是下卦三爻的中心和上卦三爻的中心,现实的本质是易,是变化,所以会在两个中心之间的往复,左传的史事,也逃不出。
1.13
早课:唐棣《失物集》,人为什么写,为什么会有缓慢的归乡,什么是家乡的风物。这本书提供了这方面的视角,让我诧异唐棣作为风格导演出道的,却具有的古典浪漫的底蕴。期待年后的对谈。
1.12
早课:看台版《书设计》,普通出版唱衰的时代,也许是精品纸书的时代
1.11
早课:叶维廉《庞德与潇湘八景》,作者在庞德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可分析探索范围内,走到了一个深处。但在不可分析探索的范围内,还是完全不应的,首先,庞德对古典诗歌就还是有隔的,叶维廉-庞德-王维,维度爬坡升级。书整体还是不错的,可惜插图黑白,且不够清晰。
1.10
早课:郭齐勇《儒者的智慧》,基本介绍了下儒家三圣:梁漱溟、熊十力和马一浮,以及《传习录》、《中庸》、《礼记》和《五行》几个文本。道不远人。人能弘道。
1.9
早课:汤一介《儒学十讲》,喜欢其中「论内在与超越」篇,对传统儒学作整体观照,在中外动荡之机,指出可以返身去吸取能量的源头,甚至重构价值理念。
1.8
早课:朱自清《经典常谈》,人之道看经,事之道看史,关于经典的训练,原本应当是中等教育的必要项目,现在基本都荒废了。这本是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时写的一个广义上的经典梳理,算是一个古典启蒙的简要索引,第九篇讲《史记》、《汉书》,好看。
1.7
早课:艾伦·麦克法兰《给莉莉的信》,我们平日对太多东西不以为然,而往往蕴含了世界之道,这本由写作《英国个人主义起源》、《资本主义文化》的剑桥人类学教授写给17岁的外孙女的书信,清晰睿智,文笔感人而优美,有着圣经般韵律的散文笔触,从文明、体育、语言、制度、战争、自由、经济、粮食、民主、教育到两性等都有涉及。青少年启蒙的好书,唯一缺憾就是着眼于英格兰过多。
1.6
早课:许纪霖《安身立命》,知识分子或君子,都应该是大来大往之人,有些尽理,有些尽性,有些尽情,有些是尽气,比如才气或才艺,尽了叫终,所以君子死就叫做终,因为知道落在什么位置上,这是安身立命之处,而小人浪生浪死,不知道何以为终,要到哪里去。许在这里,并没指出哪个身要尽,命要立在哪处,只是搜罗材料,述而不作,观念和选人也狭隘了点,厚厚一本,兑水颇多。
1.5
早课:赵汀阳《历史·山水·渔樵》,在概念研究外,展开一种意象研究,其中关于历史之道和“象”的部分有所启发,在渔樵这个对象上,有部分参考了张文江的《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但不如张的透彻,赵的阐述在“山水”“渔樵”时,有点先有观点后让学生找素材论证的嫌疑。
1.4
早课:罗伯·赖特《令人神往的静坐开悟》,近些年来西方对于佛学比较认识深刻的一本,用现代浅显语言,尽量描述了“无我”和“空”,“静坐”和“开悟”的经验,也关联了比较前沿的科学新知来为佛学证实。可以作为佛学的入门。
1.3
早课:南怀瑾《洞山指月》,主要研习了指月录、参同契、五位君臣颂、寶鏡三昧,有要参的点,曹洞宗对易经部分的发挥,有点繁复,南师最后的意思要恢复古法参禅。
1.2
早课:怀特海的《教育的本质》,很多人不知道这本书,其实是可以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相媲美的经典之作,作者也是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的“过程哲学”的创始人。他把教育的智力发展阶段,知识的快乐,创造力及文学、古典的作用都阐述的鞭辟入里。
1.1
早课:威尔逊《给年轻科学家的信》,先有热情,再谈训练,在科学领域只有原创才算数,但数学不用太担心,而科学的原型精神很重要,青少年时期就要培养好,一蛮荒探险(冒险),二寻找圣杯(好奇),三对抗邪恶(正义)。这也是我给跳耳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