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之刃》读后感 东野圭吾(日) 2020.2.1
文/娜娜小姐
《彷徨之刃》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4年。
这部小说主要是围绕一个十五岁刚升入高中却像少女一般的女生被两个未成年人凌虐杀害的故事,“未成年”、“凌虐、”“杀人”这几个关键字眼足以让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写成一个悬疑故事,吸引眼球。可是全文50篇幅,未成年人凌虐杀人的事件这个高潮,作者只在前三个篇幅就已经表达完毕。——东野圭吾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以理与法之间的冲突作为出发点,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保护与情感之间的悖论,揭示出法律存在的弊端,从而引发了读者对社会法律体系的讨论。
全文主要是写在女儿被两个未成年人凌虐杀害后,男主为复仇杀了一个未成年而成为被通缉的杀人犯,四处躲藏还在不断寻找另一个未成年复仇的历程,从故事性的角度来说,通篇只是写男主的寻找历程,情节比较陈旧,也相对乏味,不过作者主要是展现在这过程中刑警和民众对他行为的态度,以反映社会如何看待“理与法”间的矛盾。
当出现保护受害者的法律同时也在保护施暴者的情况时,社会正义又将如何体现。两个未成年还曾以同样令人发指的方式凌辱过十三位女童,还有引起女童自杀的。用文中的话来说:“少年法并非为被害人而制定,也不是用来防止犯罪,而是以少年犯罪为前提,为了拯救他们而存在的。从这些法律条文中无法看见被害人的悲伤与不甘,只有无视现状的虚幻道德观而已。”
故事中有个事情直到最后还是个迷,那就是后面是谁向男主泄密犯罪者的行动轨迹的。最后一个警察上司的一段话暗示了这个谜团,也体现了“警察”这个身份还有很多警察作为“人”和“警察”对很多案件的无奈:“警察到底是什么呢?是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吗?不是,只是逮捕犯了法的人而已。警察并不保护市民,要保护的是法律,为防止法律受到破坏,拼命东奔西跑。但法律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绝对正确,为什么又要频频修改?法律并不是完善的,为保护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作者将悲剧根源归结为冷漠的社会和人心,如果当初案发点的售货员和目击者出面阻止,悲剧就不会发生,正义存在于人的社会责任感中。

说到未成年犯法的事情,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校园欺凌和性骚扰案件时不时的出现,甚至刷新我们的认知,暂且不提了,就说说前段时间刚发生的一个引起网友热议的新闻:2019年10月20日,大连市一名11岁女孩被一名14岁男孩杀害,女孩身中7刀。当时男孩将美术班补课结束路过的女孩带至家中,想要与其发生性关系遭拒绝,便将女孩杀害并抛尸。而且近至少三名女性表示,曾遭遇过蔡某某不同程度的骚扰和尾随,其中一位女士曾三次被其骚扰……但因这个男孩未满14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远的不说了,就说个近的吧。我身边没有未成年,平时很少接触到孩童。去年因有事去一个托管学校体验了一下,那些调皮的孩子就先不说了,可是我暂带的那个班级的一个才十多岁的男孩让我这个近三十岁的人不得不害怕和提防。原带班美女老师就先给我打了预防针:“注意一下那个男孩,最好与他保持距离,他在学校坏事做的不少,主要是很早熟,经常趁我不注意摸我的屁股……”之后男孩的行为确实验证了老师的话,男孩知道原带班老师“懂”他,他就“欺负”我这个“新老师”,嘴巴很甜:“新老师,你长得真好看~”很会找话题:“新老师你是刚来的吗……”坐在床上的他向我招手:“新老师,你坐我边上跟我聊天好不好……”
我们一直在说未成年怎么怎么的,甚至犯罪。可他们明明还是个未成年的少年,怎会做出如此恶毒之事? 你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父母。基本也都是霸道、不讲理、没素质、溺爱孩子……倘若在他们第一次做出格的事情的时候,父母能好好地管教他,让他明白人人平等、为人处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还会有后来的惨案吗?身为父母,他们曾有千百次可能,教孩子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却又在一次次溺爱中、一次次视而不见中,错失了机会。如果没有能力把孩子教育的对祖国有贡献,至少教育他不做国家的败类。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育人如同种树,只种下了种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适时地松土、施肥、除虫,更要在发现小树长歪的时候及时“扶正”。 在漫漫人生路上,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而孩子则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那天的感触就是:“谁说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有些孩子注定会长成恶魔。他们肯定会闯大祸,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教育不了的孩子背后是以前没被教育好的家长。”

也像某电影里一向温婉柔弱的母亲犹如一头发怒的狮子,咬牙切齿地对施暴者的母亲嘶吼出的那句话:“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

不禁想起古人的一段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原创作者:娜娜小姐。禁止转载,欢迎关注。
新浪微博:@读书_电影_旅行_摄影_
豆瓣:娜娜小姐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