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一弛,进退有度
看完了一套6本梁东、徐文兵老师对《黄帝内经》的解读,最深的感触是:由医入道。其实不是只有由医才能入道,凡事都能入道。道就是规律。
一、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高中我们就学过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讲四季变化,其实就是天时;《异法方宜论》讲东西南北各地的变化,其实就是地利;《天年》讲人每10年的变化,可以算作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都很重要,如果能够顺应,就是贵人,如果非要跟它们对着干,就是贱人。
在生活里面怎么顺应,不是要人天天吃人参、枸杞、冬虫夏草,而是要踩着时间、地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吃饭、睡觉。
春天属东方,青色,刮东风,属肝,最好发散,可以吃点辛辣的东西,让肝气更好的生发,早睡早起,宜激发斗志,一年之计在于春。
夏天属南方,红色,刮南风(可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是夏天),属心,可以吃一点苦,苦也分苦寒和苦温,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适当的选择,早睡早起,宜热烈追求。
秋天属西方,白色,刮西风,属肺,可以吃一点酸,酸是收敛(酸是收敛,辛是发散,酸辣粉就很好吃,因为有搭配),早睡晚起,宜收敛,把外露的情感收回来。
冬天属北方,黑色,刮北风,属肾,肾属藏,可以吃一点坚果、滋补的东西,冬天更应该收敛,潜龙勿用,晚睡晚起。
除了天时地利,更有人和。
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儿,不仅仅要顺应外在的环境,更应该顺应自己的心。
心与意并不一样,心是我们内心真正想做的事儿,意确是意识,我们以为我们需要做的事儿。如果心、意不同步,老是拧巴的话,长此以往,也容易罹患病痛。
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一张一弛,进退有度,形成自己的人生节奏,也可以弹奏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吧。
二、道家思维是系统性思维
儒释道都有点点了解,道家和佛家是有一整套自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而中医是在道家的这个世界观体系下去解决问题。
历史上的伏羲、伊尹、老子、庄子、诸葛亮、刘伯温都是道家,道家不是道教,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支。
中医有一个典型的论点是: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找到这个问题的本质,去解决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思维,是一种战略的思维,是跳出来这个直接的问题来更宏观的看问题,我对自己的体会是,会花更多的精力在更紧急的事情上。也就是最近诺贝尔奖经济得主《我们为什么贫困》里面讲到的“带宽”不够,没有更长远的眼光,去做选择,花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看似不紧急但更重要的事情。而问题的根本在于,我根本没有系统性的想过人生,没有系统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生活也就仅仅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道家的这种系统性的思维,它的世界观足够宏大,所有的问题镶嵌在里面,都会找到一个更源头性的原因。
但是通过这套书也仅仅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至于真知灼见,等后面有缘分再慢慢学习。
三、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意识变成心中认可的观点,并且真真正正去落实,去执行,堪称圣人;愚者只是拿出来炫耀,而并不在心念上认可,并不去落实。
为圣为贤是终生追求的目标,这辈子基本上是不能实现啦,但并不妨碍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
人是很偶然很脆弱的,学佛的师兄经常说人身难得,历史是很残酷的。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历史的残酷,外面疫情在蔓延,刷新闻看到很多消息,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正因如此,更该珍惜人身,诚心正意,不能为圣为贤,尽力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人,勉力按照天道一张一弛、进退有度的安排人生,也便算是不辜负此生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