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1.35-N靶法
要将网状的思维,用树状的结构组织,以线性的叙述表达出来,需要整理思绪的工具。
1月17日因为写细纲深感困顿,结合之前的多种尝试,最终给自己做了个梳理思绪的工具:“Numbers事件场景靶心人细纲法”。
名称含义:用Numbers表格,按照靶心人公式,罗列事件的必要场景,形成全篇故事的细纲。
简称“N靶法”,也可理解为N个靶心的细纲法。
拖到今天才写这篇随笔,一方面是在试用,另一方面是因为要使用这个工具,涉及到的基础技能颇多,要梳理起来有些困难。
但也正是这个工具,让我获得了“从一个字到全篇”尽在掌控的力量,而不再是以往那般模糊地堆积字句。所以非要大书特书不可。
这篇随笔首先,列一个目录;然后,对每个点进行简单的介绍,在N靶法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目录】
使用“N靶法”时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大量草稿。
第二步:创建表格 Numbers 或 Excel,填写横轴、纵轴。
第三步:填充表格内容,完成细纲。
-
使用“N靶法”时需要的工具:
第一步:准备大量草稿。
、一句话大纲。或称“戏核”、“前提”、故事梗概。
、足够张力的人物关系图。
、“最小故事”模型。
、确定故事篇幅。
、三幕剧、四阶段。
、故事世界元素枚举法。
、首尾追中法。
第二步:创建表格 Numbers 或 Excel,填写横轴、纵轴。
、“最小故事”模型,确定每条线索的三个事件、改变。
、横轴 。
、纵轴。
第三步:填充表格内容,完成细纲。
、靶心人公式。
、或努力人公式,或意外公式,或抖包袱。
、场景感、镜头感。
、任意缩写和扩写的能力。
-
使用“N靶法”时需要的工具,简单介绍:
》第一步:准备大量草稿。
用以下工具,去水出大量的事件草稿,以备后续填入表格,形成完整细纲。
· 一句话大纲。
或称“戏核”、“前提”、一句话梗概。
“戏核”参看《跟李新学编剧》课程。
“前提”参看《故事》p112-129“主控思想=价值+原因”。
“前提”另一参看《编剧的艺术》第一章,格式:前提由三个部分组成,人物,冲突,结局。
或用“最小故事”模型来组织字句。
有了一句话大纲之后,还可以有各种篇幅的大纲扩充版本。
在需要推销自己故事的时候,除了全文之外,准备好一句话梗概、二百字梗概、五百字梗概、三千字梗概,以便在任何场合,无论是乘电梯的十秒钟、吃饭的十几分钟,还是发邮箱的机会,都可以有相对应合适字数的故事版本。
在写网络小说的时候,虽然没必要准备这些,但是要具备这样可长可短的能力,以便任何时候都能介绍故事、推广故事。
· 足够张力的人物关系图
《远航1.20-人设即故事》略有涉及,但只考虑到主角还远远不够。主角是需要配角来衬的,配角发光,才能照亮主角。
每个配角都因主角而生,存在的使命就是照亮主角的一个侧面。(来源:《故事》p407-410)
补充提醒:要设计具备足够张力的人物关系网,让人一看就觉得,要出事,有故事要发生。(来源:喜马拉雅app陈秋平《编剧系列讲座》)
自己摸索的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给人物限定主要标签、加入危险关系。
比如,“父亲李雷,母亲韩梅梅,儿子李小明”,这样的三个人物关系太常见,没什么张力。
如果改成“出轨父亲李雷,藏着秘密的隐忍母亲韩梅梅,亲生母亲马冬梅,故意抱错的孩子李小明”,标签有了,还参杂着危险关系,是不是一看就马上就能脑补一出狗血大戏?
· “最小故事”模型。
最小故事模型包含事件1、事件2、事件3。事件3是事件1的反转。事件2导致事件3。(来源:认知写作课)
该模型有几个变体,并联、串联、嵌套。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人性层面的“反转”更普世、更打动人。可在人格优势列表当中去寻找反转,如“诚实”的缺失是“虚假”,反面是“欺骗”、过度是“正直、正义”。
在《故事》的p344-356页也有类似的内容,“将故事和人物带到线索的终点”。
在实践摸索后,有一些自我提醒:
a 确定故事的主角,事件1和事件3主语一致,警惕无意中的偏移、偷换。
b 人性层面的反转会更动人,表层的反转也足以组织一个小故事。根据需要来使用,主角必须有深层的、人性的反转,否则不足以深入人心;配角可以表层。
· 确定故事篇幅。
有时候几百字就可以是一个完整故事,有的故事却有几万字、几百万字甚至更多。
短篇幅故事,也许只有一条线索,几百字就完成了一轮起承转合。长篇福有更多的起承转合,有更多层的嵌套,在叙述时,也许几万字还到不了第一个情节点。
所以先确定自己要写一个多大篇幅的故事,有利于安排整个故事的节奏、总纲。然后在这个确定的体量里,进行具体操作,甚至精雕细琢。
辅助理解模型:分形。一颗花椰菜的分支不断细分下去,还是跟整颗花椰菜长得相似,只是大小不同。类似数学“相似三角形”。分形几何:“自相似的层次结构,适当的放大或缩小几何尺寸,整个结构不变”。
· 三幕剧、四阶段。
“三幕剧”来源:《故事》。“四阶段”来源:《故事工程》。
具体的划分节点有:开篇、激励事件、第一情节点、pinch1、中点、pinch2、低落期、第二情节点、结局。
或者简化为:激励事件、第一情节点、中点、第二情节点、结局。
通过节点,掌控整个故事的节奏,确定阶段性的目标,将一个大故事拆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内部再进行拆分,就可以细化成简单的最小步骤,挨个完成。
· 故事世界元素枚举法。
根据这个故事世界所包含的元素,却构思场景、扩充成事件,从而水出大量草稿。
比如要写一个网游文,就列举网游里有什么元素,副本、任务、抢boss、公会、榜单……都可以拿来“生事”。
要写一个校园文,就有考试、成绩、排名、宿舍、操场、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元素。
枚举法非常好用,还未写对应的随笔,《远航1.22-用关键词发散写场景》已经略有涉及,不过还比较模糊。
枚举,就是陈列这个故事世界里可能存在的元素。将元素成列出来,它们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创造出场景、事件。利用了心理学里知觉的特性“整体性”,俗称“脑补”。
· 首尾追中法。
在随笔《远航1.31-追中法结合草稿法 & 不同线索的场景网状连缀》里有介绍。
主要用于在水草稿时,不断破除窠臼,摆脱陈词滥调的情节,开掘出更适合自己故事的情节。
》第二步:创建表格 Numbers 或 Excel,填写横轴、纵轴。
经过第一步的准备,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的大部分内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内容梳理整合在一起。
在这一步需要明确,这个故事里的主要线索,与各分支线索之间的关系,通过横轴、纵轴确定下来。
纵轴是时间轴,填入第一行的内容,在故事世界里,要先于后一行发生;但在实际撰写过程中,可以用“补叙、倒叙、插叙”来调换叙述顺序。
横轴是并列关系轴。不同的线索相互并列。比如《冰与火之歌》里,开篇与北境冰原狼家族的温馨,南方雄鹿王庭的秘密,是两条并列的线。之后冰原狼家族后续5个孩子分别各有坎坷和蜕变,就是5条并列的线。
横轴的内容是主线的多个侧面,即分叉出来的支线。支线上的主要人物可以是两两捉对,也可以是一个人一条线。
(参考“最小故事模型”里,保持主语一致的原则,有且仅有一个,不能偷换、偏移,否则就没办法形成“人物弧光”,就没有“故事味”。)
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一条线索只有唯一主角。两人捉对的线索当中,其中一个是主角,一个是主要配角。这条线索就是主角形成“人物弧光”的过程。
比如,支线A 是小红和小明相爱,讲述了“最小故事模型:事件1小红原本不爱小明,事件2小明猛烈追求,事件3小红爱上小明”。
小红就是A 线索的主角,弧光是属于小红的。小红在这条线索里,始终是主动采取行动的人,小明是配角,处于被动和配合的状态。
而小明可以在支线B 里作为主角,讲述了小明“事件1创业失败,自卑痛苦;事件2回到家乡,重拾初心;事件3恢复自信,创业成功”,小刚作为配角,或者小红作为配角亦可。
支线A 和支线B 的关系,是并列的,共同汇入故事总的主线——乡村破落户小明白手起家,在时代浪潮中经历爱恨情仇的洗礼,最终成为一代商业大佬的故事。
A 线索内部,通过“分形”的思路,有事件A1-小红跟小明相遇,留下好印象;事件A2-小明为小红横眉冷对千夫指,小红深深感动;事件A3……等等具体的小事件。
这些小事件,则是串联关系,A1结束后接着发生A2,A2结束后发生A3,A3结束后发生A4……按照纵向时间顺序排列。两件事之间,注意首尾相衔,在A1即将结束的时候,引入后A2的一些元素,有所过渡,不显突兀。
如果一条线索涉及到三个人,要拆成2+1,或1+1+1,因为一条线索只有1个人是主角,即便是2个人捉对,也必然有其中一个是配角。互动是就双方而言的,不存在三方同时互动、三个人始终同步出现在一条线索所有的场景里。
· “最小故事”模型。
上面的小明的故事里,已经举例了“最小故事”模型在这一步里的用法。划重点:确定每条线索的主角;确定三个事件;确定产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反转。
· 横轴(补充上文)。
横轴应当填写的内容:线索名称。
在一个人一条线索的情况下,主要适用于“内心冲突”型故事。
比如“小红vs毕业证”,这条线索里,小红的目标是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她要克服的是自己内心的种种阻碍,成长蜕变,拿到毕业证只是一个具体表现,深层内核是小红从一个逃避的人,蜕变成了一个勇于面对的人,面对现实、积极行动,这才成功拿下了毕业证。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阻,那些出场的人物,全都是客串配角,没有主要配角。
在两两捉对的情况下,主要适用于“人际冲突”型、“人与环境和社会冲突”型故事。
比如“小红vs小明”(女主和男主,小红主动,有转变的弧光,小明为这条线索里的主要配角)、“小明vs小红”(小明主动,有转变的弧光,小红为这条线的主要配角)“小红vs小刚”……
参看随笔《远航1.33-先学写人际冲突&草稿精髓在场景&线索自省》。《故事》p147三种冲突类型,人物内心、人际、人与社会环境。《编剧的艺术》关于人物和冲突的讨论。
· 纵轴 (补充上文)。
纵轴应当填写的内容:
故事主线,按照类型故事套路,或四阶段,或三幕剧,或靶心人公式,或起承转合,皆可。故事主线就是大纲,它没有具体的内容,它有所有支线编织成网共同构成。
纵轴在填写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单元格合并,每一个阶段包含了多个节拍、多个场景甚至多件事,只填写高度概括起来的内容。
就拿“爱情故事”这一类型故事的四阶段来举例,纵轴该这样填写:①相遇:男女主角相遇。②亲密:男女主角的第一个吻/情感的亲密成长。③冲突:爱情障碍导致两人感情生变。④解决:因为一方的牺牲导致爱情危机的消除。
》第三步:填充表格内容,完成细纲。
· 靶心人公式。(来源:李荣哲《故事课》、听书《故事课》李南南解读)
提炼故事叙述的“必要场景”,那些删去之后毫不影响理解、不影响故事内涵的场景,即“非必要场景”。
要像一个剪辑师一样工作,参看《故事》p183“你应该一个节拍一个节拍、一个鸿沟一个鸿沟地写下去”,除此之外的内容,全都是节奏杀手,应当剔除。
就像漫画书,它只截取几个场景,读者就会自行脑补缺失的部分,完全不影响理解。如果将那些被省略的部分全都写出来,那小说叙述就会非常拖沓。
那么如何判断一件事里,哪些场景是“必要场景”呢?可以利用“靶心人”公式,一步一步地去安排场景。
靶心人公式:目标,努力,障碍,结果,意外,转弯,结局。
使用经验自我提醒:“障碍”和“努力”可以多次循环,因为主角通常不会只努力一次就得到结果。“意外”可以连用,导致多个“转弯”,如《控方证人》结尾处连续三个大反转。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连续反转需要大量的铺垫、给读者造成巨大的冲击,应该将这样的情节设计放在适当的时候。
· 或努力人公式,或意外公式,或抖包袱。
靶心人公式一般情况下有7个场景,有些简单的小事件,可以只截取两三个场景就够交代清楚了,相应可套用的工具有,努力人公式、意外公式、抖包袱之类。
参看随笔《 远航1.27-镜头感,鸿沟密度》《远航1.32-抖包袱式叙述节奏 & 轻便节奏》《远航1.34-但是、波折、反差、抖包袱、转折、节拍、鸿沟》
使用经验自我提醒:同一条线索,目标可以改变,初始的目标可以不是最终的目标。参看《如何升级你的说服力》李南南课程里,关于电影如何快速升华的章节。参看《故事》p317-321反讽升华。
· 场景感、镜头感。
通过拉片,来训练场景感、镜头感。
至于这两者对故事叙述有什么作用,参看随笔《远航1.21故事的豆腐块》,讲了用场景来组织故事。《远航1.27-镜头感,鸿沟密度》讲了我是如何发现的“镜头感”。《远航1.30-思绪碎花》提及了“镜头感”叙述方式的终极范本。
· 任意缩写和扩写的能力。
扩写训练:可以通过拉片,来训练详细描写场景的能力。句子扩写工具:详述、增强、扩展。来源:《认知写作快写慢改课》
缩写训练:可以通过拉片,来训练概括场景的能力。或者直接拿别人的成熟作品,概括段落大意。参看随笔《远航1.28-久别重逢概括段落大意 》
最终达到的效果是,能将草稿事件的各个“必要场景”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填入“N靶法”的表格;能看着“N靶法”表格里的一句话概括,扩充成一个生动的场景。
-
注:
· 可以根据自身偏好,添加助记符号,比如序号、箭头、emoji图案。
· 表格在填写的时候,是以事件为单位,按照时间顺序纵向填写;不同事件在同一时间发生的场景写在同一行。在使用该表格的时候,横向查看;同一行的不同事件的场景可以根据具体正文需要,自行组织顺序,一行写完再写下一行。
· 表格内容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增删,可以添加或删除行、列。每条线索也可以先填写草稿中已有的部分场景,以免遗忘,有时间再补充整件事。不确定的部分可以在修改之前,先拷贝留底。必要的话备注修改版本日期、修改思路。
· “N靶法”的目标是形成一张逻辑严密的细纲,保证整个故事的情节质量。
按照细纲写正文的时候,要维持字句层面文本的趣味性,则是不是“N靶法”的功能范围。“正文”撰写问题,可参看《远航1.27-镜头感,鸿沟密度 》提及了“鸿沟密度”,或参看《远航1.34-但是、波折、反差、抖包袱、转折、节拍、鸿沟》养“冒冒”。
远航随笔
远航员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