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主题思考的积累方式
我很喜欢以长文章的形式去了解新主题,这是我了解新信息的习惯。
可最近感觉,即使文章通常都是按主题详细讲述,但还是有些杂乱。如果说浏览微博是碎片化知识,这也只是换成了大块的碎片而已。
这两天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解决方案出现。那就是尽可能以个体为单位学习你感兴趣的主题,并在写总结时也以个体为线串联起整个主题。比如说找到一篇感兴趣的文章,看完这篇文章不再意味着结束,而改为去深入了解作者,再查看作者相关主题的其他文章,不过这也是阅读习惯之一。关键在于总结时不再以主题为线,而是以作者为线,相关主题的思考放在次要位置,即使这样会掺杂主题不相关内容。 或者这么说,先描绘出作者的人物形象,再将不同主题与之联系。
这样做有一个很鲜明的好处,那就是很容易形成体系,因为一个个体的思维本身就是成体系的。你可以看到作者思维的延伸和发展,这个过程往往给人一种人物立体感和故事感,我相信这是有利于记忆的。 而且日后回想这个主题时,脑海中涌现的不再只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带着ta和你的思考出现,这应该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或许吧,需要再验证。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