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1月27日18时16分|读书报告和大脑简史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作家,莫泊桑
不知道齐天大圣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时候,有没有书看?2019是一条非线性的生活曲线,上升与下降之间勾勒出来的沉重三角形,把我死死压在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所说“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的假设之下。

笔者算不上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而且常常逃不开”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的诅咒。但幸得有书影音为伴,在实用主义忙碌的间隙还能偷窥一下作家们的有趣灵魂。
以下是一年来,笔者阅读的书目清单及关于各书的零碎记忆,读完了书没写读书笔记,以至于现在对很多书的印象相当单薄,希望大家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在此共勉。
1.好奇心辞典
《好奇心辞典》是新闻媒体“好奇心日报”从前周更的“好奇心辞典”栏目的集合,它以辞典的词条形式,剥开一些生活常见词汇的文学外衣,向读者展现很多(平时注意不到的、不知不觉形中成的)偏见和标签,每每让人忍俊不禁,爆发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还真是喔”之类的认同。
下面是《好奇心辞典》序言中的一段
如果说我们的目标,可能和福楼拜的《庸见词典》一样,温柔地嘲笑当代生活中的种种成见、偏见、定论,为你提供一个不被陈词滥调所蒙蔽的世界。
事实上,这本书传递出一个挺值得我们高兴的信号,即这里面记录的是当代年轻人对这个世界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的思考,打破了“当局者迷”这一诅咒的同时,似乎也在慢慢撕下年轻人身上因“你还年轻”而催生的种种标签。

2.世界小史
z对比起笔者专业课本里面涩得发苦的文字,贡布里希笔下的历史简直太温柔、太理想,书中没有答题式的冗长叙述,没有“政治经济文化”三段击,不会一本正经分析什么是什么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之间又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似乎历史从未如此纯粹。
如果说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能带给读者什么,那便是对人性、对人类未来永不止息的美好期待
里面的插画也很好看

3.动物庄园
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
革 命者的挽歌
读到这本书里某一页的时候,笔者忽然想起从前上课的时候,补习老师冷不丁冒出来一句话:所有政权都是残忍的,无一例外。其实只要回顾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政 权兴衰,相信大家都不难看出在那些美好浪漫的现代政 治神话背后,都藏着多少无耻空洞的谎言。所谓革 命,大多不过是利用了大部分人“翻身做主人”的愿望,去制 造另一批主宰者罢了。
更让我感到离奇的是,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则预言,反观近现代在独 裁事业上卓有建树的政 府,《动物庄园》里对照出来的现实,其实已经相当清晰了。更令人感到可怖的是一切都发生得那么理所当然,如同顺水推舟,“因为知识超群,很自然地应该由他们(猪)承担领 导职务”,由拿破仑、雪球和声响器(三头公猪)提出的“动物主 义”革 命纲领被简化成“四条腿好,两条腿坏”的粗暴口号,拳师(勤奋而强壮的马)“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的绝对服从。
成功的独 裁者需要三种人的配合,一种是感染力、宣传能力强的爪牙(“声响器”),另一种是逆来顺受、疲于思考却对未来有所期待的普罗大众(如”拳师”、“苜蓿”和绵羊们),以及睿智却沉默的知识分子(如有点像哲学家的驴子“本杰明”)。当万事俱备,独 裁者们就能领导一场天衣无缝的集体无意识现象。
再强大的统 治 者都没法给脑子里的东西设下限制,思想微弱如烛光,却能让我们免于成为政 治较量的祭品。
4.平凡的世界
可能是一直在城市长大、缺乏在改革开放初期生活经验的缘故,总觉得这部脍炙人口的经典没有想象中引人入胜。也可能是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电视剧的剧情都在向《平凡的世界》靠拢,让笔者总有读国产电视剧剧本的感觉,贫困的孙家通过紧跟时代潮流的不懈奋斗,终于脱贫致富奔小康。
而作者在时代背景下对人物的刻画倒是可圈可点。人物的抉择也显露出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人们在各种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的阴影下左右徘徊,一如孙少安和田润叶,年轻时的互相倾慕并没有使他们放弃对自己身份、地位和使命的考量,最终两人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很残酷,但更能引起世人共鸣。
说到残酷,正是这部小说给笔者带来最大的感触(剧透警告)
“平凡”是几乎所有人生活的常态,但命运并不因此怜香惜玉,想起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的一则问答:
Q:生活是不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A:没错,你说的dei。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宇宙”
高考后,笔者在一位挚友的介绍下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坠入爱河,鉴于在阅读诸多马尔克斯的作品后发现多本书之间总有那么一些若隐若现的联系,故用一种商业化的形式将其归纳为“百年孤独宇宙”。
5.百年孤独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作为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可以说是笔者最喜爱的一部作品,从前道听途说这本书异常难读,但亲历后发现难的是翻开第一页之后怎样停下来,一边读一边好奇文字在别人笔下怎么可以这么美,翻译也是加分项(强烈推荐范晔译本)。
读《百年孤独》的同时,笔者也在看《平凡的世界》,比起后者太过写实的画风,《百年孤独》更擅长于沉着冷静地将荒谬、恐怖又不失幽默的故事娓娓道来。连人物的死,也颇具个人特色,别有一番落幕的绚丽:
“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
“那气息深深渗入尸体,连头颅裂缝里涌出的都是鲜血,而是一种饱含那神秘香气的琥珀色液体。”
“他像只小鸡一样把头缩在双肩里,额头抵上树干便一动不动了。家里人毫无察觉,直到第二天上午十一点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到后院去倒垃圾,忽然发现秃鹫正纷纷从天而降。”
6.族长的秋天
笔者接触的第一本马尔克斯的作品,独裁者的百年孤独,总觉得里面的“将军阁下”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有几分神似。马尔克斯将这位在权力腐蚀下日渐疯狂的独裁者抽离各种政治神话,将他最真实、最本质的一面带到读者眼前:多疑、痛苦、孤独、阴郁的老人,被充满恐惧的世人所憎恨着。他询问时间,人们回答道“您说是几点就是几点,将军阁下。”权力大得讽刺。
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国防部长罗德里戈·德阿吉拉尔将 军和总统护卫队最高司令部试图篡 权,而将军阁下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阴谋”似乎还毫不知情。到了晚宴那天,罗德里戈·德阿吉拉尔将 军迟迟未现身,准备政 变的军官们等了好长一会,接下来是书中的描述:
尊贵的罗德里戈·德阿吉拉尔大将军躺在与他身长相当的银纸托盘中被端进了屋,身下还铺着花椰菜与月桂叶组成的配菜,他在调料中腌得瘫软,在烤箱中烤的金黄,身上穿着出席庄重场合穿的饰有五颗金杏仁的制服,半袖上佩着一枚枚因无比英勇而被授予的肩章,胸口摆放着十四磅的奖牌,嘴上搁着一小把欧芹……分享仪式,当每个盘子中都盛有一份分量相同,有着松仁与香菜做馅儿的国防部长后,他下达了开饭的命令,祝各位好胃口,先生们。
油炸国防部长
7.霍乱时期的爱情
这本书放在被疫情禁足的当下读总有点不可名状的残忍,当然,“霍乱时期”仅仅是背景,有人说这本书的世界观是病态的,但扪心自问,当下有谁能像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达娜那般执著呢。
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说。
8.爱情和其他魔鬼
同样是充满着拉美风情和魔幻色彩的巨著,不过这次的冲突发生在人性和宗教之间。
9.礼拜二午睡时刻
短篇小说集,《巴尔塔萨午后奇遇》感觉在语文阅读题里做过。
10.活着为了讲述
“娘胎里记事,睡梦中预言”的马尔克斯的自传,读完他的大部分著作再回来读这本书,就能发现很多“彩蛋”的来源:马孔多、橡胶公司、铁路、被左轮手枪击碎鼻子的死去的小偷……
这本自传依然沿用着充满魔幻色彩的叙事,在最后戛然而止,但不乏浪漫和温度。
力荐在读完加博的所有书之后再来看《活着为了讲述》,笔者已经后悔了……

11.人类简史
由哲学、经济学、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组成的历史书。
比起叙述人类历史,作者花了更多的笔墨来分析历史上诸多个瞬间。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见解的观点和经常被我们忽略、或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悖论,很多问题换个角度看答案就是不一样,比如究竟是冰河世纪还是人类屠杀造成了史前动物的大量灭亡?多神论和一神论之间真的是相互冲突的吗?坐在摩天大楼里的总裁真的比中世纪的西欧农民幸福吗?快乐和幸福的标准又在哪里?一连串的问题和剖析,给笔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各种学科的知识来分析智人这个物种——就像动物学家研究各种生物一样,剥开人类用宗 教和神话为这个世界织的茧,看看我们这个渺小的种族究竟靠什么才成为地球的主宰。
12.未来简史
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简史三部曲”的第二部,依然很喜欢,比第一部《人类简史》更理科,从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科技的角度探讨未来人类的伦理和地位将何去何从,阶级分化会不会进一步拉大,直到催生一个完全无用的阶层?
值得一读,提前想好各种结果总不是坏事。
1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诺贝尔文学奖万年陪跑运动员”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之一,不知为什么,笔者觉得读起来挺沉重的,剧情很简单,但背景比较黑 暗(冷战时期的捷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主人公们(托马斯,特蕾莎,萨宾娜等)的经历更像是作者向读者抛出的问题:我们应该选择忠诚还是背叛?追求是媚俗还是上进?

叙事的角度有点儿像《冰与火之歌》的"视点人物写作手法"(以轮流交换人物第三人称视点的叙事方式进行描写,从而推动故事的进展)。
14.小王子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15.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希腊神话的入门读物,全书在植根两部荷马史诗的基础上分为五个部分,并搜集了大量希腊神话散篇和寓言,作者斯威布(或译施瓦布)曾是诗人席勒的老师,文学功底深厚,比起内容凌乱,语言艰涩难懂的《伊利亚特》、《奥赛罗》原文,《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可读性和吸引力都更强些。
16~20.冰与火之歌(全五册)
笔者花了大半个暑假时间没日没夜看完了五本《冰与火之歌》,还追完了(烂尾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在这里就不剧透了。但是历史代入感很强,作者乔治·马丁以英国玫瑰战争为原型,虚构了维斯特洛和厄索斯两片大陆以及一大堆特别中世纪的名词,诸侯争霸、权 力斗争,以及“绝境长城”以北的故事,都有着史诗般的画卷感。

21.法式诱惑
最后一本,也是笔者在2020年1月27日18时16分读完的一本书,作者是一名美国驻法记者,她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向读者展示并解释了许多法国人的文化细节,馥郁香氛、窈窕佳人和美酒菜肴,言语谈吐间“二级话语”的运用和对字词句式的把玩,迪奥(Dior)、爱马仕(Hermès)、香奈儿(Chanel)等奢侈品所传达出来的对细腻、雅致的追求,恐怕是我们作为异邦人难以理解的。
作者在书中举了大量其采访法国各行各业精英和高层对法国“诱 惑”行为的看法,结果是他们无一不以此为骄傲,诱 惑已然成为了这个诞生高跟鞋、香槟和羊角面包的国度的生活哲学。

© 本文版权归 Gingerbreadm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