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酒精、双黄连,哄抢背后的大众心理


错过了前半夜的双黄连,你还打算再错过后半夜的藿香正气水吗?全国人民都被某权威媒体搞得彻夜难眠!

甭管“抑制”是啥意思,甭管是不是初步研究,反正效果比战时的动员令还有效。
平时普普通通的双黄连,一下成了香饽饽:天猫、经典等电商平台双黄连口服液瞬间售罄下架;线下药房,队排老长。
甚至兽用版双黄连、双黄莲蓉月饼都遭疯抢。有网友笑嘲:最牛“带货王”诞生了,李佳琦都不敢这么“带货”。

有媒体连夜采访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相关人士的回答要点如下:
1、有抑制作用是初步发现;对病人如何有效,还要做大量实验。
2、早期服用的好处,目前还没有详细的研究。
3、抑制病毒的说法不能太拔高,科学的事情我们不想说得太过。
即便先抛开“抑制”二字的含义不谈,就说在实验室中证明有效的药物,也还得经过一系列临床实验,才能证明实际有效。

说到底,哄抢双黄连的背后还是大家对防控疫情的高度关注,对尽快擒拿病魔、社会秩序恢复常态的热切期待。

哄抢背后你不知道的心理学
双黄连遭哄抢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焦虑在作祟。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稀释了欢乐的春节气氛,搅黄了很多人的假期计划。
“全民禁足”的日子里,社会各界的注意力前所未有地集中在了疫情防控上。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动辄几千万的“云监工”就是明证。
各种信息,真的假的,半真半假的,在新媒体的高速公路上飞奔,迅速在大众头脑中构建了一个个或正或歪的认知框架。
有的人能静下心来,做好隔离防护。
但也有人静不下心来,看着确诊病例、死亡病例每天都在增加,新闻里这个村子堵路了、那个小区封闭了,又听说大爆发的日子可能还在后头,心头的焦虑情绪像烟雾一样,逐渐产生、累积、增多、加厚,直至充满整个房间却无处排遣,有劲使不出。
这时,一个指向明确、来源权威的声音,就有了五分钟全网断货的疯狂。


1.“抢购风波”是人类生存本能行为的凸显
心理学要探究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弗洛伊德早期理论认为人生来具有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生存本能支持和助长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像吃、喝、排泄、睡眠、呼吸等本能行为均为人类的生存本能。本能具有能量,本能的心理能量驱动着人类的活动。
人们购买板蓝根、大蒜、绿豆、碘盐、天然气、蜡烛等药品和生活必需品均是为了维持生命,保障个体得以生存下去。
在人们正常的现实生活食盐供给平衡,板蓝根供给平衡中,生存本能都不会得到自由的发展,而常常会受到压抑;但是生存本能一旦受到外界足够的刺激,这种本能的冲动就有可能被唤起。
抢购行为是在人类生存受到各种威胁的刺激作用下,为了个体的生存而爆发的。所以,抢购行为是人类生存本能行为的“凸显”。
2.追求安全需要的满足,是“抢购风波”的驱动力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的需要是属于第二层次的需要。
安全需要的不满足体现为安全感的缺失,这种缺失会引起人们的紧张和恐慌心理,人们自然会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减轻或消除紧张和恐慌心理从而获得安全感。
比如民众过度的储蓄行为、城市住宅中铁窗铁门等均是民众安全感严重缺失的体现。
抢购风波同样也是社会民众安全需要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爆发的保护性反应。

3.人类“种族记忆”中,群体性恐慌心理的唤起,催生抢购风波的爆发。
回顾爆发的一次次抢购风波,均伴随着各种谣言的传播,受“疾病流行”、“核泄漏核辐射”、“天然气涨价”、“地球毁灭、连黑三昼夜”等各类谣言传播的影响。
人们陷入不同程度的恐慌,社会民众群体性过度抢购板蓝根、碘盐、天然气、蜡烛、大蒜等行为,就是群体性恐慌心理的具体表现。
恐慌心理是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概念,集体潜意识是与人类种族的往昔紧紧联系在一起,并通过获得性遗传而代代积累形成“种族记忆”。

人类祖先为了适应生态和生存环境而积累下来的生产、生活经验还保留在集体潜意识的种族记忆中,种族记忆使个体具有先天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
在种族记忆的影响下,个体的行为就采取与我们的祖先大体相同的模式,认识客观世界和对世界做出反应。
人类祖先长期生活在物质匮乏的社会里,即便在20世纪的年代,也是如此,物质匮乏的阴影仍然时时笼罩着人们。
为了在匮乏的物质条件下求得生存,自然采取“囤积”、“抢购”等手段储备各种维持生命生存的必需品和各种商品。
这些“种族记忆”中的“囤积、“抢购”的行为会因人们在现实中面临具有威胁性危机事件或突发事件而产生。
4.“抢购风波”是社会群体从众心理的典型行为表现
为什么会多次发生抢购板蓝根、口罩、碘盐等从众行为呢?
从众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是指为和他人的反应、行为保持一致,或为了与周围的人相匹配而改变某人的行为。
对从众心理的研究早在1955Deutsch和 Gerard便开始了,他们的研究指出从众行为的产生是源于信息性社会影响和规范性社会影响。

当一个人处于令人惊恐且存在潜在危险的情景中,本人对此毫无准备时,信息性社会影响会以戏剧性的方式发挥作用,从众是因为我们相信他人对某种模糊情境的解释比我们自己更正确。
同样模糊情境导致人们产生不确定性,当人们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时,他们会寻找他人的判断来确定怎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因此在看到他人从药店小包大包地购买双黄连,而自己又不太清楚人们抢购的原因是什么,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再加上听到一些关于诸如“双黄连能抑制肺炎”等没有落实的谣言,许多人来不及对此谣言做过多的科学的、理性的思考,相信他人的抢购行为总是有道理的,既然那么多人都在抢购,所以便跟着抢购,于是便加入抢购人群中。

哄抢的初心都能理解,但在打赢防疫阻击战的过程中,个体仍需保持理性与独立思考的态度。
虽不能掌握全部信息,但也应尽可能通过宏观认识和科学数据去保有客观中性的判断,做好个人的防护,不盲从,不信谣,不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