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日记187:除了口罩,春节更值得排长龙的是什么电影?
喜剧不好拍,不论是故事还是演员,要求都不便随意。毕竟要让人在黑暗的环境中坐上一两个小时,还能欢天喜地地抢着付账,是门相当发愁的生意。这里列举的四部喜剧电影,评分相对都不算太高,而且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某些不足与硬伤。这一点务必提前声明。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喜剧大——家——庭的一员,如同遥远的东方那些恐怖片的最终命运。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喜剧电影更容易闹片荒。在本就乏善可陈的该项分类中,随着评分系统一再挑衅底线,电影的主题也将愈发沉重、悲愤甚至匪夷所思,垫底那些还极有可能是混进来的某类未知剧种。好在众口难调,给了不入流的电影以空间。以下这些影片将肯定不会占据任何黄金时间,既没有宏大主题,也没有铺张的叙事。看上去就不太容易讨人喜欢。它们更适合在看完了绝大多数的推荐片单后,偶尔用来按摩大脑,麻痹神经,像是漫长假期之后的清粥小菜。
NO.1
一言以蔽之:论持续学习以及女家教的重要性
《公子多情》
豆瓣评分:7.0 IMDb:6.1

影片摄制于1988年,因此可以将之视为纯正的港片。周润发、曾志伟、成奎安三人之中,显然发哥更符合片名精神。故事是讲如何去人工制造一个翩翩公子。发哥在这部影片中的角色,会联想到他闯荡好莱坞时的不易。为了练习英语,40几岁时从最基础的发音苦修。*
梅艳芳与发哥上演对手戏,饰演片中的贵族礼仪私教。不知田小姐可曾看过此片。
能从梅姐的眼神中,看出她是真的欣赏发哥,而这在其后一年的《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之中简直不能再过明显了。有些感慨的是,现实中的梅姐情路不平,好在电影中得到了补偿。
发哥饰演的前进(人名),爱国重情,质朴单纯,于是也承担了大部分反差所生成的笑料。故事一开始,讲述几位潮州仔偷渡去香港,慌乱中走散,来自社会主义的发哥孤身流落港岛。直至他遇到了梅姐。

这是一部温情满怀的喜剧。
有些喜剧可以当真,比如某些板着面孔教训人的无聊电影;而另一种喜剧,纯属为了娱人。《公子多情》显然是后者。以一种戏谑的眼光去欣赏即是,至于片中所提及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都是彼时的特定产物,而且也是艺术加工的需要,莫不可以今日的视角去上纲上线。
影片落笔较多处是情义,欢情、恋情乃至兄弟情、家国情都有述及。但导演还是控制住了阀门,没有任其奔涌。
优质的港片已不太可能常现,请珍惜。
NO.2
一言以蔽之:坠入爱河之前,请先掌握一门求生技能
《独家新闻》
豆瓣评分:7.2IMDb:6.7

接受了上一部影片的贵族礼仪调教后,可以来到绅士扎堆的国家深度体会一番。
一部美国人拍摄的英伦片。看见了上流社会的轻易发情,也看得见背后的阴谋。
“黑寡妇”(Scarlett Johansson)与“金刚狼”(Hugh Jackman)原来一早就交过手了。与《赛末点》的惊艳世人则又完全不同。斯嘉丽的演技在本片有重大突破,原本也很难要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去超越前作,结果她却轻易就做到了。她不再以性感让全球的男女观众们都坐立不安,而代之以由内及外的木讷。至少在电影里大部分时间看上去傻乎乎的。但她的衣服在片中没有少脱一件。而当观众祈盼她恢复性感的关键时刻,灵异现象却又极不凑巧地出现了。这样一来风格虽然轻松了不少,但欲望的纠葛依旧存在。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与想要讲述的人性比起来简单许多。顾名思义,影片围绕一个足够登上头版的真相来展开。即使使用的手段并不光明正大。导演并未去板起五官来谴责价值观,只是收放自如地借助亡灵和实习女记者的鬼心思,一步步深入谜底。可能真正稍显复杂的成分就是来自导演。“话痨式”的演技,让人无法保持对斯嘉丽的注意力的同时,更无法分清到底哪些才和电影有关。但如果手边有零食的话,这些废话倒可以忽略。
这是那种适合在午后偶尔想起去看的电影,画面很美,毕竟是全球颜值担当联手奉献的床戏。乡间风光与阴间景象交错出现,以及始终阴魂不散的谜案……都让人莞尔。
NO.3
一言以蔽之——前路虽坎坷,也要看旅伴是谁
《落难见真情》
豆瓣评分:7.5 IMDb: 7.6

其实另一个名字更直白,点明了这是一部道具电影或公路电影:“飞机、火车和汽车”(Planes, Trains & Automobiles)。但如果说它是讲述交通史或灾难史的纪录片,似乎更令人信服。
网上都在说本片与一部大陆喜剧片有着相当久远的联系。倒也不假,故事的骨架大体是相似的。人物设定也很接近,如果不考虑体形的话。
影片中出现的节日背景是感恩节,而这一主题也将贯穿始终,且具有一股驱之不散的说教意味。甚至比感恩节的主角——火鸡——出现的次数还多。片中处处洋溢着美国《读者文摘》的熟悉墨香,强调家庭观和温馨情感。可能很多地方看了会觉得像现在的朋友圈,如同被人强行喂了一大勺罐头鸡汤。但要考虑到这毕竟是上个世纪末叶的作品了。彼时的许多价值观拿到今天来看似乎并不合适,比如两位男主在旅馆同床共寝的桥段,可能于今怕是也无人会报以歧视吧。
除此之外,就是关于它的优点了。

鸡汤只是个“托”,其本质还是要挖掘成功人士的空虚与底层人物的精神金库,并去探究或深或浅的某些哲理吧。可喜的是,就算完全忽视这些故作深沉的部分也不碍观看。
还可以顺道瞧瞧美国东中部沿途的冰天雪地,虽然很多雪都被轧得又黑又硬。此外,硬派的风土人情也还是有看头的。其中一位龙套还与英格兰球星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有几分相似。影片的音乐也值得细听,对于喜剧节奏的把握与气氛的渲染都很见功力。煽情的部分则可不计。
那种夸张的美式无厘头风格很具娱乐性,比如种种反物理学的细节。但懂得见好就收,所以并不是像《白头神探》系列从头乱到尾的闹哄哄。如同片名所示,在历经重重磨难后,两位男主最终还是没有产生感情。但却在这趟返乡苦旅中,彼此扶持奉上连环笑料。
总之,该片具有不弱的逗笑能力。作为一部喜剧片,这不就是最根本的吗?
NO.4
一言以蔽之:年味、趣味、人情味
《大撒把》
豆瓣评分:7.8 IMDb:7.1

片名来自骑单车的一种民间术语,指双手松开车把,任其前行。
而这也就导致了在翻译片名时的抓狂与崩溃。
先来说说缺点。
女主的演技。直到片尾出字幕,才反应过来——什么?刚才那人是徐帆?很好理解,她面对的可是葛优,全程被压制到泯然众人也就不出奇了。但徐帆也不是毫无亮点,至少其中的一位编剧就独具慧眼并暗送秋波。而且她也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毕竟是1992年的电影,其时的谈吐习惯和表演风格在今天看还是有些年代感的,略显尴尬。除了这些,其他倒很有看头。比如葛优的头发,茂密。导演夏钢,“第五代”其一。编剧是冯小刚和郑晓龙。在冯氏贺岁片还未走红大陆之前,通过这部电影已能看到一些概念和影子。那时的故宫人真少。
女主的丈夫新婚三个月便赴外求学一去不返。男主是一个极其罕见的乐观主义者,他知道如何让孤独的自己看上去不那么无聊。故事的背景是当年的出国潮,留守配偶可能要比留守儿童的现象出现得更早。三年的时长跨度里种种阴差阳错与天造地设,让京城的这一对留守男女越走越近。一张似有似无的窗户纸始终蒙在眼前,而这层纸在片尾表现得尤为醒目。
特别是除夕夜的那场戏,倒是很适合这个时候。最简陋的一餐年夜饭,连食材都是用非常手段获取的。只是普通的一顿饺子,配上来路不明的洋酒与古怪的酒具。看似别扭的组合,但却比朋友圈那些美食斗图大赛有滋有味,也更有温度。可能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缘故,久疏家庭生活的他们约定搭伙过几天日子。像那些普遍没有夫妻生活的夫妻那样。几日的假期,一起放烟花,一起早餐、逛街购物。只恨时光如梭。但却没有发生任何逾矩的美好事情。如果不是葛优的脸总在眼前晃来晃去,我甚至都要以为这是一部童话了。
影片自始至终都不曾让人感到过沮丧。男主面对种种困境的豁朗心态,恰是现下除了口罩之外最紧俏和更需要的。借用片中的一句台词“非让我哭,非让我难受,你就痛快了?”
结尾很聪明。
本片的港式译名也耐人寻味:《北京痴男怨女》。春风拂面。
而海外译名就直白好记多了:《Da Sa Ba》。
最后再借用徐帆的一句台词“假期真短……”,送给这个还未结束的假期吧。(GS)
文中海报与剧照均来自IMDb
*参考文献:
《周润发四十岁苦学英语 奋斗经历成小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