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濂溪先生嘉言节录
1.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2.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
3.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
4.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5.必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6.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
7.礼,理也。乐,和也。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故礼先而乐后。
8.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优柔平和,德之盛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也。
9.乐者,本乎政也。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故圣人作乐以宣畅其和心,达于天地,天地之气感而太和焉。天地和则万物顺,故神袛格,鸟兽驯。
10.公于己者公于人。
11.天地间,至尊者到,至贵者德而已矣。
12.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是道义由师友有之,而得贵且尊。其义不亦重乎!其聚不亦乐乎!
13.今人有过,不喜人归。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神而无悟也!
14.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
15.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画卦以发。卦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殆不可悉得而闻。《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神鬼之奥乎!
16.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信,蕴之谓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
17.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实与天地参而四时同,其唯孔子乎!
18.童蒙求我,我正果行,如筮焉。筮,叩神也,再三则渎矣,渎则不告也。
19. 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
20.
維治平五年,歲次戊申,正月甲戌朔,三日丙子,朝奉郎尚書駕部員外郎通判永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權發遣邵州軍州事上騎都尉賜緋魚袋周敦頤,敢昭告於先聖至聖文宣王:惟夫子道高德厚,教化無窮,實與天地參而四時同。上自國都,下及州縣,通立廟貌。州守縣令,春秋釋奠。雖天子之尊,入廟肅恭行禮。其重,誠\與天地參焉。儒衣冠學道業者,列室於廟中,朝夕目瞻脺容,心慕至德,日蘊月積。幾於顏氏之子者有之。得其位,施其道,澤及生民者,代有之。然夫子之宮可忽!而邵置於惡地,掩於衙門,左獄右庾,穢喧歷年。
敦頤攝守州符,嘗拜堂下,惕汗流背,起而議遷。得地東南,高明協下。用舊增新,不日成就。彩章冕服,儼坐有序,諸生既集,率僚告成。謹以禮幣藻蘋,式陳明薦,以兗國公顏子配。尚饗!
————《邵州遷學釋菜文》
21.
維治 平五年,歲次戊申,正月甲戌朔,三日丙子,朝奉郎尚書駕部員外郎通判永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權發遣邵州軍州事上騎都尉賜緋魚袋周敦頤敢昭告於先師兗國公顏子:爰以遷修廟學成,恭修釋菜於先聖至聖文宣王。惟子睿性通微,實幾於聖。明誠\道確,夫子稱賢。謹以禮幣藻蘋,式陳明獻,從祀配神。尚饗! ————《又告先師文》
22.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太极图说》
23.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