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天所赋予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自然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自身叫做“教”。道是片刻不能离开的,可离开的就不是道。 “百姓日用而不知”出自《周易·系辞上》,含义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运用此“道”却茫然不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中庸有孔门心法之称。《三字经》说: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冯友兰也说,中庸含有“中和”和“庸常”两层意思。其中的中和与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道”是非常接近的,就是做事情既不太过,又不不及,要恰到好处。而中庸还含有庸常的意思,用冯友兰的说法,庸就是普通,平常的意思。《三字经》说庸不易。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如果依然不能理解中庸,那么可以看看林语堂的《苏东波传》,从苏轼在变法前后对变法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并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庸。 中庸绝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那是孔子骂的“乡愿,德之贼也!”中庸之道含有非常强的准则,那准则就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