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Ⅱ:实际体验》(一些零碎的笔记)
好神奇,用手机看竟然比用iPad看要更快更专注。
有很多想法都在括号里写了,有一点想要补充的是,波伏娃作为一个女性,她首先是明白女性在面对自己命运的时候是多有挣扎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就像她说的,人不是生来如何的,而是在历史中变化的,同样的,女性也不是生来就软弱和妥协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失去自我的。她不是想妥协,她是怕自己等不到那一天来临了,所以她不得不妥协。
点出这一点,除了同情,还意味着我们仍然有自我拯救的机会。走出曾经的阴影,从噩梦中惊醒。
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1.因此有必要仔细研究女人的传统命运。
2.《第一部 成长 第一章 童年》:在女孩和男孩身上,身体首先是主体性的辐射和理解世界的工具,他们理解世界,是通过眼睛和手,而不是通过性器官。
3.当孩子长大时,他以两种方式对抗最初的遗弃。他力图否认分离,他蜷缩在母亲怀里,寻找她暖人的热量,要求她的爱抚。他力图通过他人的赞同,让自己得到确认。
4.父母和周围人做出的评价,给予男孩的威望,在小姑娘看来他的阴茎可以做出解释,并成为象征。
5.。由于小男孩有一个可以认出自己的他我,可以大胆地承受他的主体性;与之相异的客体本身,变成一个自主、超越性和力量的象征
(所以女生会比谁胸大哈)
6.把她变成一个“真正的女人”是更为谨慎的,因为这样社会更容易接受她。
(是蛮多的)
7.我已经说过,弗洛伊德所谓的“恋父情结”,并非像他所说的是一种性欲,这是主体同意在顺从和赞赏中成为客体的深度退让。
8.孩子也能通过许多其他的道路发现这未来,一切都促使她在梦想中投身于男人的怀抱,以便被载往光荣的天国。她懂得了,要获得幸福,必须被爱;为了被爱,必须等待爱情。女人就是睡美人、驴皮公主、灰姑娘、白雪公主,就是接受和忍受的那个人。
(从小被周围的价值和目光塑造)
9.女孩感到她的身体摆脱了她,它不再是她的个体性的明晰表现;它变得陌生;同时,她被他人当做一件东西把握,在街上,别人盯住她看,开始评头论足;她想隐没不见;她担心变成肉体,担心显露她的肉体。
(同样的青春期,男性是自信的,炫耀的,而女性则是自卑的,羞缅的)
10.青春期在两性身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因为它向他们预示的不是相同的未来。
11.如果她不失去做人的骄傲,她会保持对自己流血的身体的自豪。如果她成功地保留了做人的骄傲,她对自己的肉体就明显不感到那么屈辱,在体育、社会、智力、宗教的活动中给自己打开了超越道路的少女,不会把这种特别之处看成是一种残废,她会很容易克服这种感觉。
(重要的“小”事情)
12.她在向未来迈进时是受伤的、可耻的、不安的、有罪的。
(是退缩的)
(总结上一章,有很多小女孩的隐秘的想法,是对未来人生观世界观的前奏,希望家长们都能够给予好的引导)
13.《第二章 少女》:在整个童年时代,小女孩受到侮辱,感到残缺不全,但是,她认为自己是一个自主的人
14.诚然,少年也梦想着女人,他渴望她,但她只是他生活的一个部分,她并不概括他的命运;从童年起,小女孩不论是想作为一个女人自我实现,还是想克服女性的局限,要想完成和逃避这一点,都有赖于男性
(女性:成家 男性:立业)
15.大约在十三岁时,男孩对暴力有了真正的认识,他们的攻击性、他们的权力意志、他们的挑战兴趣在发展;小女孩正是在这时放弃了粗野的游戏。
16.他不断地重新质疑世界,他每时每刻起来反对既定事物,因此,当他接受既定事物时,感到积极地确认了它;她却是一味地忍受;世界不需要她就自行确定,它有不变的面貌。
17.少女可以成功地承受她的欲望,但往往这些欲望保留着羞耻性质。
18.(甚至女性的身份在某些女性看来是可耻的)
19.在女人中间,有一种消除羞耻感的合谋关系;一个女人在另一个女人身上唤起的骚动,一般是不强烈的;同性恋的温存既不会破坏童贞,也不用插入,它们满足童年时阴蒂的快感,却不要求有令人不安的新变形。少女可以实现她作为被动客体的使命,却没有感到自身深深地异化。
(是同盟,是平等)
20.她骄傲于能征服男性的兴趣,引起爱慕,使她不快的是,她反过来要被征服。
21.她不接受自然和社会给她定下的命运;然而,她没有积极地拒绝它,她内心矛盾重重,无法与世界作斗争;她只限于逃避现实,或者象征性地表示不满。她的每一个欲望都添上了焦虑,她渴望拥有自己的未来,但她担心同过去决裂;她希望“拥有”一个男人,厌恶成为他的猎物。
22.(然而现实总是令人失望)
23.然而,她的犹豫不决也来自这种缺乏控制;她梦想她是无限的;她在让他人赞赏的人物中仍然是异化的;这取决于外来意识,她危险地处在这个分身中,她将这分身等同于自身,但她被动地忍受它的在场。因此,她是敏感易怒和爱虚荣的。一点点批评,一点点嘲讽,就使她整个儿不自在。
(想进入,但是难以进入,因而变得敏感脆弱)
24.她一事无成,她什么也不是的事实,会使她的冲动更加强烈,她是空无的,又是无限的,她力图从自己的虚无中所达到的,却是一切。因此,她把特殊的爱奉献给自然,她比少年更加崇拜自然。
25.少女慢慢地埋葬了她的童年,埋葬了她以前那个独立的、专横的个体,顺从地进入了成人生活。
(即使在今日,逃离也需要巨大的勇气,而进入则需要超越常人的智慧)
26.如果她们在童年经历过性方面不愉快的事件,如果笨拙的教育缓慢地将对性的恐惧植根于她们身上,她们就会对男人保留青春少女的反感。情势常常导致某些女人不由自主地延长处女生活。
27.《第三章 性的启蒙》:她必须主动参与这种历险,而不论她的处女身还是她充满禁忌、禁令、偏见和挑剔的意识都不愿意积极参与它。
(心理阻碍)
28.只要男性的意见没有证实她的虚荣心,她就不能狂妄地对自己的身体感到骄傲。
(女性更容易受到外界评判的影响)
29.最有利于性启蒙的情况,就是不用暴力,没有惊吓,没有固定的禁令,也没有确定期限,少女慢慢学会克服羞耻心,习惯同她的伴侣相处,喜欢他的抚摸。
30.男人生活在一个甜蜜、温情、柔软的世界里,生活在一个女性世界里,而女人在生硬而严厉的男性世界里活动
31.《第四章 女同性恋者》:人们常常区分出—在琼斯和埃纳尔之后—两种类型的女同性恋者:一种是“男性的”,她们“想模仿男人”,另一种是“女性的”,她们“害怕男人”。
32.但必须指出,最有意志的、最有支配欲的女人,不惮与男性对峙,所谓“有男子气的”女人往往是一个坦率的异性恋者。
33.在女人之间,爱是静观;抚摸的目的不在于把他者据为己有,而更在于通过她慢慢地重新创造自己
(本质还是依恋温柔?)
34.她们也气愤地看到他们拥有社会特权,并感到他们比她们更强有力,不能同一个对手匹敌,知道他能够一拳把你击倒,是十分丢脸的事。
35.事实上,同性恋既不是一种蓄意的反常,也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诅咒。这是一种在处境中选择的态度,就是说,既是被激起的,又是自愿采纳的。
36.《第二部 处境 第五章 已婚女人》:女性状况在经济上的演变,正在动摇婚姻制度,婚姻变成通过两个自主的个体自由赞同的结合
37.对少女来说,结婚是融入群体的唯一办法,如果她们“仍然是待字闺中”,在社会上她们就是废物。因此,母亲们总是顽强地寻求把她们嫁出去。在上一世纪的资产阶级中,人们几乎不咨询她们,而是在事先安排的“见面”中,把她们提供给可能的求婚者。
(现在好像也...没好多少)
38.无疑,婚姻包括物质方便—(“在家里比在餐馆里吃得好。”)—和性交方便—(“像这样等于家里有妓院。”)—它让个体摆脱孤独,给他一个家和孩子,就把他固定在空间和时间中;这是他的生存的最终实现。
39.只有当她认为自己有不结婚的自由,才会是真正的自由。
40.有许多少女之所以决定结婚,是因为必须结婚,是因为受到压力,是因为她们知道,这是唯一理智的出路,她们想过妻子和母亲的正常生活,但内心深处仍保留着隐秘而执著的抗拒,使她们夫妻生活的开头变得困难,甚至会阻碍她们从中找到幸福的平衡。
(是潜意识中的“正常生活”)
41.它是由婚姻制度的性质本身带来的。问题是要让男女的经济和性的结合朝集体利益发展,而不是保证他们的个体幸福。
(!)
42.大部分人通过他们的婚姻只考虑到生育和孩子的归属,但无论生育、财产还是孩子都不构成幸福。
(所以结婚前后,对于两个相爱的人来说,变与不变是什么)
43.克尔恺郭尔承认,应该先有“爱慕”,但保证爱慕要持续一生仍然是奇迹。
44.施特克尔说:“不能摆脱不幸婚姻的女人,总是曾经得到丈夫的满足。”
45.因此,资产阶级的乐观主义向新嫁娘应允的不是爱情,人们在她眼前炫耀的理想,是幸福的理想,也就是在内在性和重复之中安然的平衡的理想。
46.相反,女人禁闭在夫妇共同体中,对她来说,是要把这所监狱改变成一个王国。
(唉)
47.人们高度赞扬家务劳动的诗意。确实,它们让女人和物质打交道,她和物品实现了一种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存在的揭示,因而也丰富了存在。
(只能在物品或者自然中找到自己的主体性)
48.家庭主妇在原地踏步中变得衰老;她什么都不做;她仅仅在延续现状;她没感到获得积极的善,而是无休止地与恶作斗争。这是一种每天重新开始的斗争。
49.她们对肮脏的憎恶,同她们对仆人、世界和自身的憎恶没有区别。
(好可怕!)
50.准备饭餐是比打扫更加积极、往往更加快乐的工作。它首先意味着去市场的时刻到来了,这对许多家庭主妇来说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
(希望,喜欢做饭是因为喜欢、有意思,而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迎合丈夫或者投射成就感,不过最后一种很难和喜欢区分开)
51.因此,每天的徭役如果是男人做的,就似乎远远没有那么愁闷;对他们来说,它们只是一个消极的、偶然的、他们很快就脱身的时刻。
(区别找到了)
52.最令人悲哀的是,这种劳动创造的作品甚至不能长久保存。
53.女人试图建立一个持久和连续的天地,丈夫和孩子们想超越她创造的处境,对他们来说,这处境只是一个既定的环境。
(婚姻,家庭,只是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
54.既然她结了婚,在她面前就再也没有别的未来
(与世界切断了联系,因而感到作为人的一部分本质被丢弃了)
55.然而,她顽强地需要不断向自己证明他需要她;她要求他不停地关注她,如果他没有自发地去做,她就使他陷入绝境
56.更为准确的是,她希望将男人与他的计划和未来割裂开来。当丈夫和孩子生病、疲倦、沦为肉体存在时,她便胜利了。
57.“抓住丈夫”是一门艺术,“留住”丈夫是一门职业,需要运用很多手腕。
(很在意就输了)
58.夫妇是一个共同体,其中的成员失去了自主,却不能摆脱孤独;他们静止地互相同化,而不是互相维持生动活跃的关系;因此,在精神领域和肉体方面,他们什么也不能互相给予、互相交换。
(是一门学问了)
(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需要)
59.自由并不意味着任性,感情是超越现时的承诺
60.在亲密的掩盖下,每个人却是孤独的。
(!!!!)
(懂了,最后只能靠打麻将打发时光)
61.她对丈夫说:“你有自己的想法。而我呢,当你工作的时候,当孩子们上学的时候,我什么事也没有。”
62.婚姻的悲剧性,不在于它不向女人保障它许诺过的幸福—没有幸福是可以保障的—而是因为婚姻摧残她,使她注定要过重复和千篇一律的生活。
63.两个人的结合,如果是一种为了互相补充而作出的努力,就注定要失败,这令人想起原来就有的残缺;婚姻必须是两个自主的存在的联合,而不是一个藏身之处,一种合并,一种逃遁,一种补救办法
(!)
64.有些夫妇既是情侣又是朋友,但不在彼此身上寻找他们唯一的生活理由。
65.如果作为妻子,她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作为母亲,她就能成为这样的人:孩子是她的快乐和生存理由。
(隐约觉得这样不妥)
66.《第六章 母亲》:而男人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由,不妨碍自己的未来,出于对自己职业的考虑,要求女人放弃女性取得的胜利。孩子不再是无价之宝,生育不再是神圣的职能,这种繁殖变成了偶然的、讨厌的事,仍然是女性的缺陷之一。
(高危职业:女性)
67.施特克尔非常正确地谈到这一点:“禁止堕胎是不道德的法律,因为它每天、每时每刻都要不可避免地被践踏。”
68.他终于从我身上生出来了,因此,他很像我一生中所能创造的作品……但他不是。
69.即使女人很想要孩子,怀孕的时候,她的身体首先会反抗。
70.过去她们因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敢以太多的得意心情去关注身体,现在她们有权在意自己的身体
(意识到作为个体的,作为女性的重要性)
(她们有创造生命的能力)
71.女人希望感到他属于自己,如同她的手属于她一样肯定
72.不存在母性的“本能”,这个词无论如何不能用于人类。母亲的态度是由她的整个处境和她承受的方式决定的。就像大家刚刚看到的那样,它是多种多样的。
(!)
(是责任,还是负担,是快乐,还是痛苦)
73.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孩子是一个分身,有时她受到完全在他身上异化的诱惑,但孩子是一个自主的主体,从而是反抗的主体
(其实养孩子,和经营婚姻,感觉有一丢丢相似,就是双方其实都是独立的个体)
(好吧,我不懂)
74.母性通常是一种自恋、利他、梦想、真诚、自欺、奉献、玩世不恭的奇怪混合
(是复杂的)
(尤其是占有欲)
75.(对于丈夫无法干预,对于子女却过分干预)
76.她很清楚,反抗男人的斗争不是势均力敌的。她扮演痛苦的母亲,或者反复怀想生了一个她的征服者的骄傲,聊以自慰。
77.人在女人身边感到自己绝对高一等的乐趣,女人只有在孩子尤其是女儿身边才体验到这种乐趣;如果她必须放弃自己的特权和权威,她就感到气恼。
(然后接着恶性循环)
78.她认为,正是通过母爱,女人才完全实现自我,但条件是她要自由地承担职责,而且真诚地愿意这样做;年轻女人必须处在一种能够让她承担职责的心理、道德和物质的处境中,否则后果是灾难性的。
(自愿的、自由的,而不是被迫的,否则会有很多消极的情绪在其中)
79.我说过,压在婚姻之上的诅咒是,两个人往往在他们的软弱中,而不是在他们的力量中结合,每个人都要求对方,而不是在给予中获得快乐。
(应该是创造价值,创造意义)
80.个人生活最丰富的女人给予孩子最多,而对他要求最少,在做出努力、在斗争中获得具有人类真正价值的知识的女人将是最好的教育者。
(正是因为足够自信)
81.《第七章 社会生活》:家庭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共同体,它在此之外,与其他社会单位沟通;家庭不仅是夫妻禁锢其中的一个“内部世界”,它也是夫妻生活标准、财产和兴趣的体现,它应该展示在他人眼前。
82.少女乐于打扮成女人,而上年纪的女人乐于打扮成小姑娘。妓女乐于打扮成上流社会女人,而上流社会女人乐于打扮成荡妇。即便每个女人都按照自己的地位打扮,这里还是有一种手段。人为和艺术都需要想象。
83.穿上每一件新服装,她都会以为自己是另一个人,她重新崇拜自己。
84.通过被人嫉妒或赞赏,她想得到对她的美、优雅和趣味的绝对肯定,对自身的绝对肯定
85.女人只有不太重视这些胜利时,才会真正从中感到乐趣,否则,她会经历虚荣心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折磨。
86.可是在她们之间,有一种敌对的竞争,因为女主人一面要摆脱家务,一面又想承担工作职责和获得名声;她希望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
(是 每个人都不是不可被替代的,每个人也不可能总是获得他人的赞誉和认可,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是否坚信,自己 也有闪光之处)
87.无论如何,通奸、友谊、社交在夫妇生活中只构成消遣,它们可以帮助女人忍受夫妇生活的束缚,但不能粉碎这些束缚。这只是虚假的回避,根本不能让女人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嗯 虚假的回避)
88.《第八章 妓女和高级妓女》:妓女是替罪羊,男人释放自己的卑劣欲望,发泄在她身上,然后否认她。
89.并非道德和心理处境使得妓女难以忍受她们的生活。而是她们的物质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悲的
90.受人供养的女人将她的从属内化;她屈从于舆论,承认舆论的价值;她赞赏“上流社会”,遵循它的习俗;她愿意得到资产阶级准则的评价。
91.高级妓女的整个一生是在炫耀,她的话语、她的模仿,并不是用来表达她的思想,而是用来产生一种效果。
(放弃自我,按照别人的看法而活)
92.别人利用她的存在,她不创造新东西。
93.《第九章 从成熟到老年》:人们只允许她通过男人作为中介来掌握世界,当她对他已经没有控制力的时候,她会变成怎样呢?这正是她焦虑地思考的,而这时她已无能为力地看到这个她等同的肉体在衰老
94.将近五十岁时,她充分占有自己的力量,感到自己富有经验;男人正是接近这个年龄时达到最高的地位、最重要的岗位,至于她,她已经要退休了。
95.我们在这里便触及老年妇女令人伤心的悲剧:她知道自己无用了。资产阶级女子在整个一生中时常要解决这个微不足道的问题:如何消磨时间?一旦孩子们长大,丈夫功成名就,或者至少安居乐业,日子没完没了地烦得要命。
96.如果他先死,她会轻松地服丧;多少次人们注意到,男人晚年成为鳏夫要更为难受,他们比女人从婚姻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尤其是在晚年
97.(寄生女人这个词真的太刺眼了)
98.《第十章 女人的处境与特征》:弗雷泽说:“男人造出神,女人崇拜神。”男人不能心悦诚服地跪在他们制造的偶像面前,但当女人在路上遇到这些巨大的塑像时,她们不能想象,它们是人的手制造出来的,她们会温顺地下跪。
99.这本质上是因为女人从来没有感受到自由的力量,她不相信解放,在她看来,世界受到一种看不清的命运支配,起来反对这个命运是狂妄的。
100.事实是,当一个女人从事符合人的尊严的事业时,她同男人一样主动、有效、默默无言、严肃艰苦。
101.(女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最坚强滴生物!)
102.女人肯定是因为她的生活在无力反抗的背景上消泯于无形,才动辄哭泣
103.生命不仅是内在性和重复,它也有炫目的光辉一面;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它显现为美。
104.宗教允许女人自我满足,它给她梦寐以求的向导、神父、情人、监护神,它培育她的幻想,它占据她的空闲时间。
(不要沉迷于幻想,我们要改造世界!)
105.《第三部 辩解 第十一章 自恋的女人》:玛丽·巴什基尔采娃模仿西哀士的说法,这样写道:“我是什么?什么也不是。我愿意成为什么?什么都愿意。”
106.自恋的女人的慷慨对她是有用的,她在他人的赞赏目光中胜过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浴满荣耀的分身。
107.自恋的女人的慷慨对她是有用的,她在他人的赞赏目光中胜过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浴满荣耀的分身。
(是的 只是沉浸在结果上 而非沉醉于过程)
108.她很容易滑向夸大狂或其反面即迫害狂,她成为自己世界的中心,除了自己的世界,不了解其他世界,她成为世界的绝对中心。
109.少女可以在自我崇拜中汲取勇气,接近令人不安的未来,但这是必须很快超越的一个阶段,否则未来会重新封闭。
(所以应该在自我超越中汲取勇气吗)
(有时候很羡慕男生自带的那种改造世界的自信唉)
110.她失去理智,烦恼不安,陷入自欺的黑夜之中,往往最终在她周围建造起偏执狂妄想。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她:“谁想拯救自己的生活,谁就会失去它。”
111.《第十二章 恋爱的女人》:拜伦说得好,爱情在男人的生活中只是一种消遣,而它却是女人的生活本身。
112.男人的幸运—在成年时和小时候—就在于别人迫使他踏上最艰苦但也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就在于她受到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一切都促使她走上容易走的斜坡,人们非但不鼓励她奋斗,反而对她说,她只要听之任之滑下去,就会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觉受到海市蜃楼的欺骗时,为时已晚;她的力量在这种冒险中已经消耗殆尽。
(环境的重要性!)
113.他们由于地位高,体现了法律、真理,他们的意识揭示了不可否认的现实。
114.她先是投身于爱情来自救,但是,狂热爱情的悖论是,为了自救,她最终完全否认自己。
115.恋爱的女人寻求自身的痛苦,为了报复自己;而另一种女人的目的在于确认男人的自由和强大。
116.真正的爱情本当承受对方的偶然性,就是说,承受对方的缺点、局限、原始的无缘由;爱情不会成为一种拯救,而是成为一种人际关系。
(真正能够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117.女人想拥有整个男人,但她要求他超越可能拥有的全部既定,男人不能拥有自由;她想将一个生存者封闭在此处,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他是“远方的一个存在”,她很清楚,这种企图是受到谴责的。
118.由于恋爱的女人封闭在所爱的男人的天地里,爱情扼杀友谊,嫉妒扩大了她的孤独,从而使她的依附变得更紧。
119.如果有人问她:“你以前是怎样生活的?”她甚至再也回想不起来。
120.女人只有也在本质上自为存在时,才融合到她的整个人格中;这意味着她经济独立,投向自己的目的,不需要媒介就向群体超越。
121.有一天,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那时,爱情对她和对他将一样,将变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险。
(一起去冒险,一起去改造世界)
122.《第十三章 虔信的女人》:她拥抱的是她的分身,是她自己,由于天主作中介而显得无限崇高。
123.只有一种真正实现它的方式,这就是通过积极的行动将它投射到人类社会中。
(还是要拥抱真实,虽然虚幻更美好)
124.《第四部 走向解放 第十四章 独立的女人》:然而,当她开始成人生活时,她身后并没有和男孩子一样的过去;她没有受到社会的同等看待;世界对她呈现出不同的前景。
125.拒绝女人属性,并不会因此获得男人属性,甚至女扮男装也不能使她成为一个男人,这是一个打扮成男人的女人。
126.她并非只因为考虑到舆论,才花时间和花精力去操心自己的美容和家务。她是为了满足自己,希望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
(但所谓的满足自己会不会和自欺欺人混淆啊)
127.这个例子再次说明,要让女人能够以男人的方式去恋爱,就是说,不质疑她的存在本身,而要自由地去爱,就必须让她自认为是与他平等的人,让她具体地成为这样的人,必须让她带着同样的决心投入到她的事业中,可以看到,这种情况还不常见。
128.(这仍旧是一条艰难的、漫长的道路,但是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一定会看到胜利的一天)
129.她们乐于有一份“工作”,表明她们能够做好它,但她们并不热衷于任务的内容。
130.例如,在她们那里找不到司汤达那样的讽刺和潇洒,也找不到他那种沉着与真诚。
131.今日,女人要自我确立,已经没有那么多的困难了,但她们仍然没有完全克服千百年来将她们限制在女性中的规范。比如,清醒是她们合理地引以为豪的胜利成果,但她们有点过快地满足了。
132.她们没有悬置世界,她们没有对世界提出问题,她们没有揭露世界的矛盾
(呐喊)
133.她在世界之中可能感到孤独,她永远不能独一无二、至高无上地挺身面对世界。
134.那些我们称之为伟大的人物—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肩负起世界重任,他们多少摆脱了这重负,成功地重建世界,或者失败了,但首先他们承受了这巨大的重负。这正是任何一个女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是任何一个女人从来无法做到的。
(伟大的目标!)
135.《结语》:这是两种超越性在对峙,每种自由非但不互相承认,反而想主宰对方。
136.只要男人和女人互不承认是同等的人,就是说,只要女性气质如此这般延续下去,不和还要持续。
(明白了,这本书是讲给吵架的两方听的)
137.无疑,不应该相信,改变女人的经济状况就足以使她改变,这个因素曾经是、现在仍然是她的演变头等重要的因素;但只要它没有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要它仍在预示和要求,新型女人就不会出现
138.为了取得这最高一级的胜利,男女超越他们的自然差异,毫不含糊地确认他们的友爱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139.《翻译后记》:这句话的意思是,女人的地位不是生来就如此的,是男人、社会使她成为第二性。社会把第一性给予了男人,男人是主要者,女人是次要者。
(这场纠正来得太晚了)
140.在她看来,女性从来没有统治男性的意识,而是相反,男性倒有统治女性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