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性学习对孩子的重要性——引导另一个生命的人生,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今天中午吃饭时,舅舅跟我讲,下午想让我辅导一年级的表弟做写画日记。写画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画出来,然后加上一段文字说明,组成一篇日记。
舅舅的意思是,想让我一步一步告诉表弟画什么、怎么画。“这个日记嘛,比如那天我给你买了自行车,你就画一辆自行车,这就成日记了呗!再让姐姐告诉你自行车怎么画,哪里画轮子,哪里画栏杆,很简单的。”
舅舅并没有给表弟自己思考的时间,就替他想好了日记的内容;也没有给表弟自己观察的机会,就让他知道只需要姐姐告诉他怎么画就好了。仅仅这一句话,看似完美得给表弟安排好了作业,却也是在不知不觉中替表弟“思考”,而表弟并没有机会去主动思考,就已经错过了这份作业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于是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不不,这应该是由他自己来想、自己来画的,你告诉他画什么,我告诉他怎么画,那他下次还是没法自己完成的……”
话还没说完,便被舅舅打断:“好了好了,你不愿意教就算了!”舅舅把我手中拿的作业本夺过去生气地对表弟说:“你姐姐文化高,不愿意教你!”
我真是又气又笑,我只是想告诉舅舅,真正的辅导,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让他学会方法,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得,既然没法沟通,反正是我教,那我就自己发挥。
吃完午饭,表弟就拿着作业本跑过来找我了:“姐姐,爸爸说让你告诉我怎么画。”,表情并没有很期待。
我问他:“那你准备画什么事情呀?”
不出我所料,表弟脱口而出:“爸爸买的自行车!”
我苦笑,再问他:“你的寒假难道没有其他有趣的事了吗?”
表弟撅起了嘴巴:“你告诉我怎么画就好了呀,画完我就可以去外面玩了。”
眼看这份作业在表弟心中已经完全没有了意义,我暗暗叹了口气。
“那你真的想画自行车吗?”
表弟转着眼珠:“嗯……不画自行车也可以呀……那我画什么呢……”
看着表弟苦苦思索半天也没想出来,我提醒着他:“你不用想的太复杂呀。放寒假以后,你玩过好多的玩具,还和朋友们出去玩过,提到开心的事,你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快快说!”
这下表弟果然脱口而出:“是我和妹妹米勒一起玩赛车!”
“好呀!那就画这个!”看到他小脸上的表情终于生动起来,我继续引导着他:“来来来,去拿铅笔和水彩笔!”

一切准备就绪。我问表弟:“你想一下,你和妹妹那天玩的车是什么样的?”
“是一辆赛车,蓝色的!”
“和这个像吗?”我拿起表弟带来我家的一辆玩具车问他,是一辆红色敞篷跑车形状的。
“嗯……车顶不一样,我们玩的车有车顶,是方的!”表弟回忆着,用手指在空中比划。
“这样呀,那你照着这辆车画,改一下好不好?”我把玩具车放在表弟面前的桌面上。
表弟犯难了:“可是这个车好难画呀。”
“你把下巴放在桌子上看一看。”
表弟把下巴挨在桌子上,欢呼起来:“我只画这一面就好画了!”
我开心极了,表弟其实很聪明的嘛:“对的!”
“对了!赛车还有遥控器!”思路打开之后的表弟兴趣明显变高了,在一旁的草稿纸上仔细地画起来。画好后我一瞧,嘿!这遥控器画得可像了,手柄、天线一样不差,连上下左右的方向键也画出来了。我问他中间的雪花一样的东西是什么,表弟回答说:“这是赛车专有的标志!”我很惊讶,他连这么小的细节也记住并且画出来了。

就这样,我慢慢引导着表弟画出了车、他自己和小妹妹。线稿完成,该上色了。
“你说你们的车是蓝色的吗?”我问。
“对的,但是我可不可以画一半红一半蓝呀?”表弟看着眼前红色的玩具车,突发奇想。
“可以呀!这样更好看呢!”
于是表弟在水彩笔盒中挑起了颜色,看到橙色的水彩笔,表弟又问:“可不可以加橙色?”
“好呀!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试一下!”
于是表弟在草稿纸上画出另一个车的轮廓,将红、蓝、橙这三种颜色涂涂画画搭配了一番,最终决定了一种方案。

画完画,写文字就不会太难了。期间,表弟不会写“赛车”的“赛”,我让他查了字典,他看着复杂的“赛”字问我笔画,于是我又教了他这个字怎么写;写到“玩”这个字时,表弟把“元”的“丿”写出头了,我提醒他检查一下,他马上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还特意在草稿纸上给我讲了一遍“元”和“无”的区别😂

这次对表弟来说原本枯燥的作业最后变成了玩乐和学习的结合,过程中他兴趣满满,非常享受。
舅舅下午回来后,表弟开心地向他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我一共要写五篇日记,明天还要让姐姐教我画,好不好!”

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些天舅舅和表弟跟我们住在一起,我慢慢发现,舅舅对表弟事事都顺着,惯着,所以表弟的脾气不小,也非常调皮,不太知道分寸;而作业呢,舅舅只是口头说要表弟好好学习,给他出数学题,但是很少正确地指导表弟去主动思考。
也许每个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同,但是舅舅这种方式我和家里人都不太赞同,而舅舅又是很固执的人,听不进话,我每次想跟他交流,说不了两句他就生气了。
有感而发,如果能和大家有一点共鸣,不甚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