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步儿童时间管理法




1.固定时间段时间:做作业
2.固定时间点时间:早上起床,晚上睡觉
3.孩子的自由时间
固定时间点=习惯性事项(作息) 固定时间段=任务性事项(作业) 孩子的自由时间=自主性事项(自由)
执行期间:设定内容,强调规则,坚持原则,持续执行。
对任务性作业进行分类整理:
重要且难度高的任务 重要且难度低的任务 不重要难度也不高的任务
对任务进行正确的排序是提高任务完成效率的第一步,很多孩子写作业磨蹭就是因为面对大量作业不知道怎么开始,总是做一会儿这个,又做一会儿那个。
重要且难度高的任务=红色任务 重要且难度低的任务=黄色任务 不重要难度也不高的任务=绿色任务

先确定起床时间,在设定睡觉时间。
在使用作息时间表时,按照设定好的时间,每天孩子按时做到的就在相对应的空格内画“√”,没能按时做到的就在对应的空格内画“×”。
帮助孩子起床习惯的方法:1.设定闹钟
必须把闹钟放置在距离床头较远的位置,保证闹钟响时孩子必须出被窝才能关掉。
2.辅助叫醒,3.后果机制(迟到自己负责)



1.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空洞地夸奖孩子的人格;2.要及时鼓励,不要事后补偿
3.真诚表达,不要虚伪应付


作业考核表的具体使用步骤: 第一步,确定作业考核机制:在对孩子的作业实施考核之前做到事前告知,跟孩子讲清楚考核的标准和具体实施办法,特别要让孩子清楚表中考核项和评分标准的具体内容; 第二步,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和孩子协商奖励标准,并且在表格中把奖励标准补充完整; 第三步,每天参照表6-4作业考核表规定的内容,对孩子的作业结果进行检查,同时给予评分。


孩子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还要给孩子留自由时间吗? 孩子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要分析是因为家长的要求过多,给孩子加了很多任务,还是因为孩子自身作业多。如果是家长的原因,就需要家长减少一些对孩子的要求,给孩子留一些自己的时间,因为长期过多增加任务量。
冥想训练 常听人说“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1小时”
第一步,让孩子端坐在椅子或者盘腿坐在垫子上,两手放于膝盖上; 第二步,要求孩子腰背挺直,全身肌肉放松,闭上眼睛,均匀地呼吸,并逐步放慢呼吸,与此同时,让孩子数呼吸的次数,这样持续5分钟; 第三步,让孩子记录5分钟内呼吸的总次数(一吸一呼为一次)。 2.训练中的引导话术 “冥想训练开始,现在按照妈妈说的做,腰背坐直,全身放松,闭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把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呼吸均匀,不要快,慢慢地吸气……呼气……什么都不要想,在心里只想着呼和吸,数呼吸的次数。”

)填写梦想星空图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不论孩子写出什么样的答案,都不能否定孩子,那就是孩子最真实的自己;第二,如果孩子确实没有那么多想法,整个图填不满,家长不要强制孩子填写,答案必须是孩子自己想要的。


如图9-2所示,需要先有一个目标,在设定好目标之后,思考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做到哪些事情,再根据所列出的事情,合理分配时间去完成。事情全部完成时,目标也就跟着实现了,然后再次设定目标,进入目标——事项——分配时间——目标实现的良性循环。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养成这样的习惯,不断地设定目标,完成目标,那么这个孩子就可以不断超越别人,持续地优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