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医生张文宏:医学界的李佳琦,2500万上海人的定心丸

医学界的李佳琦!
医学家的郭德纲!
不少网友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一个网红医生:张文宏。
张文宏的爆红,还需从他的一次发言说起。
1月29日,疫情告急。
上海感染人数已破三位数。
身为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长,面对众媒体,张文宏撂下一段话:
我做了一个决定,换岗! 把年底到现在的一线医生全部换掉。换谁呢?换成科室重点成员! 他们不是宣过誓嘛,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 现在时机到了,自愿也好,被迫的也罢,那都必须上去! 我不能欺负听话的人。

刚听这段话时,我非常惊讶。
张文宏是谁?
救治专家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老大,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长。
都说高处不胜寒,说话要谨慎。
他倒好,居然这么敢言!
还有一次,记者问他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他给出三种情况:
控制成功,病人两到三周治愈,四五月疫情结束; 一直胶着,感染数温和增长,拖个一年半载。 控制失败,像墨西哥猪流感那样,几百万人感染,全世界遭殃。
控制失败,全球感染——这医生还真敢说。
其实看过张文宏其它采访的同学都知道。
任何场合。
任何提问。
他的回答都没有半点夸大。
也没有丝毫形式主义。
有的,除了耿直,那就只剩幽默和睿智。

“你在家不是隔离,而是在战斗啊!”
目前疫情持续已有一个月。
一个月不出门,真的会把我们憋到怀疑人生。
就像倘若一个人与世隔绝久了,便容易酝酿出心理上的危机。
而这时,张文宏给所有人都来了一针特效药。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所以你在家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
“你觉得很闷是吗?病毒也快被你闷死啦。”
轻松俏皮的几句话,立刻唤起了我们的使命感。
原来,与肺炎战斗的不只是医务人员。
而是所有同胞。
类似的幽默表达,张文宏可谓信手拈来。
1月18日,他在北京做了一场演讲。
关于流感与病毒。
张文宏说,生物界一直在进化,病毒也在进化,所以人类无时无刻都面临新型病毒的威胁。
可能是怕观众记不住,然后来了个段子。
“所以呀,当你在看一些美好事物的时候,在看水底世界的时候,在看天空的时候,其实病毒也在跟你一起看了。“




随后在描述禽流感传播性时,张文宏更是有趣。
他说,禽流感患者传播概率,就10%。
但有个奇怪现象。
这10%患者,普遍把病毒传染给母亲,而不是自己的丈夫。
“所以在那一刹那,我对爱情产生了怀疑。”


观众哄笑一片。
再枯燥的理论,经过他的加工,都能变得有味起来。
后来了解到,张文宏感染科还开有公号。
关注之后,他发来第一段话是:
一旦关注。
长期感染。
无法治愈。

真是好一个医学界的李佳琦!
幽默不断,风趣永在。

“我最大的收获,
就是收获一个有可能失去的生命”
如果只有幽默,而没有实质性的能力,那充其量就是嘴皮子厉害罢。
张文宏显然不是。
从小一路学霸,高三保送上海医科大学(据说当时仅3个名额)。
后一路过关斩将,在哈佛医学院也拿到了博士后。
华山医院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名气还是实力,都与北京协和旗鼓相当。
但不为众人所知的是,华山感染科,连续9年排行全国NO.1。

有这样的口碑和实力,只靠学历,当然是不够的。
2003年,尚且年轻的张文宏,参加抗击非典。
在当时,他和所在团队创下奇迹:上海地区医务人员零感染!
在疫情结束后,他和导师还一起主编了一本书《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那是史上第一本关于sara病毒的书籍。

2013年,禽流感出现。
张文宏身先士卒,接触十余名感染者。
随后又创医学奇迹。
在病毒扩散之初,就将一场疫情,扼杀于摇篮之中。


张文宏跟肺炎病毒,似乎就是天生的仇家。
2017年,非洲爆发埃博拉病毒疫情,死亡近万人。
埃博拉病毒大家应该有所耳闻。
死亡率高达50~90%,治愈难度非常大。
别人躲之不及,张文宏却报名西非紧急救援队,逆流而上。
包括今年的新冠肺炎。
他虽为救援专家的组长,却也申请武汉一线。
但没办法,上海疫情也不容乐观,离不得这位牛人。
“张文宏现在是上海人民的定心丸,他走了,那大家就是裸奔啊。”
一位在沪医生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

有时我也疑问,这么玩命,图的啥?
我想,或许是对医学精神的执着。
又或许是对人类生命的悲悯吧。
就像他在一次演讲上说的: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一个有可能失去的生命。




“我不许上海的病人,住不上院!”
这就是张文宏。
幽默,敢言,实力超群。
如果再给他加一句评价,那就是:靠谱。
他行医多年,有个外号,叫“张爸”。
这个据说是病人们给张文宏取的。
因为他太尽责了。
什么都病人照顾的好好,像个爸爸,故而为“张爸”。
其中一件事就挺有意思。
几年前他接诊一个病人。
病人家贫,拿不出治疗费,于是父母就把病人姐姐的大学费用,用来看病。
张文宏得知后,二话不说,立刻给病人姐姐转款5000元。
“张爸”这称呼,果然不假。
过去尽心尽责,那么面对这场战役,他更是拿出120分的敬业态度。
就“黑眼圈”来说。
疫情出现前,他是没有黑眼圈。
疫情出现后,他憔悴了。
等感染数据越来越高,他的黑眼圈也随之越来越黑。

之所以如此,用张文宏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我想把1秒掰开当2秒用。
1月29日凌晨,他从河南参加完防控督导工作,直飞上海。
随后他就像陀螺似的,一直在转。
到发热病房查房。
组织病情研讨会。
写出3000余字的疫情解读文。
奔赴新闻发布会现场。
1月29日晚,在新闻发布会上,体能透支的张文宏,因一句“不能欺负听话的人”,走红网络。
或许正是因为够拼,所以他才有底气说那2个“不”。
“我不允许上海出现交叉感染。“
“我不允许上海的病人,住不上院。“


那人说得没错,此刻的张文宏,正是2500万上海人的定心丸。
不过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也是14亿国人的定心丸。
因为他做出了领导者,真正该有的样子。
他没有官腔,从不浮夸。
所以他告诉中国企业家:“你们不是想做贡献吗?给病人多发点工资,这就是最大的支持。”
他不会只要数据好看,而不顾手下的疲劳。
敢言敢担当,“国民新偶像”这个赞誉,实属实至名归。
在微博评论区,有人说,张文宏是我们上海人的骄傲。
不,张文宏其实是中国人的骄傲。
抗击非典。
挑战埃博拉。
完败禽流感。
他是病毒的猎手,也是抗疫的英雄,更是所有人的榜样——有真知,说真话,干真事儿。
梁启超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他就是这句话的注脚。
-
喵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23 22: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