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和钢铁》
2020年1月21日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席卷全国,意料之外多了许多独处的日子,终于拿起一直以来想读的这本书,我读书本就不多,这本书对我而言就算大部头了,艰难的啃完之后也想留一些心得。 起初读起来不能说不费劲,英文直译外加是众多科普列举,看的人昏昏欲睡,全书总的可以归纳为4点,却用了无数多的例证反反复复在论证,不可谓不枯燥,但也着实佩服外国科学家的研究的深入和严谨。这本书俨然是反物种决定论的地理决定论,为什么是西方世界率先创造出人类文明,用枪炮、病菌和钢铁征服了其余贫穷的地区,是什么创造了今天世界的格局,上帝之手将甘霖撒向了哪里。本书尽数道出,让人豁然开朗。 人类是从非洲走出来,走向世界的,这是我们现在全人类的共识,但为什么非洲没有能向世界其他地方进行殖民,反而演变成今天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本书开头作者抛出一系列类似的问题,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兴趣。我反问自己,我在之前对这类问题的如何认识的,大概并不会归因为人种的差异,但可能会诉诸历史文化背景、政治体制、地缘政治和自然条件,也有可能认为某一个历史人物偶然之间的发现或者创造产生了蝴蝶效应,就像之前读的《人类群星闪耀时》那些辉煌的让人热血的时刻,但是再追问一下,为什么这些事件和人物是出现在西方而不是非洲、南美或者澳洲呢,可能就只能想到这或许是上帝的安排吧。看完之后,我才能更深地理解一层。 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上帝是存在的,但它不是一路扶持西方世界直至称雄世界的,它只是给了他一些优越的初始条件,但这些就孕育出现在的世界形态,具体来说说有以下4点:第一,各大陆在可以用作驯化的起始物种的野生动植物品种方面的差异。就生物物种来说,欧亚大陆(尤其是新月沃地)最为得天独厚,非洲次之,美洲又次之,而澳大利亚最下。因为粮食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只有能积累剩余的粮食才能养活专门人才,才能形成众多的人口,从而发展出社会、科技、政治组织等文明之光。第二,各大陆之间影响传播和迁移速度的因素也不同,最突出的就是大陆主轴线的差异,世界上除了欧亚大陆是东西走向外,美洲、非洲都为南北走向,在同一纬度上气候、降雨、植被等具有更高的相似度,利于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传播,而南北走向的纬度差异大大限制的传播和迁移的速度,因此以新月沃地为中心向东西向迅速传播开去。第三,是影响大陆之间传播因素的差异,比如欧亚大陆没有对美洲的复杂社会作出过任何贡献,因为在低纬度地区他们之间隔着宽阔的海洋,而在高纬度地区的环境与欧亚大陆驯化的动植物需要的环境相去甚远,而澳大利亚在航海技术为成熟前相当于一个大孤岛,地理屏障限制了它们获取多产的作物和高蛋白的驯养动物,以致在长时间内停留在狩猎采集时代未能进入农业时期。第四,是各大陆在面积和人口总数方面的差异,更大的面积和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潜在发明者,更多的相互竞争的社会,更多的可以采用的发明创造,以及更大的采用和保有发明创造的压力,恰好,欧亚大陆的面积最大。以上概括性地阐述了世界史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另外提到为新月沃地失去了它对欧洲的巨大的早期领先优势,是在于它又不幸的处在一个生态脆弱的环境中,他们破坏了自己的资源基础,类似生态自杀,在这个过程中,权利西移了。 本书后面还简要提到了西方旧世界和中国的差异,同样是有较为丰富的可驯化的动植物组合,较早出现社会形态,并且中国在早期发展中的科技发明不弱于西方,如火药、铸铁、印刷术等,但为何也失去了领先优势,因为中国的地理地貌较西方适于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国自公元前前就在政治上统一起来了,并在大部分时间内维持着这个局面,所以最高统治阶级的一个决定,不论是对错,往往左右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走向,而在分裂的众多国家中,就有更多的试错机会,抓住正确答案的国家能很快传播给邻近的周邦。一些小部分人的决策错误事实,或许在未来的世界里有可能再次重演,这不仅让人脊背一凉。但是统一也有统一的好处,极度的统一和极度的分裂都不利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最优分裂原则”这是拷问全世界的一个问题。 这本书或许目前能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任何事物不要只满足于肤浅的表现和粗浅的原因,要深入拷问和研究。再有就是在尽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后,能善于总结和归纳规律,顺势而为,至少少做一些白费力气的事情,能如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