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
慢生活,这个提法来自于国外。一下跳入脑海的是意大利人、法国人悠闲、慵懒的生活节奏。他们把工作与生活分配的很好。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只为了支撑生活;而生活则是为了享受时光的美好。
在中国,有传承很久的文化、历史,先贤、圣人的思想如水分之于书木般浸润着这个古老国度的人民的心。勤劳、坚韧、不懈努力,是人们一直追求、崇尚的。人们认为这些是让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途径。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儒家、道家思想,可能对我们影响更多些,儒家要“入世”,道家似乎更多了一些超脱、顺应、更深层次的哲思。“顺”是人性,“逆”是桎梏,是枷锁。顺应的事物,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如果从人本性的角度而言,“慢”应该是比“快”更顺乎人性。“慢”,可以让人更舒适,慢慢的走过树林、小河、山川,才不至于“走马观花”;慢慢的品一壶好茶、一盅好酒,才不至于辜负时光;慢慢的用一生对一个人好,才能细查她的喜怒哀乐,体会有她的日子里的阴晴雨雪,才能表达“爱”这一宏大而又细腻的主题。
生产工具的升级,提高了生产力,所节约的时间本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来享受生活的美好。然而,关键在于一颗什么样的心操纵人们的灵魂,贪婪?还是知足。如果不懂得知足,节奏的加速只是让人疲惫、奔波到死的伴奏,或所谓的成功、或所谓的失败,都丢失了生活的本真。
来世上一遭,时间值得敬畏!没有重复的一秒,没有重复的一日,所以称之为“时光流逝”。但愿生命中可以多一些顺心、随意。爬到树上去摘果子,如果收获很多,不但可以 裹腹,还会得到路人的陈赞与艳羡。然而如果是路过,树上掉下的果子,则会说你是不劳而获了。果子的味道不同吗?只是人们的观念里,摘果子既要有实惠的身体上不饿的满足,还要有精神层面爬树时“勤奋”的慰藉。人们喜欢你“勤奋”的样子。不是推崇懒惰,赞成守株待兔,天上掉馅儿饼,只是太多的人耽于“勤奋的样子”了,往往忽略了不上树,就可以得到果子的“智慧”,其实也是“生活的智慧”。
眼前的世界,太需要慢一些了。回归本性、回归内心的召唤!急什么?慢点儿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