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的读书笔记
2020年2月14日。读书笔记三。
今天是情人节,北京却下了一夜的雨现在转成了雪。不是鹅毛状的大雪,而是像漫天撒盐一样。听说冠状病毒喜欢冷天气,所以上天在开始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了??
想起余秀华的诗《渴望一场大雪》
渴望一场没有预谋,比死亡更厚的大雪
它要突如其来,要如倾如注,把所有的仇恨都往下砸
我需要它如此用力。我的渺小不是一场雪
漫不经心的理由
我要这被我厌恶的白堆在我身上!在这无垠的荒原里
我要它为我竖起不朽的墓碑
因为我依然是污浊的:这吐出的咒语
这流出的血。这不顾羞耻的爱情,这不计后果的叩问
哦,雪,这预言家,这伪君子,这助纣为虐的叛徒
我要它为我堆出无法长出野草的坟
我只看中了它唯一的好处:
我对任何人没有说出的话都能够在雪底下传出。
这首诗读了很多遍,其中一些意象还是模糊,不知其所指的。
今天把它打出来以后突然发现了诗歌中的换行、空行实际上表达了诗歌行进的节奏,是韵律的起止。而不是什么好笑的形式主义噱头。
渴望一场没有预谋,比死亡更厚的大雪
它要突如其来,要如倾如注,把所有的仇恨都往下砸
“没有预谋”“突如其来”
“如倾如注”“比死亡更厚”
“把所有的仇恨都往下砸”——为什么作者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和“仇恨”相遇?
这些都是作者“渴望”的
我需要它如此用力。我的渺小不是一场雪
漫不经心的理由
或许这里破案了?——如果不是“突如其来、如倾如注、夹裹着所有的仇恨”,那就是漫不经心。而作者想必被无数次漫不经心过,她认为,这些漫不经心都是因为她的渺小。她不想在和所有仇恨相遇的时候,也是漫不经心的开场。
真是令人鼻头一酸的自卑。
我要这被我厌恶的白堆在我身上!在这无垠的荒原里
我要它为我竖起不朽的墓碑
在无垠的荒原里堆在身上的白,这是无边孤独和寂寞的一个画面镜头。
对于这些,作者却是倔强的。这命运安排的“白”她厌恶,但不拒绝,甚至是主动的。面对宿命般被无声息的掩盖在白雪之下,她偏偏要不朽的墓碑。
因为我依然是污浊的:这吐出的咒语
这流出的血。这不顾羞耻的爱情,这不计后果的叩问
“因为我是污浊的”——这或许是萦绕她一生的咒语,是她相遇这场宿命之雪,无论如何都逃避不开的必然。
而她流出的血(我不懂这个意象),这爱情,这不计后果的叩问(我猜想是她由于残疾所发出的对命运的质问吧),这或许是她想要的墓碑。
哦,雪,这预言家,这伪君子,这助纣为虐的叛徒
我要它为我堆出无法长出野草的坟
而雪呢?它是预言家(依旧是不懂的意象),是伪君子(因为用“白”去掩盖一切),这助纣为虐的叛徒(为什么是叛徒?还是模糊)
“我要它为我堆出无法长出野草的坟。”关于坟头不长草这个问题……大概是意喻孤寡吧……
我只看中了它唯一的好处:
我对任何人没有说出的话都能够在雪底下传出。
全文的最后一句恰恰是我最迷惑的。此刻的我做这样的猜想吧……
为什么是雪底下传出呢?她没对任何人说出的话是什么——大概是这不顾羞耻的爱情,这不计后果的叩问。如果大雪化去,那曾经被掩埋过的未曾吐口的心事,终会现于人间。但我不懂的是,作者虽然孤独自卑,但想必她所求的是知己,是能懂她欣赏她,能不顾残疾甚至不顾才华,不顾她优缺点的爱上她全部她自己的那个人。她不想更不屑于让世去人懂得她。那为什么要把没有对任何人说出口的话传出还是“好处”呢?是太寂寞了么?
还是不懂啊……
还有一首诗,是余秀华的《给你》,她曾经在《朗读者》这个节目里亲自朗诵过这首诗。她身患残疾故而口齿不利。可她的感情太真挚了,我总觉得那也是我,她的语调描摹的仿佛是我自己的情绪。每一句都写在了我的心上,每一句都仿佛有着我人生的某个画面。那种自卑和渴望,那种深情又骄傲的自尊,那种爱和浪漫。我总是在化妆的时候听,看着自己慢慢漂亮起来,希望可以有人愿意来了解和爱上我的灵魂。
《给你》
一家朴素的茶馆,面前目光朴素的你
皆为我喜欢
你的胡子,昨夜辗转的面色
让我忧伤
我想带给你的,一路已经丢失的差不多
除了窗外凋谢的春色
我遇见你以后
你不停地爱别人,一个接一个
我没有资格吃醋,只能一次次逃亡
所以一直活着,是为等你年暮
等人群散尽,等你灵魂的火焰变为灰烬
我爱你,我想抱着你
抱你在人世里被销蚀的肉体
我原谅你为了她们一次次伤害我
因为我爱你
我也有过欲望的盛年,有过身心俱裂的许多夜晚
但我从未放逐过我自己
我要我的身体和心一样干净
尽管这样,并不是为了见到你
朗读完以后,董卿对余秀华说:我期待着有一天你告诉我,你对某一个人说了我爱你。
余秀华口气轻盈的笑着说:会的,如果下辈子还能相遇,我会告诉你。
然后两个人都笑了,很灿烂的那种。
希望这颗稗子,在来生是一颗稻子,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提心吊胆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