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杰伦的记忆碎片
周杰伦被如今的中年一代推上神坛,不由得让人感叹世界变化快。
周杰伦兴起于2000年左右港台流行乐黄金时代,我还记得当时听磁带是封闭的高中生活中,与传阅科幻世界不分伯仲的,不言而喻的“时尚”又“文艺”活动,随它衍生出来的周边还有:手抄歌词本,五号电池亏电的时候可以咬一咬,去“超凡”音像店录制自己喜欢的磁带,买可重复使用的镍镉电池…家境稍好的同学会拿来索尼/松下的超薄随身听,更好一点的会带来CD。
高一(还是二?)的那次著名的狮子座流星雨,燥动的少年们疯了一样冲破宿管的门禁,欣赏了可能他们这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壮观天象,第二天听到前排的女同学神气又戏谑地复述她在看流行雨时的见闻:“那个班的谁谁站在我旁边,看着天空,说流星划过天空——周杰伦的味道”。周杰伦在那个懵懂又繁荣的年代那么耀眼又个性,我打赌当时的高中生甚至并不能完全欣赏,因为当时最流行的是那些偏保守的歌如龙卷风,安静,星睛,简单爱…直到现在我才理解周的才华更多的藏在印第安老斑鸠、忍者、威廉古堡…当然我也跟风的买了一盘他的正版磁带——第二专《范特西》。
虽然周已经很成功,很早就上了春晚,也为主流大导的电影配了乐,但很多乐评和媒体对他依然争议不断,甚至到大学的时候,还经常能听到说周的音乐是哗众取宠的文化垃圾的说法。然而我接受到的对周的音乐最大的嘲讽居然是来自大学一个同学,或者应该说是对我听周董的品味的嘲讽。当时周已经红了N年了,已经为中国移动写了《我的地盘》这样的歌,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直接嘲笑我听周杰伦……非常的无端和吊诡。因为大学时代我并不怎么听周杰伦,当时我跟川都以品味特别高级而优越感满满,我们听的是王菲,日漫OST,西方摇滚,新世纪音乐…各种各样极度的丰富繁杂,周杰伦说实话并不太入我们法眼,川曾直言周的歌“太过直白”。 同时,大学室友某迪,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成了杰迷,《以父之名》这样的神曲其实是我从他那里接受到的。
可能是因为属性,或者是机缘,周杰伦其实并没有在我矫揉造作的青春时代走入我的内心,我当时共鸣的是萧亚轩,王菲,莫文蔚…这样的靡靡之音。现在回过头看,周杰伦确实才华横溢到让人应接不暇,华丽的编曲、开天辟地的华语节奏,不管他有没有深入到我青春期的内心,也依然是那个黄金时代的顶部代表,他的歌现在都已收费,想下载保留都不好找,最适合开车的时候突然随机出来,也是KTV无歌可点的时候的最安全选项,怎么样都很和谐,很耐听。从当初的争议之颠,成了如今神坛上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