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交响乐2和5的观感
2月21日周五的演出何止是精彩可以评述,真的是极致的交响乐盛宴。
这场交响音乐会是芝加哥交响乐团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的系列演出的一场。
演出的曲目是交响第二乐章和第五乐章,在这两个乐章之间是新创作的交响音乐作品《欧菲丽娅的眼泪》,这场音乐会也是这个新作的全球首演。
第二乐章的创作过程是贝多芬音乐生涯中最黑暗的一段,他三十出头却患耳疾,听力越来越差,是作曲家的噩梦,不知所措的年纪,他选择隐瞒真相。直到两年之后他才告诉他最亲密的朋友。但是第二乐章却是贝多芬交响音乐作品里最cheerful的一篇。整个作品充满了田园明亮的色彩和年轻人的活力和热情。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乐章较之后来的两个乐章是乐队用乐器最简洁的作品,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单簧管,双簧管,黑管,低音管,小号,定音鼓,仅此而已,与随后而来的两倍于这个规模的庞大乐队形成鲜明的对比。恍惚间大概1802年维也纳的那一场就是这样的组合。这个乐章没有一丝的炫技,就像青春和日出,简单而明了。
第五乐章经过穆迪重新润色的第五交响乐,节奏加快,36分钟全程高能,是我听过的贝多芬最好的一版。希望不久将能被收录出版。第五乐章—Fate,命运,经过几年的对耳聋的治疗,如果说耳疾有些好转,不如说,贝多芬接受了命运的挑战。第五乐章深情着,激情澎湃着赞美生命和挑战。音乐如潮水般涌来,浸湿人的耳朵,人类命运的那些篇章瞬间在音乐中闪过,满足你无穷无尽的想象和音乐体验。这就是芝加哥的Riccardo Muti,指挥家穆迪带来的最好的贝多芬,没有之一。
想了两天,Why “Ophelia’s Tears”in the middle. 我问高中生儿子,你知道谁是欧菲丽娅吗? 儿子说不知道。大学生女儿的知道,让我甚是安慰。 谁是欧菲丽娅? 她是哈姆雷特的恋人,因为家族的原因被迫分开。痴情的欧菲丽娅疯了,失足落水,香消玉殒。这个作品是法国作曲家Nicolas Bacri的2019年5月的新作品,更精确的说是他完成的命题作文,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黑管演奏家Bloom写一首协奏曲。演出中,由Lawrie Bloom演奏的低音黑管,如泣如诉,把气氛烘托得很黑暗。 放在第二和第五乐章中间,描述处于命运黑暗时代的贝多芬的纠结,对命运的拷问和直面,非常贴切。从欧菲丽娅的“悲剧”,“疯狂”,和“死亡”走出来就是跟命运的握手言和。
此刻,音符依然在周围缭绕。特别期待五月的田园,还有六月的欢乐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