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持
之前,我认为每个人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而对逃避、找借口、哭诉的做法不以为然。有一个网友提出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是自恋的,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一个人需要这个自恋,需要肯定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够活下去。一个人越是千疮百孔,越是需要加强这种自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但是做不到,没有这个能力去改变自己,所以逃避,找借口。”
当有人对我倾诉的时候,我会指出对方的问题。这个网友认为我这样做会让对方感到是我在攻击他,她说我应该用eros进行连接,而不是用logos进行评判。
这说的有道理。的确,对很多人而言,改变是件很难的事情:要么缺乏勇气,要么没有这个能力,要么条件不成熟。这种情况下指出对方的问题,只能让对方觉得被攻击。
“用eros进行连接”其实是一种抱持。人之本能都是喜欢向他人倾诉,希望对方倾听、理解、支持;而不希望被评判,被指出自己的问题。问题是,为什么他人愿意充当这个角色呢?
对我喜欢的、在意的人,我会尽我的力量去抱持,尽量用自己的empathy去理解对方,尽自己的力量去坚持,尽量不去伤害和攻击对方。但是,能够让我这么对待的人,屈指可数。而且,如果始终得不到回馈,这样单方面的滋养终将枯竭。
对一般的朋友,我会给与一定的倾听、理解和支持。但是,次数多了,我会说:“我可以给你建议,但是给不了抱持。” 次数再多了,我的建议就变得不耐烦,对方也就觉得被攻击。我的错误在于不应该(因为责任感)继续说对方应该怎么做,同时,也没有必要强迫自己继续倾听。
人与人最初交往时的友善是一个bootstrap吧,它给了双方继续交往的可能性。但是,bootstrap之后,你要想想你为对方做了什么。在《你的朋友为什么越来越少?》一文中我讨论了这个问题。
就像这个网友说的,人是自恋的,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活在一种幻觉中。越是千疮百孔,这种幻觉可能越严重,渴望抱持的心态越强烈。可惜,这个世界是残酷的,很多时候,那些接近你的人,不是要抱持你,而是希望被抱持,最初给与你的抱持也许只是希望以后得到更多。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抱持,是不是也是童话呢? 就像爱情,是不是也是一个童话呢? 活在童话里的人,渴望被抱持,渴望得到真爱,只能哭着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童话,在我的心里是真实的。因为,对我爱的人,我给与了爱,给与了抱持,给与了光明和温暖。
知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认识你自己 (4人喜欢)
- 用黑格尔的三段论来解释荣格的自性化 (3人喜欢)
- 人死后是什么样的? (3人喜欢)
- 几千年来,人类的精英到底在探索什么? (1人喜欢)
- 给亲密关系如何相处的建议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