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坝
大山,高山,慢慢地有了稍微开阔一点的地方,那里是丘,丘的对面是“坝”,有两条河在这里汇聚。
那条大一点的河很宽,一侧是丘陵,一侧是狭长的“坝”上的城。
河每年夏天发大水,秋冬枯水。
枯水期间,河床暴露出来,丘壑起伏,砂子,乱石堆,绵延的石脉,以及杂乱生长的茅草和野树构成它的肌理
河床靠近堤岸处,土堆得很高
人们在上面一块一块地种地
种青菜
就像尼罗河谷一样,种注定夏季会被淹没的地,但快乐地收割菜藤
人们去河坝里走
三三两两
总有四个人聚在某一丛茅草处打牌
总有父女
总有年轻的情侣
疏朗地分布在这起伏的丘壑里
有很细很细的柳树发了新芽
还不知道夏天自己就要被淹掉了
城的前面有这样大一块可以游走的野地
可以被定义为“河坝”的场所
原始的地方
真好啊
但是不久,
据说下游的堤坝就要作用了,它将变成一个湖
水平面整整齐齐和现有的堤岸平齐
人们精致地在“栈道”上行走
湖中会有小艇
真无聊啊





///
200325
有山脉的残骸
山的遗迹里穿走着下水道,窗户,阳台,平台,桥,街道对着它们
山的遗迹在密集的房子和街之间若隐若现
它们没有人的尺度
只有自然余留的形状
它们是没有尺度的隆起曲面,坑凹,包凸
岩上覆盖土层,土层上随机地有树林,荆棘地,草地
人无法用测距仪丈量它们,只能用力气
它们的尺是攀爬的呼吸
它们是被围困的山之臂
或者是人类挤入了山的腹腔,借住于这些山的内脏之间
///20200326
逃逸的小径和房屋
堆积的碎砖块里公鸡最引以为傲的那片羽毛
暗示它璀璨的纹理
逃逸的小径和房屋从街区里逃逸出来
游动着逃到卵石挡土墙的坡地上
黄色的海点缀了它们
它们点缀了黄色的海
一小片历史挂在树上
眼睛闪动,风拨动着它
//20200329
挡墙经常在坡的旁边
有的在平地旁边 在楼边 路边 老房子 河边 铁道边
新的 旧的 有的渐渐消失了
呼应着发出同一频率的声音
是文本里所有的句号
三角形 梯形 矩形 倾斜着
混凝土格子 卵石 野草丛生
标记和暗示土地原来的样子
//20200406
稠密喘息中还迟缓的那座房子
既是房子,也是一方袒露在路边的私密园林
栖息,游玩
在它故事密集的边角
它时间的纵深
它的躯干
被四肢和手指的动作掩藏
X
稠密中还迟缓
一座房子
或一方袒露在路边的园林
成为反射的棱镜
栖息,游玩
在故事密集的边角
映射模糊的时间纵深
//20200412
缠绕山的绳结
量度山的时间
也是刻痕
描述山的表面积
台阶,坡道,崖壁,土台
各个方向
在街道上,也在房子里
细分山的高度
从街还不是街的时候
山还不被组织的时候
那组织方式的结构
至今不显露它自己
200414//
不均匀的脚步成为草坡,石坡,土坡,玻璃坡
经过卧室,走廊,天井,街道,小镇入口
流出去
流到河里
在小船的尾部探向天空
200416//
X紧贴房子的坟墓
紧贴另一座房子的灶台
中间是鼓起来的村路
它们紧紧地挤在一起
在房子和房子狭窄的之间
标记了一个很远的距离
并成为房子X
粘在房子上的坟墓
好像一个湖畔
好像一个波利亚纳
尽管灶台也粘在房子上
尽管路也粘在房子上
它们堆积为日常生活
墓
在房子和房子狭窄的之间
在粘稠的呼吸里
却标记了远
200420//
三个人也是一个人
一个在均布散射光的空间里,光线如此均匀
如同这是一个各个方向都有无影灯的房间
这是一个灯的空间本身
那还有阴影吗?阴影来自于哪怕最微小的不均匀
于是有微弱的影子
即使这是无影灯,也没办法形成绝对均匀绵延的光之毯
这些微弱的阴影在他的臂下,下巴下,腋下,他看上去祥和自在
一个在邪恶的等级光的空间里,光线绝对化地不均匀
时间的变化使阴影的变化明确
阴影赋予他愤怒,悲哀,阴沉,
阴影使他狰狞可怖
一个
照亮他的光来自方向性的反射或散射的光线
可能有一个水池在redistribute这些光
是并不连续散碎变动的光
他的面容看上去脆弱,容易消失
-Lucian Freud 看着光线照在人们身上,是我极为喜爱的事。
“我想拥有一种真正有关生命过程的感受,万物生长或凋零,树叶繁殖或枯萎。” (绝少有建筑物让我感受到这样的生命活力;建筑遵从于既定的,约定俗成的,社会为了保持其体面和秩序而设定的规则;建筑框定人们的生活,使人们不再溢出,克制人们心中的情绪和焦虑,使人们假装平静从而可以彼此共处;Freud则揭示了被掩盖的部分。但是,城市则拥有这样的活力,城市拥有人的肉体一般的活力,这种活力体现为情绪和脉搏,抗拒,如同青春期的躁动,为了孵化下一个状态而残破的蛹,这就是城市。)
200507/
泥土,眼睛和迷惑构成它
问身在何处
它原本只是为了那一个
现下它融化在模糊的全部里
它是披覆在身体上的杂乱图案
屋和径,径和屋,屋和街,街和径
再次遇见:喜悦和困惑
再次遇见:逐渐显露的隐秘框架
再次遇见:暗示了螺旋的
重复,重叠,彼此相似,然而杂乱且难以辨明
以偶然和回应为基质,生长和交叠为精密
山径不曾缘客扫
山径是街
街是骨骼
//200508
隐喻是羞涩的一种方式
//200513
我并未进入的那条小径
总是在暮色中
是深巷尽端院门畔横生的支岔
横生的支岔具体地傍着院墙延伸而去
横生的支岔具体地临着杂木丛生的乱坡和坡底密排的房屋延伸而去
暮色中窥见却并未进入的小径
不知去向的小径
更加秘密
在意识之海中
无目的的,不确定的
它没有展开它变化的视野
它展开晦暗和混沌,猜想和不明
通往孤悬而无形象的内
//200515
街的网络
屋的阵列
满布图案的衣物覆盖在山丘的身体
拉伸和皱褶
沿等高线爬升的弧线迷宫
在河滩地上看到它的形象
逐渐覆盖山丘的屋和空
此刻倒置的蜂巢和蚁冢
//200523
悬驻的火
和火的角落
明亮的飞散灰烬
我把木枝从院子里抱上来
这是一个屋顶
或是一个山顶
或是一颗星
我给火以木枝
我守住我的板凳
和我的火
和我的角落
//200621
在本身的碎片化中,现代人的体验也在碎片化 (跨越城市的日常)
//200622
在碎片化之中,
如何
获得看往内的平静
轮廓的消失,模糊,混沌,万千的细节
MAO YAN, HE DUOLING, BALTHUS
有一个绘画传统
与获得平静和内省有关
是往内觉知的
//201019
被偷走的村子
唯一存在的地方是在某将要消失的记忆段中
树木飞快地涌来
山屏蔽,遮盖,塑造,引导
山制造所有情绪
巨大的山里是细小的房子
房子偷走了地和天空
巨大的瓦顶被俯瞰着,被遥望着
异质的瓦顶浮游在森林里
它们被俯瞰着
异质的……heterogeneous
//
我认为我珍惜这种单体的集合
在城中村
它是在collective landscape里一种难得的调剂
它的稀罕程度
就好比谢菲尔德的粗野主义遗产
多么庆幸还有这样的城中村
提供的一种多样性
【单位】
以【单位】为单元的土地使用
替代了乡村的熟人社会
建立一种城市化的熟人社会
以【住宅区】为单元的土地使用
则完全取代了熟人社会
制造了孤立的悬浮的个体
【城中村】则建立一种相对亲切的共存模式
不被规格化,不被单秩序化的共存模式
//201124
和坟墓一起
在坟墓旁边喝咖啡
洗衣服,做饭,生火
那个在场的往生者
被编织在日常生活中
它占据厨房里的空间
占据过道里的空间
它就在那里
//210227
生物分泌的茧丝不甚紧密地附着在石壳表面
寄居在那之间的缝隙
蓬乱脆弱的 与坚硬的 碎片揉合为地质层
随量度时间的水滴而缓慢消融改变
寿命深浅,肌理绕缠
石壳具备的属性天然地让茧丝附着
石壳是空间的种子
茧丝是细小的錾子 在石壳上凿一瞬的寄居
茧丝何异于石壳
反复出现 不断重生
在时间的向度上划均匀的图案
令石壳成为时间
//210304
所有的山是一座山
所有的石头是一颗石头
//210713
瓦的阵列
总是隐秘地反复出现
在更大的蛛网中
它们是叶子繁密的枝
构成不再生长的树林
//210913
感谢地球在表面上长了这么多褶皱
亿万个小湖都不一样
河道变宽的地方
河水跌落的地方
石山、石坪、石块、碎石和河床
石的尺度异于我
我藏在石腹中
石不与我关联
//210920
谷是四石之空间
水是山的相
在深处呼吸
失去眼
触到触的本身
&&
在Plecnik自宅的两个院子之间,
有很矮的围墙
围墙顶上是几片瓦
这几片瓦
逃离了对瓦的符号性的印象
他们没有被语词和历史捕捉
而是首先作为其存在本身
然后唤起对其族类的印象
被看到
并引起奇异却又合适的感觉
//新的产品忘却旧的产品
工业化的瓦和老的瓦不再相似
所以versatile
把一种城市的构成转化为一种建筑的体验
建筑的体验式城市构成的一种延续
//211010
不均匀的二色蛛网
脆弱的洞穴和洞穴
肥瘦的蛇蝉之蜕揉成一把
交杂叠合重分
再次包裹,再次打开
空空蚁巢,密密麻麻,失却结构
捣碎的残余断面
穿透的近似实体
透明的黑色迷宫
深消失了
或在更深处
新的注视们
//
在匍匐的黑色厚皮们之下
孤寂游动
俯视着他们
俯视着成群的黑色厚皮们
//211111
发酵的地图
揉碎之后
开始游动重组
地图就是揉碎
是赋予秩序而后捣烂
化学的重新结合
是发酵
//250421
始终在生长和扩张的石头
变幻的石碑
寄生其中的
寄生之网
//a versatile rhythm in the cityscape via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alleyways of varying widths.
// vogt on swiss landscape :
未被设计的景观。未曾封建化。抵御了外来的统治力量。不像其他欧洲国家,它没有等级化社会带来的景观和城市设计。这影响了瑞士的城市和景观特征。瑞士没有封建性,等级化的空间结构,比如大型的纪念公园或者大道。瑞士的景观更多是由实用性的需要形成的,而非美学,社会性的或者哲学理念。农场和森林主导了乡间景观;市场和街道是村子里唯一的公共空间。因此,瑞士的景观建筑由现代主义或极少主义的戒条,而非浪漫主义的价值主导。
因此,瑞士人总是对中心化的结构持有怀疑。他们的景观是这一态度的视觉化表现。分散开发的模式蔓延在城市之间和城市之外。乡镇和景观互相缠绕。他们有一个词zersiedlung, 即分布许多住宅的景观。
///The challenge for them is to confront sprawling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and give them an identity (a characteristic appearance, spatial form, and design) that they currently lack.
//how forms with symbolic meanings could be liberated from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A reference to the films or video art in Paris 1920s could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