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者”的快乐与忧愁
一周工作四小时,源自一本书名。只看书名,便能想到极高的工作效率,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简直是一番诗与远方的生活。看到书名,便在心中默默批判自己有规律的工作,依靠出卖自己的时间来换取薪酬,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千算万算,出山容易进山难,在家闭关一个月,真正体会了“一周工作四小时”真的不快乐,也开始想念我的工位、我的同事。
特别的除夕
不得不再三提及,是因为这一年真的特别。
中国人对春节的记忆是和春晚紧密联系的。虽然每年看春晚,却记不住春晚的内容。
再后来,春晚成了背景音,开始与同学、同事互发拜年短信。
再后来,微信红包来了,大家都在抢多则几块少则几分的红包,好不热闹,那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在红包的背后,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大战,我们是潮流下小小的水滴,甚至激不起浪花。
再后来,短信没来,红包不抢了,所有人都在已经沦为微商阵地的朋友圈发祝福短语,互不打扰。
前程往事,记不清春晚的节目,记不清问候短信的内容,早已不想去抢那几块几分的红包。
2020年除夕,微信群信息却会终身难忘。大年三十,单位要求所有人初三必须返岗。由于相隔千里,可能领导体会我日常加班搬砖辛苦又难得回乡,后来就没有陆续通知。所以我还是按原计划回去。
本来计划2月16日返程,过完大年十五,就关注着机票,航班极少,所以机票极高,最后还是咬牙买了高点机票。岂料,2月14日,我办完健康证明,晚上再次查询机票,想要看看16日的高价机票,取得一番自我安慰,哪知道航班陡然增加,机票断崖式下跌,衡量再三,花400多退票费,又花钱买了机票,想着能够节约一百多,好歹打车的钱省出来。这一波骚操作让我长了教训,以后再不省小钱。15日起来,领导微信通知我暂时不准返程,等通知再返程。又一波推机票,花去500多。悔不当初,让自己损失翻倍。
所以,从鼠年除夕开始,我已经在家隔离了近一个月。
自由的忧愁
上班的时候总想着有时间自己要好好把喜欢的博主vlog全部再看一遍,学习人家如何认真生活;要把英语学习app的课程多学一点,语言学习不在精,主要还是要舍得花时间,时间一上去,听懂美剧对话指日可待;要把荒废的日语再捡起来,每天说两句,背几个日语单词,等下次再去日本争取能够用多说几句;要把想看的电影都看了,然后还要写影评;把想看的书看了,听着别人在播客大谈特谈各种结构主义、过度生产导致的过度消费,我把期待的将输入转输出实现了;如果还有时间,不说去走遍天涯,至少还是要多出门走走,看看世界,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自由,用触不及防的方式到来。本来打算过完年,和亲戚吃完饭,去成都玩一天,去重庆玩几天,结果真的省钱了,大年初一到大年十五,一分钱没用。
每天早上上个闹铃,给工作群报体温。真的魔幻主义,就像生活在马尔克斯的小说中。醒了也睡不着了,起床吃完早餐就看电视,国内近年优秀的电视剧真的少之又少,把《都挺好》、《父母爱情》复习了一遍,又看了《想见你》、《锦衣之下》等等电视剧,之前的“自由待办清单”是一项没有落实。
这部剧是学生时代的无数个假期的重演吗?
自律才是快乐源泉
每天学习英语真的很难,背单词也没有系统性的复习,走过程一样的学习了,但效果真的说不上来。
每天练字是铁打不动的,但在家可能长期坐姿不变,练字练出了颈椎病,妈呀,练字就别提了,连正常生活都受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练字也休息了一周。
2月16日原本计划返程,但15日被通知暂时不要擅自返程,假期被延长了。每天就看电视剧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开始在我的hobo weeks上涂涂画画,计划每天要看的书,要干的事。实践了一周,我每天计划是看学习视频、读小说、读非虚构、读英语回忆录、练字、学英语,全部完成几乎就没有,我每天至少用4-5小时看电视剧,而且学习视频几乎不想看,英文回忆录读起来悲壮又累也断断续续,唯有小说、练字、学英语算坚持下来。
总体来说,计划需要有,但不能太多。
实践计划还从最不喜欢的开始,尽早完成,一天才能有更多获得感。
自由不能带来快乐,自律才能。
“自由职业者”真的不是谁都能干长久的。很久之前一直羡慕以为摄影师同学,不用上班给生活带来极大的自由感,后来发现自由不适合大部分人,包括我,巨大的体制有时候给我们束腹,但也给我们指引,逼迫我们不得不为。
-
Jasm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1 2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