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摘抄心得

大家好,我叫北斗,今天是2020.2.27,对于这本书我2013年就看了一点,当时是一位小学同学【唐芳】在上海找我耍,当时在我二哥的红酒庄看到这本书,她说她一直想看这本书,当时想着以后送她一本,结果随着时间的消逝就淡忘了这件事,现在想想还是对自己“说到不做到的”感到讨厌的。
最近在某平台刷到樊登老师说他在20多岁看了这本书,到了40岁再看又是不一样的感觉,他建议有些书应该在适当的年龄看,而我最近看完了第一章节,我是触动挺大的,我想慢慢品,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这篇《心得》
言归正传
下面是我的摘抄心得,不定时更新,自己也偶尔会在一些摘抄心得下面写点自己的感悟
第一章节:生计
实际上,人们每天都在奔波劳碌,根本没有闲暇享受真正完整的生活;他无法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他的劳动力在市场上卖不起价钱。他们没有时间做别的,只能做一部机器。人只有想起自己的无知才能有长进,但他如此忙于使用已有的知识,又如何能想起来l呢?我们有时候应该免费让他吃饱穿暖,用琼浆玉液重振他的精神,然后再对他进行批评。
说到大部分人每天都在奔波劳碌的工作,这让我想到最近看到的一部纪录片《美国工厂》,内容有部分主旨讲的就是美国工人和中国工人每天工作劳碌的故事,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家庭责任、和生计等问题来透支体力劳动,像机器人一般重复着类似的工作,最荒诞的就是片尾有一领导说再过几个月就全部用机器代替人的工作,影片在最后放着一群工人下班走去上班走来的场景而结束,这一场景看似就像那些工人每天努力的工作却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也许对他们来说时间已经停止了,剩下的就是等着慢慢变老。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不管是工厂的工人,还是街道的清洁工,亦或是工地做工的人,他们虽然干的是最累的工作但他们可能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正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养活了多少的中国家庭,但我只能对他们抱有一种内心的敬意,我尊敬他们,因为我也是被“他们”养活的。之前看过一部综艺节目《穷富翁大作战》,香港富翁田北辰参加节目之前信心满满,觉得底层人通过努力奋斗,可以得到相应的生活,但不到2天就退出节目。所以没有学历、没有技术,为了生存下去,不是住在笼屋就是工作到半夜,对他们来说,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下一顿吃什么,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规划人生、思考未来的发展。所以这是很矛盾的问题,你要工作所以思考的时间很少,你要经常思考所以没办法用心工作,当然你肯定会说一边工作一边思考或者是下班后再回家思考,这样想的人肯定是没有做过很累很脏很重的工作,我之前在我表哥的木材厂工作过一段时间,每天想着就是快点下班回家躺在床上睡个好觉,留点体力明天继续赚所谓的毛爷爷,一天中最幸福的就是躺在床上的日子,在我看来这种幸福是一种罪恶感,他是颓废的但又是幸福的。人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就要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梭罗如是说。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好,毕竟我是一个人,我做的选择只为自己负责。还记得高中历史老师曾经说过:“穷则思,思则变,变则久”
人性最美好的品质就像水果表皮的白露,只有通过最谨慎的处理才能得到保留。然而我们无论对待自己,还是对待他人,都不曾温柔。
公众的看法对我们的影响,其实并没有我们自己的看法那么大,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或者说影响着他的命运。
我付出了劳动,得到的却只有痛苦。然而,就这件事来说,痛苦本身就是一种回报。
拥有房子之后,农夫也许不是变得更富裕了,而是变得更贫穷了,实际上是房子拥有了他。
其实这句话让我更加坚定不做房奴这一想法,我很早就一直抱有这种思想,没有足够的能力我是不会因为房子而限制我的自由和未来的生活,对吃穿住行不能说毫无要求但也十分简单朴素,不是说我对于房子无所谓,虽然随着思想的开放但其实中国人对“家”的定义还是很深的,我也不例外,我是很渴望有一个家的,或者属于自己的房子,但前提条件就像梭罗说的,我是房子的拥有者,而不是房子拥有我。
可是文明虽然改善了我们的房屋,却没有同样改善住在房屋里的人。它创造了皇宫,但创造贵族和国王却没有那么容易。假如文明人的追求并不比野蛮人高尚,假如他把生命的大部分都只用于谋取基本的必须品和舒适品,那么他为什么要比野蛮人住的更好呢?
绝大数人似乎从来没想过房子到底是什么,只是看到邻居有房子,便想着自己也必须有一座,于是落得终生穷困,而这其实是毫无必要的。就好比有人已经穿着裁缝为他量身定做的皮衣,逐渐b抛弃了棕榈叶做的草帽或者土拨鼠皮做的皮帽,却还抱怨生活太过艰难,因为他没钱给自己买一顶皇冠。
我们总是想要学会如何得到更多的东西,但有时候应该学学如何满足于更少的东西吧
由于我知所取舍,尤其重视我的自由,也由于我能够忍受艰苦的生活,而且还能过得很好,所以我并不想浪费时间去谋取华美的地毯或者其他高级的家具,或者佳肴美食,或者希腊式、哥特式的房子。如果有人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这些东西,并且获得后知道合理地使用它们,那么我也并不反对他们的追求。
在我个人看来,临时工是最独立的职业,更何况你要是做临时工的话,每年只要劳动三四十天就能养活自己。劳动者日落而息,剩余的时间可以不管他的工作,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他的雇主就不同啦,每个月都要费尽心机去算计,一年到头没有休息的时间。
总而言之,信念和经验都让我深深地相信,只要朴素地、明智地生活,在这世间谋生并非痛苦的差事,而是欢快的娱乐;就现在那些较为朴素的民族来说吧,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更像是娱乐活动,一个人为了谋生未必要弄得汗流满面,除非他比我还容易出汗。
我希望这世界上有尽可能多与众不同的人,但我盼望每个人都能非常清醒地去发现和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亲、母亲或者邻居。
这三句话我还是深有体会的,我在上一段感悟中说过,我之前在我表哥的木材厂工作,早上要很早开车去京东方装托盘,平均一天要去2趟,由于路程是30多公里,开的是货车,来回算一趟约70km,一趟大概要花2h,所以我一天就要在车上花4h的时间,上午一趟,下午一趟,晚上到家的时间平均在7点-8点,吃完饭9点。我还是比较幸运的,我体会这种生活的时间还是很短的【约3个月】,一想到木材厂的那几位云南丽江市宁蒗县蝉战河乡的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年轻朋友【还有比我小的】,我是感触颇深,他们大部分都是13、14岁就出来闯荡这个科技信息化社会,对于贫困地区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并不是他们不够优秀,太多的外在因素,我听他们说老家好多像他那么大的人都出来工作了,再加上父母也希望他们早点出来工作或者做个农活的帮手,山区的孩子没有太多的兴趣课程培养,又因为文化成绩基础差的自卑而和大部分山村年轻人一样匆匆而盲目地去城市成为最底层的打工者。当然,他们既没有准备好也还没想到那么远,这条路如此之长,一旦选择,未来需要如何摆脱和改变???【谁都需要平等的机会学习,而不是进入学校就落下很多,或者比别人差!】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追求怎样高的品质生活,而是你是否在享受自己当下的生活方式,还是每天都是生无可恋的状态,无聊时刷视频看剧赌博,需要安慰时找朋友亦或者异性来抚慰你所谓的空虚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当然我不反对刷短视频看剧来享受当下生活,但几年之后当身边的人比你生活的好时(这个好不一定是物质,也可是生活状态、方式、幸福),你就不要抱怨生活和自己,为什么他们比我过的好。我有2个朋友也是同学,我们3个人都彼此认识,其中一位朋友依次在医疗器械厂、工地、木材厂工作,在我看来他是不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但他一直在坚持着这种状态,我是在沉淀和经历生活,他如是说。然而过完年他又去了灯厂工作;另一个朋友他回老家发展了,和他女朋友一起,在老家买了车买了房,虽然在老家的生活很简单,发展机会肯定不比他之前工作过的大城市多,但他们的生活很惬意、很舒适,在我认为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可能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结婚。

所以,每个人都要追求自己最舒适的生活状态,如果你不庸俗肤浅足够智慧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