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越低的人越固执,越有这3种低层次的认知(转)
层次越低的人越固执,越有这3种低层次的认知
1
认知层次低,无法向上兼容
认知很难向上兼容,却很容易向下兼容。
因为我们的认知也是从低到高发展起来的,我们对还没领略过的更高认知层级一无所知,但是对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低认知层级,却天然的具有理解优势。
这是固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一个人只能在自己的认知层级里打转,那么当他接触到更高层次的结论、理念时,就本能性地有抵触。
因此,由于认知层次低导致的固执,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毕竟没有人能在所有领域,都达到最高的认知水平。
因为认知层次的差距而产生的固执,往往是最难改变的,因为别人给的建议可能跟他所有认知都相抵触,这时候让一个人逆着本能做选择,尤为痛苦。
就像我在知识星球做咨询发现的那样,很多人明明是真心实意的来求建议,可是说来说去走的依然都是老路。
因为他的认知水平,在潜意识里,要求他拒绝自己不理解的建议。
2
真正喜欢的是自己的偏见,而不是事实
很多人之所以固执,单纯的是因为喜欢自己的偏见,刻意忽略了事实。
如果你仔细研究这些人的话术,你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固执的坚持一个观点,往往并不是因为这个观点多正确,单纯是因为刻意的对事实忽略不见而已。
有个叫文龙的星友曾经在我的知识星球里分享过一个故事:
他的一个长辈是出租车司机,尽管近几年用滴滴打车越来越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首选,但这位长辈一直看衰滴滴,认为滴滴早晚会黄。
他认为一来滴滴司机的收入不稳定,二来滴滴不安全,司机什么样的人都有,从业素质、驾驶技术都没法评判。
后来文龙还劝过这个长辈几次,劝他也用滴滴接单,但是都被这个长辈拒绝了。加上后来滴滴出了几次恶性安全事件,这个长辈就更加认为自己是对的,而根本没考虑现在使用滴滴的司机越来越多。
他关心的根本就不是事实,而是那个对自己有利的“真相”,任何能够加强自己偏见的观点、新闻都会被他拿来佐证自己,而那些违背他偏见的事实,都被下意识地忽略了。
跟他们争论,往往争论不出任何结果,因为他们根本不会接受任何事实,反而还可能会因为你的反驳,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观点。
3
认识世界的能力有缺失
你的估值既不客观也不合逻辑
大家都知道,想要客观准确地认识这个世界,是一项极为复杂且困难的工作。
大多数人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很多人因为缺乏批判性思维,也就是缺乏“用反思、质疑、求证的方式,寻找真相的能力”,因此很可能会得既不客观,也不符合逻辑的结论。
一旦他毫无保留地接受了这些信息,他就会面临锚定效应,时时刻刻都受到第一印象的干扰。
这就是我们读书时常面临的困境,明明解题思路错了,推导出来一个错的答案,靠自己很难发现自己思路上的错误,甚至直到出分数之前的那一刻都在沾沾自喜。
就如著名咨询专家刘润在著作《5分钟商学院》中分享的,缺乏批判思维有四种表现:
1)不质疑前提假设
质疑前提假设,是批判思维的重要基础。
比如有人说“我家八代祖传正宗川菜”,如果我去美国开川菜餐厅,一定能大获成功。于是他就固执的认为自己去美国做正宗川菜一定能发财。
这里的前提假设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喜欢正宗,但实际上我们所谓的正宗,不过就是根据小吃原产地人的饮食习惯定制和优化的,正宗并不意味着好吃,也不意味着一定能打败根据外地人口味重新优化的饮食。
如果前提假设都是有问题的,那么后面的推导再怎么天衣无缝也没用。
2)不关注特殊背景和特殊情况
有人说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根源是他们采用终身雇佣制,员工以企业为家,对企业极度忠诚,所以日本企业成功。
但是仔细研究下来,我们就会发现终身雇佣制的大背景,是二战后日本劳动力严重不足,企业为防止员工跳槽设立的。
而且早在2001年左右,这个制度已经逐渐衰落了,我们很难简单的说这个制度是日本企业成功的根源。
3)忽略了事实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一致性
这就是著名的苏格兰黑羊理论,三个人第一次去苏格兰,在火车的窗户外面看到了一只黑羊。
第一个人说“苏格兰的羊都是黑的”。
第二个人说:“不对,这一只黑羊没办法推导出苏格兰所有的羊都是黑的,只能推导出苏格兰至少有一只羊是黑的。”
第三个人说:“也不对,我们只看到了羊的一边,所以只能说苏格兰至少有一只羊的一边是黑的。”
很多时候我们本身观察到的事实就不够客观全面,推导逻辑又有问题,得出来的结论可能谬以千里。
4)喜欢锚定一种可能性
很多时候我们的脑海里一旦出现一种结论,我们就会放弃思考,锚定这种结论,从而放跑了其他的可能性。
比如美国前总统沃伦·哈丁小时候是出了名的“傻子”,因为他不识钱,所以别人就总逗他,拿出1美分和5美分的硬币让他选。
因为他总是选1美分的硬币,所以大家都笑他傻,甚至还有人特意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拿钱让他选。
有个老太太好心提醒他,5 美分的硬币才是大的。可他说,如果我选5美分那个,他们就不会继续和我玩这个游戏了,我怎么可能在拿到钱呢?
很多时候我们大脑里那些看似必然的可能性,都是我们自以为的,也许还有别的可能,只是你没想到而已。
4
该如何破解盲目固执的困局?
如果是别人固执己见,你该怎么办?
1)如果别人盲目固执,跟你没什么关系的话,建议你点到为止即可。一方面他很难相信,另一方面有些坑就是要自己踩,人生才算完整。
一般来讲,劝一个固执的人改变想法,费力不讨好。
2)如果这个盲目的人是你的挚爱亲朋,那你可以把这篇文章给他看看。然后帮他分析他是哪一种问题。
如果固执的人是你,你该怎么办?
1)真诚的向带路党求教。你要知道只见过猪跑的人,是很难理解猪肉是什么味道的。
假如对方是一个特别牛逼的过来人,他对你没坏心的话,那么他的建议即便是你不怎么认可,那你可以先以开放的心态了解、跟随、实践,不要一上来就拒绝。
2)承认自己是普通人,承认自己也可能出错。有些人以为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说明自己是个牛人,但恰恰相反,那些明白人力有时而穷的人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就像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说的,愿意承认自己有问题,愿意面对真实问题的人,反而可能是各方面很不错的人。
3)永远保持开放和好奇,努力站在更高的层面审视自己:我这样想哪里对,哪里不对。
就像知名投资人雷·达里奥在《原则》里说的:要善于倾听和引导别人发言,不要说“我可能错了,但是我认为……”,不要害怕被挑战,不要总是关注自己的情绪,要永远保持好奇。
4)摔倒了要学会复盘,我为什么会摔倒,我以前是不是一直摔倒,我未来怎么才能不摔倒。
如果你曾经因为固执己见吃过亏,那么上述过程对你同样适用。
5)如果你的决定有一大堆人反对,那么这个决定要么特牛逼,要么特傻逼。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但如果你觉得自己就是对的,那你就跳出这个反对你的群体,去咨询一个真正的过来人。
6)永远都反过来想想。特别是当你觉得一件事“必然是”“毫无疑问”“绝对是”的时候,你很可能忽略了什么东西,只是你没意识到而已。
你没想到,不代表不存在。
7)学会质疑自己的前提假设,不要总一厢情愿。
比如樊登曾经讲过一个发明家的创业故事,这个人发明了一个需要放在汽车顶上的车罩机,可以给汽车自动盖上车罩。
他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但这是一厢情愿。一方面中国真正用车罩的人很少,市场天花板很低;另一方面这个机器放在车顶上很容易被人偷走,也不美观。
8)检查自己的逻辑推导方式,看你的出发点和你的推导过程,是否能够得出你现在的结论。
鉴于大部分人没办法发现自己的错误,你最好请一个人做你的督导,帮你检查这个过程。
9)学会暴力破解。
要想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以尝试把所有的想法、可能列出来,尽可能穷尽,反复思考不同选择带来的可能性,不要锚定在一种选择上。
10)多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
神经生物学家罗斯发现,我们留给思考的时间越紧张,大脑就会变得越迟钝,就越倾向于用大脑中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作为最优解。
所以多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吧。
保持开放心态,凡事不要那么固执,明白自己并不是万能的,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学习心态,从而不断的成长。